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大鱷出世

——漂泊與探索

喬治·索羅斯在動蕩、漂泊中度過了自己的年少時代,在那段時光中,伴隨他左右的是戰爭、饑餓和貧困,為了讓自己擺脫這些困境,索羅斯在很小的時候就下決心要活出個人樣來。痛苦的記憶磨練了少年的意誌,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形成,他的欲望和勇氣也逐漸被激發了出來。少年時代的遭遇為索羅斯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他日後能夠在世界金融界大顯身手、呼風喚雨的重要因素。

童年時光的快樂記憶

1930年8月12日,喬治·索羅斯出生於布達佩斯,他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後被翻譯為喬治·索羅斯。

喬治·索羅斯的父親狄華達·索羅斯是一名律師,性格堅強、精明幹練。他對幼時的喬治·索羅斯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不僅教會了喬治·索羅斯要自尊自重、堅強自信,還向他灌輸了“財富太多對人是一種負擔”的觀點。

喬治·索羅斯的父親年輕時,曾經度過了人生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狄華達參加了匈牙利軍隊的戰爭,匈牙利軍隊戰敗後,為了求生,他跑到西伯利亞,經曆了無數磨難才幸存了下來。為了生存,再痛苦的事情他也都嚐試過。

日後回憶起那段充滿危險的生活時,狄華達告訴他的孩子們,在戰爭年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每個人都是九死一生,存活的希望很渺茫。這些言論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沉重的記憶。盡管這並不是生存的訣竅,但是父親的話卻深深地烙印在喬治·索羅斯的心中,並伴隨了他一生。喬治·索羅斯逐漸認識到,父親是個非常精明的人,他總能以智取勝,比許多同時代的人都機靈。因此喬治·索羅斯對父親充滿了崇敬。

狄華達很會教育孩子,一旦情形不對,狄華達總會有辦法處理。“他從來沒有被真正打敗過”,這正是狄華達對兒子的影響。務實精神也是父親留給喬治·索羅斯的寶貴財富。對這一點,喬治·索羅斯承認:“如果問父親站在革命的哪一邊,父親肯定會說當然是站在兩邊。為了生存,他必須這樣做。”父親具備了生存者的品質,這個事實對喬治·索羅斯來說,意義重大。“生存”使喬治·索羅斯的人生有著崇高的價值。

狄華達酷愛運動,並且擁有運動員般的強健體魄。他目光靈活,揮金如土,對艱苦的工作興趣索然。喬治·索羅斯曾經說:“我父親並不是在工作,他隻是在賺錢。”

當回想狄華達逃避艱苦的勞動時,喬治·索羅斯比其他人更能認同父親的生活方式。狄華達不經意間向兒子傳遞了一個信息,而這個信息伴隨他終身:“我所學到的經驗之一就是為了錢而賺錢是沒有用的,財富對於人來說,有時可能是個負擔。”

狄華達——將物質生存放在第一位的人——認為:有太多的金錢反而可能會誘使人們渴望得到過多的財富;而財富太多可能會使人變得脆弱,生存就會變得更困難。狄華達將自己的這些價值觀傳給了喬治·索羅斯,並且影響了他的一生。後來,喬治·索羅斯擁有了人們難以想象的財富,但他卻對此毫無興奮感。

在父親的這種價值觀影響下,喬治·索羅斯樹立起了他人生第一個夢想——成為救世主。多年後,喬治·索羅斯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就有強烈的救世主夢想。”少年時的喬治·索羅斯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過自己的這個夢想。直到1987年喬治·索羅斯出版《金融煉金術》一書,他才在書中對這些夢想作了詳細的闡述:“對於我來說,青年時擁有這樣的信念是很痛苦的,這種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秘密成了一種負擔。”

喬治·索羅斯在一次訪談時說過:“我從小懷有當救世主的夢想。我有做出一番崇高事業的幻想,或者說是癡心妄想,它們一直鞭策著我。基本上,我了無悔憾。因為它們讓我的生活更加有趣。這麼崇高的事業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它把我推向可能性的極限,我也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去為善而非作惡。我認為這種態度來自我的父親。”

1939年11月,蘇芬戰爭爆發。年僅9歲的小喬治·索羅斯從報紙上讀到了請求援助芬蘭的呼籲之後,立刻拔腿衝向報社辦公室,表示自己響應這一呼籲。

喬治·索羅斯的這一舉動給報社編輯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們說:“一個年僅9歲的小孩子樂意冒險給遠在千裏之外的芬蘭人民提供幫助,這是多麼非同尋常的事情,其他的孩子或許連報紙都不會閱讀。”為此,編輯們還專門為小喬治·索羅斯寫了一篇報道。

1940年,小喬治·索羅斯終於到了念書的年齡,進入學校學習。這時的喬治·索羅斯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但是他心底卻有一份渴望,渴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

進入學校之後,他竭盡所能地想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但是他的同學們卻認為他在孩童時代並不十分突出。或許喬治·索羅斯自認為當時已經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但是並沒有人認為他具有什麼非凡的特質。

盡管大家都認為喬治·索羅斯很平凡,但是他身上的確有一些其他小孩所沒有的東西,比如:

小喬治·索羅斯特別喜歡和周圍同學談論《資本論》,從7歲開始,小喬治·索羅斯便經常和周圍的孩子玩一種叫做“資本戰爭”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小喬治·索羅斯堪稱王者,幾乎沒有落敗的時候。而且為了使遊戲更加有趣,他還為遊戲增加了很多新規則。(比如加上股票交換,使遊戲變得更複雜。)

無論是從小便看《資本論》,還是在“資本戰爭”遊戲中涉足股票交換,這些都預示著喬治·索羅斯有成為金融家的潛質。1960年,當喬治·索羅再次回到自己的故鄉時,他找到了童年時的夥伴熱格·耐格,耐格問他現在正在做什麼工作時,索羅斯笑著說:“你還記得我們兒時玩的資本遊戲嗎?今天我就做和那一樣的事。”

1941年,喬治·索羅斯轉到了一所州立學校讀書。在那裏,喬治·索羅斯逐漸嶄露頭角,同時也表現出了自己爭強好勝的一麵。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喬治·索羅斯開始學習拳擊。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受到德國法西斯反猶太人的影響,在匈牙利,所有的學校都被分成兩類班,猶太人班級和非猶太人班級。喬治·索羅斯和兒時的夥伴邁克斯·哈姆都被分在了猶太人班級中。哈姆回憶說:“當時學校男同學之間經常會打架,而打架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對立。喬治在當時也經常會涉及到打鬥中,但是他所參與的衝突往往並非是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戰爭,而是一些個人衝突和利益衝突。”

由於從小受到父母宗教觀念十分淡化的影響,喬治·索羅斯在雙方產生衝突時往往不會插手,並且會在雙方之間找到平衡點,因此喬治·索羅斯與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都有著很良好的關係。在猶太人和非猶太人時常發生衝突的環境下,喬治·索羅斯依然能夠平靜地度過自己的學習時光。

逃亡生涯,磨煉生存

1944年,喬治·索羅斯幸福的童年生活被納粹德國入侵匈牙利而破壞,那是一段危險和痛苦並存的歲月,到處可見人們逃亡的足跡。父親的堅強和精明成為小索羅斯心頭的最大依靠,他們製造了假身份證,並獲得了好心人的庇護,最終使得這一家人逃過此劫。奇怪的是,當日後喬治·索羅斯對這段生活進行回憶時,沒有提及任何消極的詞語,他反而將其形容為“快樂充實”,因為這段磨難讓他上了一堂關於生存技巧的生動課程,這些經驗教訓成為其將來的金融生涯的有力武器。

1944年3月19日,匈牙利布達佩斯防線被德國鐵騎攻破,一時間布達佩斯多瑙河的兩岸出現了很多德國坦克,納粹黨對這個國家步步緊逼。因為沒有槍聲,沒有反抗,所以這樣的侵略被稱為“和平的侵略”。當時布達佩斯的猶太人對德國納粹的態度持有兩類看法,分為樂觀派和現實派,前者認為戰爭很快會結束,猶太人的命運會好轉,他們不相信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的報道;後者認為,戰爭會結束,但是匈牙利的猶太人將與奧斯維辛集中營中遭到大屠殺的猶太人的命運別無二致。

喬治·索羅斯的父親狄華達·索羅斯因為在年輕時代遭遇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他非常清楚戰爭的喧囂與殘酷,對於納粹的發展也一直頗為關注,因此他較早發現了納粹惡性膨脹和暴力侵略的本性。為了避免暴力蔓延到匈牙利,毀滅他的家庭,他在早早著手準備“拯救家庭的策略”,諸如:在戰爭初期變賣一些不動產,解除全家在戰爭中經濟情況的後顧之憂。果不其然,納粹的侵略逐漸延伸到匈牙利,幸運的是,喬治·索羅斯的父親也逐漸將不動產變賣殆盡,由此,索羅斯深信父親對時事有著先見之明。

當時納粹當局布置了一個任務給布達佩斯猶太人委員會,即張貼驅逐猶太人的告示。委員會意識到這個任務的可怕性,於是將其推給了幼稚的孩童們,被命令張貼告示的孩童中就包括喬治·索羅斯。索羅斯來到委員會辦公室中,人們將一些寫了名字的小紙片遞給他,在紙片上記錄著次日早9點需要去猶太教學校報到者的姓名,還有“帶上一天的食物和一張毛毯”這類的提示語。拿到名單的喬治·索羅斯感到非常好奇,於是便向父親請教。父親看到這樣的名單後表情變得格外沉重,他無可奈何地對索羅斯說道:“將這些告示傳遞好。但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這些是對猶太人驅逐的告示。”

截至1944年底,被納粹殺害的布達佩斯猶太人已經數以萬計。在當時的情景下,的確是人人自危,人們終日惶恐恐不安,一旦索羅斯一家猶太人的身份被泄露到納粹耳中,等待他們便是去集中營噩夢般的現實。在狄華達的照顧和周旋下,喬治·索羅斯一家衝破無數可怕的日日夜夜,終於奇跡般地幸存下來。不得不說索羅斯有一位偉大的父親,他是一個在亂世中應付自如的人,正如他對索羅斯的告誡:“這是一個無秩序的占領,正常的法律不適用了。你得忘掉你在正常社會裏的行為,因為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環境。”每一句話中都透露這冷靜和睿智。

正如父親所形容,當時的環境是一種“不正常的秩序”,人們要想生存下來必定需要有所行動。為了保護年幼的索羅斯不被納粹當局帶走,父親狄華達花重金賄賂一位匈牙利官員,終於為索羅斯“買到”了一個“非猶太人官員兒子”的身份,憑此小索羅斯可以在農業部平安出入。為了預防萬一,狄華達又為兒子辦了一個假身份證,更名為西諾斯·克以斯,事實證明,這個身份證成為小索羅斯在戰爭年代得以幸存的關鍵。當然索羅斯的假身份和假證件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狄華達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其間不乏揮金如土之舉。

喬治·索羅斯曾說:“我要是被抓住,那就死定了。”這種迫切求生的心情讓他在那個恐怖的時期變得異常勇敢,也學會了隱藏自己。一個砌在石牆裏的地窖毫不起眼,卻能夠成為安全的藏身之地,進入地窖,沿著狹窄局促的石階前行,能夠通向他的家中。父親狄華達為了安全起見,為這個家庭準備了11處藏身之所,有時他們也會寄住在地下室或朋友的閣樓,悶上幾星期都不見太陽。隱秘的同時,還需要掩護,即使父子兩人都躲避在同一個地方,即使二者都會用非猶太人假身份證來遮掩,但他們依舊覺得不安,甚至還要切斷一切父子身份的關聯,以陌生人相稱。

為了消除索羅斯心中的恐懼,為了讓兒子的童年增添一些快樂的色彩,狄華達費盡心思。有一次,一家人蝸居在一個狹窄的地窖裏,狄華達提議大家用做遊戲的方式來打發時間,於是喬治·索羅斯、保羅·索羅斯兩兄弟和父親一起玩耍起來,他們會用糖果作為賭注,贏的一方可以任意挑選對方的糖果,即使環境艱險,親人之間也不乏洋溢的快樂之音。1944年其他小孩幾乎都奔命於戰爭的陰影下,而索羅斯卻在父親的保護下度過了相對安逸的時光,這也是索羅斯後來用“快樂充實”來形容這段歲月的原因。

戰爭的威脅還帶給了索羅斯刺激之感,他甚至覺得自己猶如電影中膽量超群、無所畏懼的英雄,同時他更加為自己的父親感到自豪和驕傲,小小的心靈受到了父親極大的鼓勵,越是艱難,越要頑強,越要生存。很多年後他仍津津樂道:“那是我一生中最刺激的經曆之一。”而父親曾經說過的話:“為了生存,冒險也是應該的。但是不要事事冒險,更不要傾盡所有去冒險。”也成為喬治·索羅斯的第一堂人生課程,即使日後喬治·索羅斯在國際金融舞台上舉足輕重,他仍然堅守這一重要的行為準則。而當年學會的實用生存的方式也成為喬治·索羅斯自信、堅強、處變不驚的籌碼。

遠渡英倫,求學深造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喬治·索羅斯一家重回從前居住的洛拔島。同年秋,喬治·索羅斯返回州立學校,當時的他已經15歲。戰爭中幸存下來的鄰居們也逐漸搬回,他們回憶著戰爭中各自經曆的困難,用各種方式對壓抑已久的情感進行宣泄,當然,他們討論的重點卻是如何麵對未來。雖然戰火被熄滅,但匈牙利政府的局勢卻動搖不定,狄華達再一次作出了一個有遠見的決定:拿到護照,離開匈牙利,遷往西歐。

動蕩的政局讓每個人都猶豫不決,他們不知道這個國家未來生活的麵目,也失去了猜測的勇氣,經過納粹的迫害,他們已經習慣了人人自危,對於新政府會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公民,是友善還是敵意?他們不得而知。民眾的情景讓喬治·索羅斯情不自禁地說道:“要想一個15歲的人的想法像一個50歲的老頭子,這不是很自然的事。”父親聽後察覺兒子又有了新的奇想,便引導他:“十五歲可以有十五歲的想法,你難道沒有為自己打算過嗎?還是你已經想好了去哪個國家?”

“英國,那裏充滿了公平競爭的觀念,”索羅斯補充道,“但我又想去蘇聯,了解一下這個統治我們的新製度。”父親將蘇聯的一些情況告知給索羅斯,並和英國加以比較,最終索羅斯選擇了英國。親朋好友中很多人對蘇聯紅軍進駐匈牙利後的執政抱有希望,事實證明他們並沒有失望,但索羅斯一家仍然決定在獲得護照後離開故土,去尋求新的生活,而目的地就是索羅斯渴望的國土:英國。

因為喬治·索羅斯一家在倫敦有位親戚,所以倫敦可以成為他們前往英國的驛站。喬治·索羅斯在和這位親戚聯係後,提出了想要申請一所學校的想法。在親戚的幫助下,索羅斯終於獲得了前往倫敦就讀的機會,但還需要等待簽證的下發。

1947年世界語大會在波恩召開,喬治·索羅斯當時正是世界語組織的成員,他認為這次世界語大會是一次值得抓住的機會,於是躋身到世界語大會匈牙利代表成員的行列中。1947年8月,所有文件都已經備齊,喬治·索羅斯終於可以向西出發了,一路奔波後,他與父親會合。不久,喬治·索羅斯的英國簽證下發,剛滿17歲的他終於可以踏上前往倫敦的行程了。瑞士首都伯爾尼是他曆經的第一站,隨後他又探訪了倫敦那位遠房親戚。

喬治·索羅斯在倫敦的時光可以說是一生中最為艱苦的一段,身無分文,流落街頭。他心有餘悸地回憶道:“我心裏對那些往事總懷有某種恐懼,擔心再窮途末路,那可不好受。有過一次這樣的經驗,我不希望再有第二次。”然而,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黎明前的黑暗,他經常這樣鼓勵自己:“現在的你已經跌到穀底了。這樣的感覺不是很棒嗎?因為現在你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往上走。”

這時索羅斯所能夠做的就是不斷周轉於各種臨時工作中,靜靜等待時機的來臨。在眾多臨時工作中,有一份是在倫敦梅菲爾區的一家餐館裏當服務員。倫敦梅菲爾區是貴族和電影明星等上流人物的聚集地,夜幕降臨後,這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常會來這家餐廳就餐。迫於生計,索羅斯偶爾會吃一些客人剩下的飯菜,以空心甜餅或臭魚爛蝦為食已不足為奇,多年後,索羅斯曾經提到,當時自己在吃殘羹剩飯,忽然發現一隻貓吃的卻是沙丁魚,他對那隻貓充滿嫉妒。

即使為生存而不斷更換工作,索羅斯的心中仍然堅信“知識改變命運”這一真理,一年後,他決定利用求學來和命運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