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要有攀比的心態,要學會接受自己。一個人要是總是和別人比來比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就會給自己造成混亂和迷茫,使自己的內心不得安寧。與別人比的代價,常常是失去自我。要想享受人生中的那些快樂,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不比為貴”。
著名華裔數學家王章程,在22歲時從美國加州大學畢業,畢業以後,有很多同學為了能賺到更多的錢,選擇去了那些大公司和大集團。
王章程卻選擇了一家數學研究室,因為研究室是私人的,所以工資收入非常低,到30歲的時候還不能買得起房子。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們,那時候月收入已經達到了幾十萬美元,有的甚至已經成為月收入上百萬美元的小老板。當他們開著高檔車子,帶著漂亮的妻子從王章程身邊經過的時候,王章程沒有羨慕別人,而是繼續專注於自己的事業。
雖然他的生活和別人不在一個等級上,但是他本人對此看得很淡,就這樣,在那個小小的研究室裏麵,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業。終於在35歲的時候,他一舉攻克了兩道世界級數學難題,從此成果豐碩,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在這個處處講究包裝的社會裏生活,我們常常為了追求一個華麗的外表,就會做出背叛內心的舉動,這一點其實就是我們的虛榮心在作怪。虛榮心是人天生的一個特點,會指使我們不知不覺地與別人進行比較,當我們看到別人光鮮華麗外表的時候,總對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耿耿於懷,於是就會產生出自卑的情緒,讓自己的內心感到不平衡。
其實,每個人的社會分工都是不同的,我們沒有必要去和別人進行比較,在我們羨慕別人某項能力的時候,沒準別人也在為我們的某項本領而叫好呢。我們隻有相互欣賞和理解,才能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好的東西,取長補短,互相進步。
我們一定要學會不攀不比,活在屬於自己當下的角色裏,活出屬於自己的那份精彩。
4 養成感恩的習慣
最近小王一直在忙著找工作的事,在得知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正在招聘的消息後,他前來應聘。經過層層考核後,最終隻有他和4位應聘者通過了公司的麵試,可最後誰能來上班,還要等公司的電話通知,於是這5個人就在家裏等消息。
幾天後,小王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他就滿心期盼地打開那封郵件,裏麵的內容卻是:“非常不好意思,因為名額有限,我們沒能選擇你。為感謝你對我們的信任,隨信寄去公司詳細資料一份,以後要是有機會的話,我們會優先考慮你。祝你好運!”
小王得知自己落聘的消息後,心情有點失落,不過還是順手寫了封回複郵件,以表感謝。
一個星期後,就連小王也沒想到,他接到了那家公司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已經被正式錄用為該公司職員。
原來,該公司最後的一道考題,就是把相同內容的郵件都發給了他們5位經過麵試的人,看看5個人裏麵誰會給予回複,而5個人裏麵隻有小王回複了。其實,小王的勝出,隻不過是順手的一次感謝。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感恩習慣就會讓我們收獲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小王即使在失落的情緒裏,也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說明感恩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正是這樣一種習慣,讓他贏得了一次工作的機會。由此可見,要是能把感恩變成是一種習慣,那麼我們一定會收獲到一份意外的幸福。
有這樣一句格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要是把這一點用在感恩上麵的話,是非常合適的,所以我們要想養成感恩的習慣,就要先從行動開始。
去感謝朋友,在我們最為困難的時候,曾給予過我們幫助,讓我們順利地走出人生低穀。去感謝大自然,它給我們帶來了無數靚麗的風景,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世界的多彩。在生活裏麵的每一天,我們都要帶著感恩的情懷,學會寬容,學會付出,懂得回報,每一天都是幸福的生活。用微笑去對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對待世界,對待自然,對待朋友,對待困難。
然而,有多少人能把感恩看成是一種習慣呢?那些成就非凡的人,不一定有一顆感恩之心,在他們眼裏,職位與錢是得之必然的,不需要感激,這樣的人,即使成功了,也不能收獲真正的幸福。相比之下,有些人可能生活在底層,會遇到很多困難,不過他們對每一點點收獲都感到滿足,並對所得到的心存感激,從此開始不斷打拚,不斷收獲,不斷感激,於是感恩的習慣也就隨即形成。
當感恩成為一個習慣的時候,在你的性格裏麵,就會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當你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這股神奇的力量能助你突破這些險阻,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感到生活的美好,牢牢把握住自己掌中的幸福,進而悲觀開始慢慢地脫離我們,這時就會看見萬物美好的那一麵,當我們再次遭遇那些艱難險阻的時候,會積極樂觀地麵對,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心態,成功是遲早的事情。
感恩也是心靈的一種習慣。在狂妄人的心靈裏麵,擠滿了自我和利益,沒有留一點餘地給感恩,他們不能聽到小鳥的歌唱,因為他們心裏麵沒有給小鳥留地方,這也就失去了聆聽鳥兒唱歌的機會。反之,在一個懂得感恩人的心靈裏麵,一生中不知欣賞過多少美景,品嚐過多少甘甜的泉水。慢慢地在他們心靈裏麵就會形成一個懂得感恩的機製,這種機製就是習慣,我們在感恩這個習慣中,收獲到了幸福。
養成感恩這樣的習慣,不是隻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就能達到的,他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地積累,同時感恩並不停留在言辭和心願上,要靠我們去實施。
有一位妻子,她為丈夫的事業操勞了大半輩子,可丈夫從來沒對她表示過任何的感激,就連一朵花也沒有送過她。有一天,她和丈夫說:“如果有一天,我先死了,你會不會買一朵花放在我的墓前呢?”
丈夫感到很驚訝:“肯定會啊!快睡覺吧,不要亂扯。”
妻子嚴肅地說:“不如趁我還活著的時候,送我一朵吧,要是等到我死的時候,再多的鮮花都已經不再有意義了。”
有時候一朵花就可以給對方帶來滿懷溫暖。我們不要因為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方式感到害羞或者難堪,從一句“辛苦了”、“謝謝”開始培養我們的感恩,積少成多,從小到大,慢慢地感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總之,隻要我們把感恩培養成了一種習慣,那麼幸福將是無處不在的。
5 懂得知足,內心才會富足
有一位富翁,擁有數不盡的財富,什麼也不用發愁,按理說,他應該過得很幸福。其實不然,富翁也想知道自己不幸福的原因,於是他就到處尋找那些幸福的人,然後從他們身上找到幸福的原因。
一天,他經過一位農夫的家裏,聽見從農夫家裏傳來一陣陣爽耳的笑聲。於是,他就前去探明究竟。進屋後,他問農夫為什麼會如此快樂,農夫答道:“我現在有一間草屋住,不愁吃喝,而且我還有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這麼美滿的生活,你說我能不幸福嗎?”
富翁聽後,還是不明白。回到家後,富翁就和妻子說出了農夫的事,妻子聽後,對他說:“我認為這個農夫還沒有成為99一族。”
富翁詫異地問道:“什麼是99一族呢?”
妻子回答說:“你先準備一個裝滿99枚金幣的包,然後再把這個包放在農夫的家門口,很快您就可以把這件事情給弄明白了。”
富翁按照妻子說的去做,叫人把包放在了農夫家的門口。當農夫回家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包,他把包打開後非常高興:這麼多的金幣!一枚一枚地數了三遍,發現每一次都是99枚。然後開始納悶:怎麼會隻有這99枚啊?應該是100枚才對啊,那一枚掉到哪裏去了?於是他開始滿院子地尋找那枚金幣,可最終還是沒有找到,這使他的心一直懸著,就連晚上睡覺都在想著那枚金幣。
第二天,為了能盡快掙回那一枚金幣,他開始拚命工作。如此一來,他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對妻子和孩子很少理會,慢慢地,在那個曾經幸福無比的院子裏麵,失去了笑聲。
富翁對此感到不解:“他一下子得到了那麼多的金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這時,妻子說:“現在,那個農夫也是99一族了,他們為了能盡早地實現那個‘100’,放棄了原本幸福和快樂的生活,從而竭盡全力地去尋找那個毫無意義的‘1’。不惜付出失去幸福的代價,這就是99一族的人,其實他們原本擁有很多,但是卻不懂得知足。”
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和富貴、貧窮是沒有關係的,重要的是我們內心是否感到知足。農夫本來可以安穩地過著快樂的日子,可當他麵對99枚金幣的時候,內心那份滿足感丟失了,僅僅為了那1枚金幣,就失去了原本屬於他的幸福生活。這正是應了那句俗語:“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無獨有偶,在《老子·儉欲》裏有這樣一句話:“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天大的罪惡也大不過“放縱欲望”,即使天大的禍患也大不過“不知滿足”,即使天大的過失也大不過“貪得無厭”。所以說,內心懂得滿足的人,會永遠感到幸福。事實上,我們經常說的“知足常樂”就是出自於這句話。
可見,古人認為一個人要想得到快樂和幸福的生活,需要有一顆“知足”的心,如果要是沒有知足這顆心的話,那麼即使你富可敵國,功成名就,可是因為對什麼都感覺不到滿足,最後還是和沒有得到一樣。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家都知道,那些羈絆著我們心靈的是欲望,要是欲望得不到滿足的話,我們就不會得到幸福。反之,如果我們要是能夠對現在所擁有的感到知足,也就等於削減了那些欲望,幸福自然也就會如期而至了。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為了能夠再多得到一些,就忽略掉了這個道理。
為了能讓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我們會去努力地奮鬥——去贏得金錢、愛情和理想,現在有許多人已經擁有了這些,可他們還想獲得更多:有了一輛國產汽車的,想著再得到一輛保時捷;月收入過萬的,想著自己能收入百萬……在這個世界裏麵,“美好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們總想著得到得再多一些。就在你貪婪地占有時,那顆“知足”的心已經爛掉了。
反過來說,一個人隻有懂得知足,內心才會變得富足。物質的貧窮是不可怕的,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奮鬥,過上充裕的生活,可要是內心貧窮的話,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它會像無底洞那樣,讓你永遠也沒有辦法把它給填平,這樣我們的內心就不會感到知足,從而也就永遠體會不到幸福的味道了。
6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有個小夥子,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他並不喜歡這種生活,反而對這種平淡的生活,感到無聊和厭倦。為了尋求刺激,他報名參加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遊戲。
這個遊戲就是山洞求生,遊戲的規則是:一個人在山洞裏麵生活,除了每天給他提供5千克的水以外,別的什麼也沒有。遊戲的時間為連續5個晝夜。
第一天,青年感覺遊戲很刺激、很好玩。
到了第二天,因為山洞裏麵沒有光和火,所以在裏麵什麼也不能看見,孤獨和恐懼裝滿了整個山洞。這個時候,小夥子開始回憶起了以前的生活。
想起了老母親從老家不遠千裏趕來,隻為了看看生病的小孫子;想起了相伴多年的妻子為自己做的飯;想起了兒子淘氣時可愛的樣子;他還想起了一位曾與自己發生過爭執的同事,後來為自己買過的一份工作餐……慢慢地,他開始反思起平日生活來,發現自己每天都懶懶散散,對一些事情總是得過且過,不懂得感激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