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5 背負不動不如放下(3 / 3)

這位朋友見花瓶碎落,不知所措地隻能連連道歉。

大師看花瓶已碎,“嗬嗬”一笑,說:“不過就是一玩物。”接著又關心地問朋友,“你的胳膊沒事吧?”

等朋友走後,一直陪在大師身邊的徒弟不解地問:“您不是最鍾愛這個花瓶的嗎,好不容易得到手,這下碎了,怎不見您心痛?”

大師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為失去的物件哭泣。歲月不可重複,光陰如梭,後悔心痛不能改變現實,隻會給未來徒增煩惱。”

徒弟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忘記過去,是很痛苦。不過,過去畢竟已經過去,不要為過去發生的事而損害當前存有的意義。越是沉湎過去,過去就會傷你越痛。

失聰的貝多芬是遺憾的,可他卻譜寫出了《第七交響樂》;斷臂的維納斯也是遺憾的,可他所呈現出的美卻是令世人驚歎的。

人生恰如長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緩,時而風和日麗,時而狂風暴雨。人生總有許許多多不如意,如果我們總是悵然若失,沉湎於遺憾,那人生之旅的豐富多彩、萬種風情,都要與我們說再見了。

有這樣的一件事:一位左臂殘缺的少年去練摔跤,他的教練隻教他一個動作,並讓他天天重複訓練這個動作。

他很不理解,就問教練何時才能讓他學習別的動作。

教練沒有正麵回答,隻說了句:“你先努力把這個動作練好。”

後來,在比賽中,他隻用這一招連克數敵,最終獲得冠軍。

他大惑不解,就跑去請教教練,教練回答:“因為對手要破這個動作,唯有抓住對方的左臂。”

遺憾有時也是一種優點,請用別樣的心情去挖掘美麗,挖掘未來。

遺憾在生命中總是不斷發生,人生也正是由於各種遺憾才變得精彩紛呈。不過,若是遺憾讓你心生煩惱,那就索性忘卻,讓快樂充滿每一天。

記住,有時遺憾也是另一種美。

6 對過去,“糊塗”地放手

生活中很多事不需要我們緊抓不放,對於一些困惑事,我們何不糊塗地放手,讓心靈自由翱翔?

當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波羅·卡薩爾斯,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在每一天裏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要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明天的包袱。”

人生有時需要學會糊塗,正所謂“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一種境界,是曆經世事沉澱後的從容和成熟,是人生大悟後的寧靜和淡泊。

人的一生,總有許許多多黑暗與辛酸,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濁眼看人,迷糊做事,學會對過去“糊塗”地放手。

“難得糊塗”意味著遇事不要鑽牛角尖,意味著遇事要從各方麵考慮。要想得開,看得開,該糊塗時就糊塗。“難得糊塗”表麵看上去似乎有些消極,但是我們若能正確理解,正確應對,未嚐沒有積極一麵。這是一種處世哲學。“難得糊塗”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圓滑的經世之道。

對朋友寬容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朋友多了,敵人自然就少了。對自己也可寬容些,我們常常對自己所犯的一些錯誤懊悔不已,其時大可不必,有時,不妨糊塗些,讓自己變得愉悅快樂,豈不更好?

一天,兒子在翻看爸爸以前的相冊時。突然,他對相冊中一個麵容姣好、身材苗條的阿姨隱隱有些印象。

他想了半天,腦海中始終沒有清晰的畫麵。於是就拿著相片,找到媽媽,問:“媽媽,這個漂亮的阿姨是誰呀?”

媽媽看了一眼,說:“好像是你爸爸以前的一位朋友。”

兒子開玩笑地又問:“不會是女朋友吧?要真是爸爸以前的女朋友,媽媽你生氣不?”

媽媽笑著回答:“生氣幹嗎,都是陳年舊事了,現在我們一家人在一起不是很幸福嗎?”

兒子本以為媽媽聽到自己開玩笑的話,會生氣,沒想到媽媽卻認為過去的事就讓它去過好了。沒必要再去較真、追究,為之生氣。媽媽在乎的是現在,而不是過去,對過去糊塗一點,搖搖手,珍惜當前,才是真的幸福。

這一天,張老師的班裏有同學丟了東西。張老師在班上說:“今天班裏一位同學因著急丟了東西,請撿到的同學主動上交。”

這時,班上一同學站了起來,小聲說:“張老師,是我撿到的,在這裏。”

張老師把東西拿了過來還給失主,又當眾表揚了那位撿到東西的同學。

事後,張老師說:“這位同學已不是第一次‘撿’到同學失落的東西,如果我的糊塗能讓他心中明了,還他以誠實和純潔,那就行了。”

是的,每個犯錯的人都需要尊嚴,有什麼必要去戳穿孩子的謊言,讓他一生因此蒙受陰影。

難得糊塗是一種策略,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坦然也是一種悠然,就如對待生活中的某些事,隻要自己大事不糊塗,小事多少還是糊塗些更好。

小成和小麗原本是幸福的一對,婚後一年彼此從未有過爭吵,在他們的社區裏堪稱是年輕夫婦的模範。

有一天,小成因好奇,偷偷地登錄了妻子網上的日誌賬號。

從妻子的日誌裏,小成得知了妻子以前有過男友。為此,小成非常生氣,他指小麗電腦中的日誌,要小麗說清詳細情況。

可事情過了那麼久,小麗怎能記住那麼多。從此後,夫妻二人便開始了一次次的爭吵。

以後,小成每看到小麗從外歸來,臉帶笑容時,就言語雙關地暗說她去與前男友幽會了。事情發展到後來,小麗即使出個門,小成都在懷疑她有不軌行為。

時間慢慢流逝,但小成仍不能釋懷小麗有過男友。每次,遇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小成便抖出這件事來,羞辱小麗。最終,二人的感情在吵鬧中逐漸逝去,小麗提出了離婚。

小成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一手所造成。過去的事已經過去,沒必要死抓不放,對過去的事情最好稀裏糊塗,難得糊塗嘛!

就像有首歌中所唱:“過去的事不要再想,因你現在不算老。還有什麼放不下,請你來把歌兒唱……”我們不能總在痛苦和回憶中浪費時間,有些時候,你的糊塗不僅可以解脫自己,還能收獲幸福。

什麼是人生真正的追求?什麼是生命真正的需要?隻有學會對過去放手、勇於放下,生命才能重新開始,人生才會獲得更大成功。

7 一時之錯非一世之過

曆史是一個反複論證的過程,事物的對錯沒有絕對嚴格的概念。對於一些“錯”,沒必要銘記於心,因為漫長的人生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複。

人生漫漫,一路走來,誰都有可能犯錯。犯錯其時並不可怕,犯過錯誤並不代表你就此低人一等,永無抬頭之日。

年少懵懂,無知衝動,年輕時覺得人生路很長,年老後回首再看,幾十春秋,仿佛就在昨天。所以,我們走在人生路上時,如果不小心犯了錯,沒關係,改過就是。一時之錯,不代表一輩之錯。

佛家有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隻要能回頭,肯回頭,自然就能卸下包袱,成就事業。

古代有位大將,名叫周處。因幼年喪父無人管教,年少時便十分張揚輕狂、縱肆鄉裏。

在鄉裏他惡名昭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一日,周處見鄉裏百姓個個麵容淒苦,便問鄉裏長輩所謂何事?

長輩歎說:“鄉裏有三害,經常糟蹋百姓,你說我們能不苦嗎?”

周處一聽,有三害,豪氣頓生,連忙追問是哪三害。

長輩冷笑一聲:“一是南山白額虎,二是長橋水蛟龍,三是作惡多端、欺負百姓的惡人。”

周處哪裏知道,長輩說的惡人就是他。做人做到與猛獸齊名,也是曠古未有。

周處便自告奮勇要去鏟除三害,他先是入山殺了猛虎,後又下河斬殺了蛟龍。斬殺蛟龍時,鄉裏一連三天沒有他的消息。百姓們都以為周處已死,便互相慶賀。周處回來後,得知鄉裏百姓正在為他已死高興,遂明白了長輩所說的惡人指的就是自己。

做人失敗到如此地步,周處哪還有臉回鄉。他便四處拜訪名士,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他找到陸機、陸雲兩兄弟,以實情相告,哭訴著自己一定會痛改前非,表達出改正錯誤的誠意。但又怕自己年歲已大,學不出成就。

陸雲就鼓勵他:“子曰‘朝聞道,夕死足矣’,你年紀輕輕,現在立個誌向,以後何愁沒有前途!”

也是周處為人好學,智根聰慧。他立定誌向,勤奮好學,一年後,就擔任東觀丞、以後又擔任無難督。吳亡後,周處又被晉朝委以重任。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的他,最終得罪權臣,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亂,最後戰死沙場,不過也成就了其一世英名。

可見,曾經所犯過的錯誤,並不代表一生都會錯。周處敢於麵對失敗,總結教訓,發奮圖強,成為後世美談。

一時犯了錯不要緊,堂堂正正麵對,給自己一個改正的機會,一時之錯不等於一世之錯。懂得撕掉過去犯錯的標簽,讓自己偶爾脫離現狀,看清自己的位置,你會發現:原來這就是前進。

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可以拍著胸膛說自己沒有犯過錯,犯了錯不要緊,要緊的是敢於承認錯誤、麵對錯誤。敢於放下包袱告別過去,人生才能快樂前行,輕鬆創造未來。

古時,一位年過半百的財主喜得貴子,名喚天寶。因家大業大,天寶從小不愁吃穿,漸大後變得遊手好閑,到處結交狐朋狗友。

財主怕天寶這樣下去會敗光家業,就請了考了半輩仍未中舉的秀才教他讀書,明事理。在先生的教授下,天寶似乎有些長進。可好景不長,財主與老婆不幸得病去世,天寶從此便無人再管。

這時,天寶以前那幫酒肉朋友又找上門來。天寶抵擋不住誘惑,故態複萌,整日花天酒地。也就兩年有餘,千萬家產便被其一敗而盡。

直到天寶餓得上街要飯,他才悔不當初。嚴冬的一天,天寶借書歸來的路上,因一天未吃飯,兩眼餓得直冒金星,一不留神,一跤摔倒,半天也沒有再爬起來。

恰巧此時,王員外路過,見凍僵的天寶手上還攥有一本書,憐愛之心泛濫,便讓家人救醒天寶。之後,王員外讓天寶教授自己女兒讀書,誰知天寶生性難改,見王員外女兒臘梅長得如花似玉,便有心調戲之。

後來,王員外編了個理由,交給天寶二十兩銀錢和一封信,囑咐天寶到蘇州找他表兄。

天寶到了蘇州,左找也找不到王員外表兄,右找也找不到信封上孔橋所在何處。眼看二十兩銀錢快要花光,天寶開信一瞧,但見信上寫有四句話:當年路旁一凍丐,今日竟敢戲臘梅;一孔橋邊無表兄,花盡銀錢不用回!

天寶看完信,羞憤難當,本想一死了之,又轉念一想:王員外非但救了自己的命,還保了自己名聲,又給了自己二十兩銀錢。自己這樣一死了知,如何對得起王員外。

於是,天寶重振精神,白天幫人家打雜掙錢,晚上挑燈苦讀。

最後,朝廷開科招考,天寶進京應試,一舉中得舉人。於是,他連夜趕路,回去向王員外請罪。

他在王員外給自己的那封信末,添了四句: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還白銀;浪子回頭金不換,衣錦還鄉做賢人。

就這是膾炙人口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出處。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有欲望,因一時衝動犯錯,沒必要時刻掛念於心,也沒必要過於斤斤計較。以平常心來看待,重新去認識所犯的錯誤,分析原因,及時改正,吸取教訓,以便以後的路走得更順暢。

人生本就是錯與對交替的過程,試想天寶如果因一時的錯,終日不振、惶惶度日,哪會有後來的天寶舉人。既然錯誤已經鑄就,何不給自己尋找個借口,直麵人生,凜然麵對?

古人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會犯錯,給自己和他人一個機會,人生路很長,一時之過不代表一世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