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爺掛帳子白麵兩袋”。
“二姑爺掛帳子被單一套。”
“三姑爺。。。”
除了來人祭奠入殮之後,也會有一個送帳子挽聯的儀式。
人們說的掛帳子一般是指老人的女婿們,女兒們送來的掛在靈棚四周的帳子。
這些帳子後來又演變成了實體物品,因為農村喪事,一般是整個家族所有的姑太太都會送帳子。
拿周洋家族為例,老二伯家三個閨女,三伯家一個,四伯家一個,五伯家兩個,周洋的二伯周建國家一個。
周洋的妹妹因為沒出閣,還不算。
八個姑太太要是都送綢緞帳子,也沒有多大用處。
所以近些年掛帳子,有的送綢緞麵,或者做衣服用的布匹。
但是也有些人改為送米麵糧油之類的實用物品,算是對死者家屬的一種經濟性慰問。
而跟掛帳子在一起的,還有送挽聯。
挽聯這東西都知道,左右對稱,用長形白紙黑字的去書寫。
一般在帳房,來祭奠的近親,比如說老人的女婿們,侄女婿們要單獨花錢送挽聯。
一個挽聯大概在200塊,主要的錢花在花圈上。
總不能你拿一張白紙寫個挽聯,隨便掛在靈棚裏吧?
這挽聯得有個掛處,一般是花圈上。
一個花圈200塊。
當然了,周洋等人也是要送花圈的。
在世博剛去世以後,周洋的父親就幫周洋在紙貨店定了。
花圈幾十個送過來以後,有忙活人們把孝子們送的花圈要掛上挽聯。
周洋是侄子,挽聯上寫著沉痛悼念叔父大人,侄子周洋敬挽。
這送花圈是個臉麵活,在農村甚至形成了一種攀比。
“誰誰誰死了?他侄子連個花圈都沒送”。
“誰誰誰家辦事,花圈買的是那種100來塊錢的破爛。”
農村人都好個麵子,在這種事上,你如果說舍不得個百八的弄點破爛,丟的是整個家族的臉。
所以說農村人再窮,在喪事上也舍得花錢。
周洋本家有那麼幾個家裏窮的,平時吃飯就是白菜,土豆。
但是在這種事兒上,必須送上200塊的花圈一個。
除此之外,平時他們抽的是四五塊錢的煙,但是在喪事上必須得升級一個檔次,抽十塊的。
雖然有很多人詬病這種鋪張浪費,要不得。
但是話又說回來,人這一輩子不就是要個臉嗎?
不管是婚事還是喪事,人這一輩子就這麼一回。這種時候不鋪張浪費,什麼時候鋪張浪費?
掛完帳子,送完挽聯,來祭拜的人都差不多了,時間也來到了,傍晚五點多。
一般五點鍾就會停祭奠,主家的孝子們,趕緊的得去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