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16 認真對待身邊的每個人(1 / 3)

標誌16 認真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誰都不是孤島,我們都需要別人的幫助

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每個人都有他的脾氣秉性,多點寬容、多點微笑,就可以安然相處;不要忽略身邊的每一個人,有可能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因為忙碌而冷落朋友,能夠相遇相知不容易,一句輕輕的問候就能讓友誼延續。學會認真地和身邊的每個人相處,因為誰都不是一座孤島,想在需要的時候有人幫你渡過難關,就要先拿出一份誠意和溫暖!

別人怎麼對待你,其實是由你決定的

很多人埋怨,生活中沒有幾個真心待自己的朋友。如若沒有交友不慎卻還是得不到朋友的信任,那就有必須要反省一下自己了!要知道,很多事情的結果都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你付出什麼,就會收獲什麼;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有一天,張傑在電梯門打開時,有兩個男子抽著煙進來了,他希望他們將煙掐滅,可他們沒有。他看了那兩個男人一眼,冷冷地說:“請不要抽煙!”說話的刹那,他正好看到電梯壁上的鏡子,鏡子裏是一個猙獰、醜陋的嘴臉正對著他!

他從來沒有見過自己這樣的麵容,釋放的是嫌惡、厭惡、憎恨,他驚訝於自己的醜陋。鏡子裏的那兩個抽煙的人也是同樣的麵容。那一刻,他明白了,在這次衝突中,是他先給了對方一些不友好的態度,結果對方也反饋給他同樣的東西。

幾個月後,類似的情境又出現了。張傑在公司的食堂就餐,坐在他旁邊的兩位小夥子已經用過餐,正在抽煙聊著天,犯了咽炎的張傑突然想說,讓他們立刻停止抽煙,不過他想起了不久前的那一幕,心裏開始有了一些忐忑,於是他說:“朋友,對不起,我感冒了,這煙,能不能……”他指了指自己的喉嚨,微微點了點下巴,話語剛落,其中一個男子就立即將煙掐滅。

張傑連說:“謝謝!謝謝!”一邊留意另一位,那位男子似乎有一點尷尬,決定是掐還是不掐,但他能確定張傑是友善的,這時剛才掐滅煙的男子用手肘碰了他一下,他便乘勢將煙掐滅。張傑鬆了一口氣,忙不迭地說:“對不起,對不起!”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分鍾的時間裏。

張傑頓時感到一陣欣慰,道了聲謝謝。那兩個男子有些羞澀:“應該的,應該的!”那一刻,他明白了,當你向別人表達了一點點善意後,才能樂意與人為善。

同樣的情景,同樣的一個人,以不同態度去麵對得到的也是不同的結果。原因在於他一開始隻想著別人怎麼待他,卻從沒想到該如何去待別人。當他先轉變了自己對待別人的態度後,他也驚奇地得到了自己期望的結果。

一個開店的麵包老板長時間從一位農民那裏購買黃油。有一天,他覺得本應是3美元的一包黃油似乎輕了一點。於是他開始定期地稱了稱黃油,發現每回都是分量不足,就是說他每次都多付了錢,他特別生氣便向執法機關提起訴訟。

這件事鬧到了一位法官那裏,法官問農民:“你沒有天平嗎?”

“有啊,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農民回答道。

“有很準的砝碼嗎?”

農民現在聽了很疑惑,繼續問道:“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碼。”

“沒有砝碼,那你如何稱黃油?”

“這好辦,”農民回答說,“你瞧,這位賣麵包的老板一直從我這裏買黃油,我也一直在他那裏買麵包。我總是要同樣重量的麵包,每次這些麵包就可以作為稱黃油的砝碼。如果砝碼不準那就不是我的過錯了,而是他的過錯了”。聽了農民的話,法官判農民無罪,而麵包店的老板不得不承擔訴訟的費用。

這就像物理學中的作用與反作用,數學中的等比公式,澳大利亞土著人玩的“飛來器”——你對生活作出的每項舉動都會回應到你的身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活是一麵鏡子,當你對笑的時候,它就笑;當你對它哭的時候,它就會哭;你要是打碎了,它的碎片就會紮傷你。

成熟不僅僅是年齡上的增長,更是心智上的成長,以及待人接物方式上的轉變。慢慢褪去浮躁的外衣,願意用最美好、最溫和、最友好的方式對待周圍的每個人,才算是真正懂得了生活,開始了生活。

麵對不喜歡的人也要微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你做人做事再好,難免也會有顧及不周的地方,無可避免地會有人不喜歡你,他們或者對你冷眼相待,或者采取消極不合作的態度,甚至惡毒地詆毀和汙蔑你。麵對這些不切實際的流言,麵對那些中傷者,學會用微笑地姿態麵對,不徐不疾地將事情的真相娓娓道來,或者幹脆用沉默代替解釋,不必用激烈的言論來對抗激烈的言論,不必表現出一副驚恐或者憤怒的表情。

文學大師拜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我的我抱以歎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他的這一笑,真是灑脫極了,有味極了。一個人若能真的做到笑對所有人,那麼他的內心無疑是強大的、堅定的、成熟的,道理很簡單,他可以坦然地悅納一切,同時他也能夠用自己的微笑和大度,感染那些與他氣場相斥的人。

劉曉豔大學畢業後在一家私人企業工作,倒黴的是碰上了一個什麼本事都沒有隻會拍馬屁的主管李家強。每天下班後即使沒什麼事,李家強也會向老板要求拚命“加班”,無事生非,把本來好好的工作計劃弄得一團糟。如果出了錯李家強就會把責任全部推給劉曉豔。

劉曉豔隻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她一心希望老板能長出一對“火眼金睛”,對李家強的所作所為明察秋毫,結果等了三個月還是等不來一句公道話。忍無可忍之下,劉曉豔跳槽了,去了一家外資公司。在新單位她出色的工作很快就贏得了許多同事的稱讚,但無論何如也無法使以苛刻著稱的張經理滿意。心灰意冷間,她又萌動了跳槽之念,於是向總裁遞交了辭呈。

總裁試著挽留劉曉豔,談話間他知道了劉曉豔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也了解了一些她的性格。於是,總裁告訴她自己處世多年得出的一條經驗: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麼你就要試著去喜歡他。總裁說,他就曾雞蛋挑骨頭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優點,結果他發現了上司兩大優點,而上司也逐漸喜歡上了他。

於是,劉曉豔收回了辭呈,依然忙碌著幹著自己該幹的活。盡管她還是很討厭那個張經理,但工作比以前好多了,同事問她為什麼能夠進步那麼快,她說:“我現在算是想開了,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成熟的人,就應該放開心胸去包容一切。換一種思維就會發現樂趣要比煩惱多。”

佛祖釋迦牟尼說:“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也說:“如果你不喜歡他人,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幫你改變自己,那就是尋找別人的優點,你一定會找到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