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是社會的動物,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與他人的相互競爭與相互支持中生活。當你每天早上起來,投入紛繁複雜的生活之中時,關於“爭”與“讓”的種種問題,就一一擺在麵前。爭鬥、爭取、爭奪、爭雄、爭光、爭寵,人人爭先恐後,力爭上遊;出讓、轉讓、謙讓,讓步、讓利、讓路,退一步風平浪靜,讓一分海闊天空。我們完全可以說,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爭與讓的問題處理不好,你的生存質量就要大打折扣。

而什麼時候要爭,什麼時候要讓;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麵對什麼人時要爭,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麵對什麼人時要讓;爭多少,讓幾分,都是難以把握的問題。

有問題,就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在爭與讓中遊刃有餘,我們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則是:1.人生的核心是競爭,讓是爭的策略。2.成功是一次向上的攀登,一個台階也不能錯過,在機會和正義麵前,你需要爭出朝氣和激情來。3.一味地退讓,是妥協、是懦弱,但是恰到好處地讓,卻可以幫助一個人展示胸懷、樹立形象,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

理清了爭與讓的脈絡,具體操作起來就要因人、因時、因勢而異了。

生活中總有不斷的是非和紛爭,即使你不去招惹別人,也會被外界的人與事所幹擾,卷入紛爭之中。有時候,一個人的成功潛力和開拓精神,會逐漸消磨在周圍那些狗苟蠅營的爭鬥之中,所有的理想都能化為一場空。把握住自己的方法,是你必須要學會明智地“忽略”一些問題,不爭意氣、不爭口舌,不爭仨瓜倆棗的小利,不爭把指揮棒交到他人手裏的虛浮的榮寵。把你的力量用在刀刃上,爭機會、爭發展,爭取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和更有力的支持與扶助。

如果說爭是進步的利器,讓就是守護你人生根據地的盾牌。讓的藝術,是表麵上的謙和與內心的清醒淡定,也就是說,“讓”是你的主動,而非為某人、某事、某種形勢所逼迫。那種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老好人,絕對不是懂得“讓”的智者。他們在任何一個團隊裏都屬於可有可無的閑雜人等,不論在上司、在同事心目中都麵目模糊、無足輕重,決不是值得學習和跟進的榜樣。我們應當樹立這樣一種思想:讓是不爭之爭,讓是一種像水一樣柔和的力量,不動聲色地緩緩推進,直至達成自己的目標。

對於那些勇於競爭的人,應該用“讓”來加強自己的根基。事實上,至剛至強者往往立足不穩,也會遭到更多的抵抗與衝撞,也就更容易受到損傷。如果我們時時精於算計,事事錙銖必較,不給他人留半點兒餘地,不甘心自己犧牲一點點利益,不願意給後來者一點點扶持,那麼我們與人之間的交往,必定極易出現劍拔弩張的局麵。也許此時你占上風而他在下遊,暫時奈何不了你,但是山不轉水轉,等時勢易位時,你難免就要品嚐自己釀下的苦果了。

一味地爭強好勝,是莽夫;一味地退守忍讓,是懦夫。爭與讓的智慧,是在爭中留有餘地,在讓中鋪墊積累,爭中有讓,讓中有爭,從而達到一種剛柔相濟的和諧。一個人隻有深諳進退之道,能審時度勢,洞悉對方的意圖,體察自己的處境,從而進退有節、揮灑自如,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