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演說家被邀請去一家企業去做演講,麵對著台下的100多名員工,他高舉著一張100元的鈔票問:“誰要這100元人民幣?”一隻隻手舉了起來。
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100元人民幣送給你們當中的一位,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說完,就把鈔票揉成了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然有很多人舉起了手。接著他把鈔票扔在地上,又用腳踩了幾下,鈔票已經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很多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現在你們應該明白了,無論我如何對待這張鈔票,你們都要它,因為它並沒有貶值,它依舊是100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又何嚐不是那‘100元’呢?不管我們遇到多少失敗,我們的固有的實力和價值並沒有貶值。這就是說,我們的人生永遠沒有最糟糕的時候。”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被挫折擊倒,但請記住:隻要還活著,眼前的情境就不是最糟糕的!隻要你勇敢地站起來,生命的價值不會因一次跌倒而改變。如果你真覺得自己無法麵對挫折,那就想想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想想在奧運賽場上倒下又爬起來的運動員,想想從黑暗無聲的世界中掙脫的海倫·凱勒。他們會告訴你:挫折是完全可以戰勝的。如果你覺得從來沒有這麼糟糕過,那不妨對自己說:反正不會有比這更糟的時候了。這時,你就會覺得心中豁然開朗了很多,你就有了從零開始的勇氣。
別為暫時的失意而憂愁
絕望的那一刻,往往是希望的開始;一切危機的盡頭,往往是轉機;山窮水盡的地方,往往會柳暗花明。
很多人接受不了失意,一遇到失意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是被世界拋棄的人。其實,這是一種不成熟的思維方式,生活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隨隨便便就取得成功的,那些成功者無疑都經曆過失意,隻是他們比別人多了一份堅強和樂觀的心態。所以,失意的時候,不要總注視別人現在的輝煌,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人家背後的艱辛,如此,你就會明白:失意是人生路上的風景,有了它生活才更真實,經曆過它生命才更豐富。
186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凡爾納剛吃過早飯,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凡爾納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拿著一包鼓鼓囊囊的郵件的郵遞員。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幾個月前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後,他已經先後收到了14封各大出版社的退稿信。
凡爾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了自己的郵件,果然,這是第15封退稿信。上麵寫道:“凡爾納先生:尊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出版,特此奉還。××出版社。”每看到這樣一封退稿信,凡爾納都是心裏一陣絞痛。凡爾納此時已明白,自己在出版界隻是一個無名小卒,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此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憤怒的凡爾納準備將自己辛辛苦苦幾個月才寫成的手稿付之一炬。這時,他的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手稿緊緊抱在胸前。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消,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他妻子急中生智,滿懷關切地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
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搶奪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決定接受妻子的勸告,抱起這一大包手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凡爾納終於沒再收到退稿信,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鼓勵凡爾納繼續寫作,自此之後,凡爾納終於走上了使自己成為一代文豪的成功之路。
失意不代表你沒有能力,或許隻是一時間“不走運”而已,很多東西陰差陽錯地聚集在一起,導致了失意的情境。誠然,更多的失意都是突如其來的,讓我們一時間手足無措。可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學會坦然地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說不定微笑麵對之後,迎來的就是成功的機會。
曆史上許多偉人,都有過失意的時候。司馬遷因李陵一案而遭腐刑,但這不僅沒有打垮他,反而成就了《史書》這樣的傳世之作;蒲鬆齡一生夢想為官,可最終也沒能如意,但他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了時間去完成他的《聊齋誌異》;林肯曾有兩次經商失敗,兩次競選議員失利的經曆,但他最後成為了美國曆史上與華盛頓齊名的偉人。這些偉人,無疑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失意並不可怕,隻要你敢坦然地麵對,你就會從此踏上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
失意時最忌情緒低落,最忌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一定要想著做點什麼來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失意時你可以先大哭一場,把失敗的苦痛徹底釋放出來。痛哭之後必輕鬆,但哭過以後,一定要及時反思,思考自己錯在何處,如果還有挽救的餘地,就不可輕言放棄;如果實在是這一方麵沒有什麼優勢和天賦,那就痛下決心,改弦更張,重新繪製人生的宏偉藍圖。
人生在世,雖然隻有短短幾十年,卻要經曆各種好事、壞事,嚐遍酸甜苦辣。人生,是有苦又有樂的,是豐富多彩又艱難曲折的,就像白天與黑夜互相交替一般。麵對失意,應該平靜自己的內心,盡量坦然地接受它。當你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也許你會發現,這些失意能夠幫助你清楚地認識問題,更加激發自己的上進心,還能讓你明白自己為什麼遇到了失意,這何嚐不是“一舉三得”?
被“炒魷魚”未必是壞事
“炒魷魚”對於走入職場的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最難接受的就是愛人的離開和炒魷魚了。很多職場人看到別人被“炒”,就擔心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下一刻就會輪到自己,甚至有的人認為自己被炒了,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炒魷魚”不一定就是壞事。它可能是你事業上的一個轉折點,也可能是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個機會。
張寶光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設計師,工作有幾年時間了。但最近因為行業的不景氣,公司的訂單大量減少而被解雇了。他前不久又買了一套房子,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且還有貸款,如今失業的他麵對著房貸無以為繼的沉重壓力,焦慮得食欲不振、夜不能寐。
見此情形,朋友安慰他說:“在一定的情況下,壞事也會變成好事,有危機才有轉機。說不定,你這次失業是上天給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