小海也不甘示弱地說道:“你能炫耀,我就不能吹牛?誰沒爬過長城,誰沒坐過纜車、看過烽火台啊,得瑟什麼啊。”

“我炫耀說的也是事實,哪像你牛鼻子都吹到天上了。”洛洛還嘴到。

“要你管!”兩個孩子吵了起來。

以上的對話,父母和孩子都不陌生,炫耀、吹牛在孩子的談話中經常可以聽到。對於這些情況,父母一般會這樣處理:孩子說話誇張了一些,但不是什麼大毛病,無須製止;或者認為孩子會說話、口才好,從而大加鼓勵。實際上,父母的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

人貴在真實。真誠的語言才能打動人,真誠的語言才能體現出口才的過硬。炫耀、吹牛和虛偽的奉迎隻會讓人覺得假惺惺,甚至起雞皮疙瘩。而且,這樣下去,孩子說話就沒有嚴密準確的語言習慣,說起話來總是喜歡假、大、空,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好口才呢?

但有些孩子就是喜歡吹牛,奉迎的話也總是有人愛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誇耀自己是人的本能,而奉迎別人不僅會令對方沾沾自喜,自己同時也可以落得個“會說話”的好名聲。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孩子說話就容易吹噓奉迎了。

而孩子的年齡還小,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說話方式會給他人和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壞處,卻認為自己說話天花亂墜、雲山霧繞就是口才好。殊不知,他們這樣下去,不但好口才無望,壞口才卻形成了。

所以,父母就要幫孩子改掉這種說話的習慣,不要讓一個好口才的苗子就此“夭折”:

1.父母不能教孩子說虛偽的話

在人際交往中,大人之間的溝通避免不了圓滑和世故,甚至有些虛偽,大人不要把這些過早地教給單純的孩子,使他們想說的不敢說,不想說的卻必須說。

例如,鄰居家的阿姨剪了一個新發型,看起來有點奇怪,孩子看到後,忍不住笑了出來。媽媽看見了,立刻製止了孩子的笑聲,並暗示孩子道:“說點好聽的。”孩子隻好違心地說:“嗯,阿姨的新發型真漂亮,起碼年輕了5歲!”孩子的誇獎讓阿姨美滋滋的,直誇孩子會說話、口才好。

但這樣卻會讓孩子覺得:原來說假話就是口才好啊,所以他以後就學會了見人奉承、“拍馬屁”。但這樣說話,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喜歡,因為相比起來人們還是更喜歡聽真話。說話真誠、不虛偽是好口才的人不可缺少的素質。

2.說話要符合客觀實際,就可避免吹噓奉迎

吹噓奉迎的人說話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假、大、空,換句話來說就是脫離客觀實際。如果孩子在說話的時候,不管是說自己還是說別人,都能做到有什麼就說什麼,沒有什麼不去憑空編造,那麼就可避免對自己的吹噓和對他人的奉迎。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那個孩子,在評價阿姨的新發型時可以這麼說:“阿姨,您的新發型讓您看起來很精神,不過,我覺得還是不太適合您。”這樣的評價既不會讓阿姨難堪,也避免了自己說假話、奉迎他人。

少貧嘴,多幽默

可可和樂樂兩個小朋友在聊天,可可問樂樂:“請問你今年幾歲了?”

樂樂笑嘻嘻地答道:“我比去年大1歲。”

“那你去年幾歲啊?”可可問。

樂樂說:“那自然是比今年小1歲了。”

可可很無奈,隻好換了個話題:“你家裏有幾個人?”

樂樂說:“我家裏的人和家裏傘的數量一樣多。”

“哦,那你家裏有幾把傘?”

樂樂說:“每人一把。”

可可很無語,隻好又問別的:“你家在哪兒?”

樂樂說:“在馬路南邊。”

可可問:“哪一條馬路南邊呢?”

樂樂說:“小區門口北麵的那一條。”

可可搖搖頭,走了。

故事中的樂樂說話喜歡繞,說來說去都是廢話,沒有內容,隻不過是在玩貧嘴。有的孩子會說:“這哪裏是在貧嘴,這分明是幽默。”那是因為這些孩子沒弄明白貧嘴和幽默的區別,才會把肉麻當有趣,把貧嘴當幽默。實際上,貧嘴和幽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貧嘴大多是廢話或玩笑話,沒什麼邏輯,沒什麼道理,有時甚至是狡辯,說話的態度會不真誠;而幽默是言之有物、出人意料、令人發笑的,同時又讓人回味深長的語言。幽默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會否認自己的錯誤,但會通過令人發笑的語言化解自己的尷尬處境。

有些孩子則覺得貧嘴和幽默都會令人發笑,那證明它們還是一樣的,實際並非如此。貧嘴令人笑過之後讓人無語,而幽默令人笑過之後卻讓人深思。一個高雅、一個低俗,一個真誠、一個虛偽,這就是幽默和貧嘴的本質區別。

貧嘴的孩子開起玩笑來沒有節製,說起話來無遮無攔,甚至不分場合、不分事情亂開玩笑,你想和他認真地談一件事情,結果卻被他攪黃了,很令人反感。但有的人則認為貧嘴的孩子說話不會冷場、善於調節氣氛,是好口才的表現。看來,貧嘴並不是一點兒不受歡迎,它和幽默的距離並不遠,所以,貧嘴的孩子在和他人的談話中隻要節製一點,把握好度,也會像幽默的人一樣擁有好口才,受到他人的歡迎。

真正具備好口才的人不會隨便貧嘴,但知道什麼時候該幽默。如果孩子能區分貧嘴和幽默的區別,並能在生活中少貧嘴,多幽默,那一定離口才大師越來越近了。父母該如何教育這些愛貧嘴的孩子?不妨試試下麵幾種方法:

1.適度的貧嘴可以練“嘴皮子”,對口才也有幫助

貧嘴也有很多好處,比如可以活躍談話氣氛、拉近人的距離,貧嘴的人往往性格都很好,天性樂觀、開朗熱情、心理健康,等等,尤其是貧嘴的人嘴上功夫都很出眾,嘴皮子都很溜,所以,如果孩子不過分的貧嘴,父母不必幹預,讓他們偶爾貧一下,對人對己都沒什麼壞處,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口才。

2.無節製的貧嘴會影響孩子的口才,父母必須製止

但當孩子貧起來沒完沒了,油嘴滑舌,甚至不分對象、場合,大事小事都貧,並嚴重影響了和別人談話的時候,父母就必須製止。例如媽媽和孩子說:“兒子,我跟你說一件事。”兒子接道:“事事事,都是事,何時無事?”這個時候,父母就必須對他說:“請你不要再耍貧嘴了,等媽媽把話說完,你再去表達好嗎?”

3.幽默才是孩子應該追求的好口才的境界

要改變孩子愛貧嘴的毛病,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學會幽默。貧嘴充其量是幽默的初級階段,會幽默的人才是真正好口才的人。父母要讓孩子多讀書,尤其是一些幽默大師的作品,以此充實自己的內涵,做一個有思想、有深度的人,這樣的話,他就會摒棄貧嘴的毛病而愛上幽默了,說起話來自然就不會流於膚淺了,孩子的口才就會越來越好。

不要學說不雅口頭禪

小梅今年12歲了,她平常特別愛看偶像劇,裏麵的台詞都很熟悉,經常和同學們討論劇情和台詞。

有一天,小梅的表弟來了,和表姐一起玩,還沒玩多久,表弟就和小梅爸爸說:“表姐不歡迎我,我要走了。”

“不歡迎你?你們倆不是玩得挺好嗎?沒有看到她有不歡迎你的舉動啊。”小梅的爸爸說。

表弟委屈地說:“表姐說讓我‘滾’,而且說了很多次。”

爸爸一聽,連忙過去問小梅:“你為什麼讓表弟‘滾’呢?表弟怎麼得罪你了?”

小梅一時有點糊塗:“我沒有讓他滾啊。”突然又想起來什麼似的說:“哎,我那是口頭禪,說說而已,哪裏是真的讓他滾啊。”

爸爸教訓他說:“這種口頭禪怎麼能亂說呢,別人要當真了怎麼辦?”

小梅還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偶像劇裏不都這麼說嘛?你們不知道,這樣說話很時髦的。”

和小梅一樣,很多孩子都有口頭禪,有的孩子喜歡在說話中說“嗯”;有的孩子說話時總是喜歡這樣開頭:“哎,你知道嗎?”;有的孩子不管別人說什麼,接話時總是喜歡說這一句:“是不是?”這些口頭禪本無傷大雅,隻是個人習慣罷了,但有些口頭禪就不可取了,例如:“傻瓜”、“笨蛋”、“神經病”、“白癡”、“要你管”等,這些口頭禪不僅讓人覺得沒禮貌,還會傷害人的自尊。

有些孩子的口才本來很不錯,但正因為有了這些不雅口頭禪,損害了孩子的個人形象。再加上網絡流行語、電視流行語對孩子的衝擊,他們會在說話時胡亂運用,讓人聽起來不僅別扭,甚至哭笑不得。

其實,口頭禪隻是一種說話習慣,並非孩子的真正意思。例如,“你去死吧”,並不是真的讓人去死;“你傻啊”,也不是真的說對方傻。但應該讓孩子知道,雖然你的本意並非如此,但聽者也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會導致誤解和不快,不但影響談話效果,還會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父母一定要督促孩子改掉這些不雅口頭禪,但既然是習慣,一天兩天是不可能改掉的。而且有些口頭禪,孩子也是無意間形成的,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給別人帶來了不快。所以,父母對此也不要大動肝火,而是要看孩子的口頭禪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無傷大雅,就提醒他們收斂;如果是不雅口頭禪,嚴重影響了孩子的人際交往,則必須讓孩子立即改掉。

下麵就來和父母探討一下,怎樣幫孩子克服掉不雅口頭禪這個不好的習慣:

1.分析孩子形成不雅口頭禪的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的口頭禪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大人的原因,比如有些父母總愛說孩子:“你這個小豬頭,怎麼這樣不小心呢?”“又碰到你的豬頭了吧。”或者“昏頭了吧,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把你整糊塗了。”“又昏頭了,課本都忘學校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的不雅口頭禪,孩子都會照單全收,所以父母也必須反省自己的言行。

有些孩子的口頭禪是從影視作品中學到的,比如一些台灣的電視劇愛說:“死翹翹的啦。”“切!”一些含暴力情節的電視劇裏的人物愛說“老子”如何如何,孩子覺得這些口頭禪說起來很時髦、很像大人,就學著說。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白:這些口頭禪不符合孩子的身份和年齡,也是沒素質的表現,不能亂說;不雅口頭禪說得再利索、再時尚,也不代表口才好,真正口才好的人首先是個有禮貌、有素養的人。

2.按孩子的口頭禪去做

孩子的口頭禪都隻是說話習慣,並非他真正的意圖,父母在孩子說口頭禪的時候不要直接指責,不妨按孩子的口頭禪的意思去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口頭禪是不妥的。

例如,孩子說:“滾!”父母可以接著說:“那我真的滾了啊。”孩子就會馬上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隻有讓孩子自己覺得他的口頭禪是不妥當的,才會有意識地去改。

3.讓孩子換個詞,再說一遍

在孩子說不雅口頭禪的時候,父母也可以這樣做:讓孩子換個詞,再說一遍。例如,孩子和同學在做作業,有一道題同學不會做,請教孩子,孩子說:“你這個笨蛋,怎麼這都不會?”父母如果聽到了,就要嚴肅地對孩子說:“你剛才說什麼?怎麼能說同學是笨蛋呢!換一個詞再說。”

隻有這樣,孩子才能明白說話不能無所顧忌,必須考慮別人的感受。

說話溫和謙遜,帶刺不可取

小剛平時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業餘時間很少玩樂,課外知識知道得不多,體育鍛煉也很少參加。他意識到自己這樣下去不太好,於是就想和同學們多接觸接觸,改變一下自己。

這天一幫同學聚在一起聊天,小剛走了過去,想參與其中,一個同學看到他走過來,就說:“喲,書呆子來了。”

小剛有點兒不好意思,問:“你們在聊什麼啊?”

一個同學看了看他,對著其他同學說:“咱們剛才是不是在說外星人啊?”

小剛一聽,臉上掛不住了,他知道這個同學在笑他什麼都不懂,就像是外星人一樣,於是,小剛離開了聊天的同學們,來到了操場,想和同學們打打籃球。

一個同學聽到他要打球,趾高氣揚地說:“要和我們打球啊,看到沒,那邊一年級的小朋友正在拍皮球,你先去練習練習,然後再來和我們打。”

小剛一聽氣得眼圈都紅了:“就算我籃球打得不好,你也不能這麼擠兌人。”

現在的孩子口才越來越了得,知道什麼是指桑罵槐、綿裏藏針,罵人都不帶髒字,嘲諷別人更是拿手。不過,這樣說話的孩子可不算是好口才,一個喜歡對他人冷嘲熱諷、說話帶刺的人根本就沒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好口才。

好口才的人說話以“愉人愉己”為最高境界,打著開玩笑的旗子來挖苦別人,把嘲諷別人當做一大樂趣,說話就是為了過過嘴癮,把自己的樂趣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人隻是誤解了“好口才”的定義。

一個好口才的人說話首先要有真誠、溫和、謙虛的態度,沒有這樣的態度,再會玩嘴皮子,也隻是在玩弄說話的技巧,不可能成為口才大師。真正好口才的人首先是一個內心寬厚、有修養的人,其次才是純熟運用說話技巧。

而有些孩子不說則已,一說就傷人,甚至不傷別人誓不罷休,尤其喜歡高高在上,以語言控製別人,這樣的孩子有強烈的優越感,是極端自負的心理在作祟。如果不改掉這個毛病,孩子以嘴巴得罪的人會越來越多,好口才也將無從談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