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無所舍者,亦無所得(2 / 3)

什麼也不願舍棄的人,反而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例如,你天資平平,卻總執著於做“大明星”的夢,即使你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也難以實現。執著於一條“錯的道路”,我們會離理想越來越遠。其實,明智的選擇,會讓我們的路越走越順。選擇對了,我們就會更加輕易地達到自己的夢想;如果選擇錯了,我們會與自己的夢想南轅北轍。對於一個永遠執著於“奢望”的人,他又怎能得到快樂,收獲心靈的慰藉?

未來是不可知的,人生卻是需要理智的。我們不能因為過於執著,喪失了人生的快樂、心靈的平靜。隻有舍棄盲目的執著,才能收獲真正的快樂。

忌妒之心太盛,會把自己逼入死角

忌妒的起因是我們發現別人比我們做得更好,別人比我們擁有得更多。一個人的忌妒心一旦久了,便容易有過激的行為,這對於人的成長來說不啻於一個毒瘤。

一名生物係即將畢業的女研究生因忌妒,用水果刀將自己的導師刺傷,隨即自盡。這位女生自小就有忌妒心理,雖然在升學的道路上她成績優異,一帆風順,但她孤僻而愛忌妒的性格卻始終沒有改變。讀研究生時,她的刻苦精神深得導師器重,但導師更喜歡另一位男生靈活而幽默的性格。於是女生妒火中燒,數次在導師麵前中傷那位男生。導師明察之後,發現多數事情純屬子虛烏有,便委婉地批評了女生。由此,女生怒不可遏,做出了傷師害己的愚蠢行為。

忌妒的殺傷力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每當心中懷著一股忌妒之火時,傷害最大的便是忌妒者自己。

誠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個生性忌妒的女子所產生的毒害較瘋犬有過之。”遭受忌妒的一方固然如同陷入地獄裏一般備受折磨,但忌妒者本身也同樣猶如陷身螞蟻窩的小蟲一樣受煎熬。你說,這該有多可怕?

傳說古希臘時代,有一位體育選手得到了冠軍,家鄉的人都感到非常榮耀。他們開會決定要建造一個銅像來紀念這個冠軍,隻是有一個人強烈反對。由於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銅像最終還是建好了。後來,那個反對者因為忌妒,每晚都偷偷地用鏟子去鏟銅像的腳跟。終於在一天晚上,他的願望實現了——銅像倒下來了,但巧得很,銅像正壓在他自己身上,這人也因此一命嗚呼。

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教訓,不要忌妒,因為它是既害人又害己的惡魔。

忌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忌妒對忌妒者之所害,正如鐵鏽之為害鐵。心胸狹窄者之所以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就在於他們存心不良。不願別人超過自己倒也罷了,要命的是,當自己倒黴之時,也要別人沒好日子過。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傷人害己,真的別無他途了。

其實,忌妒之心人人皆有,就看我們的心理是陽光還是陰暗。心理陰暗的人,常常會將自己所忌妒的人“扼殺”,通常體現為排擠別人,甚至是毀滅別人,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自己不得善終。昔年龐涓忌妒孫臏,最後身敗名裂;周瑜忌妒諸葛亮,最後被三氣而亡,臨死前還不無遺憾地感歎:“既生瑜,何生亮?”這些都是因為過度地忌妒,不能合理地調節、控製自己,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同時也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心理陽光的人,則是知恥而後勇,看到與自己所忌妒的人之間的差距,以所忌妒的人為榜樣、為目標,揚長避短,擇其善而從之,見其惡而避之,自己努力改進,迎頭向上,積極地將忌妒心理轉化為進取的動力,不會讓忌妒使自己的心理不平衡。

有一位名叫卡萊爾的書店經理,無意中發現了一封店員對他極盡辱罵諷刺的信,說他是個差勁的經理,希望副經理能馬上接替他的職務。卡萊爾讀了這封信以後,就帶著信跑到老板的辦公室裏。他對老板說:“我雖然是一個沒有才能的經理,但我居然能用到這樣一位副經理,連我雇用的店員們都認為他勝過我了,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卡萊爾一點兒也沒有忌妒,而是為自己用了那樣能幹的副經理而感到自豪。

後來,他的老板不但沒有撤換他,反而重用了他。卡萊爾真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他對比自己能幹的人非但毫不忌妒,反而大加肯定,為別人感到高興,這種人的精神著實可嘉。最終他得到了老板的信任。

所以我們要學會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忌妒心”,不讓虛榮和忌妒肆意蔓延。學會客觀評價自己,胸懷大度,寬厚待人,切忌虛榮自大。將適度的“忌妒心”化作不斷超越和拚搏的動力,這種明智的做法才能讓我們獲得人際的和諧以及事業的成功。

大家都熟知狐狸與葡萄的故事,狐狸很聰明,把吃不到的葡萄說成是酸的。它奮鬥過了,盡了全力,還是吃不到葡萄,這就證明它不具備把葡萄摘下來的本領,在這種情況下,放棄葡萄去尋找新的目標無疑是明智之舉。吃不到的葡萄就把它看成是酸的,是一種人生狀態的改變,而不是簡單的放棄,這樣就可以在把自己的心情調節到快樂的狀態後,將所有的精力放到自己的長處上,促使自己努力奮鬥,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從而得到滿足、戰勝忌妒,讓生活充滿快樂。說句實話:人是應該有一點兒阿Q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