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何處惹塵埃(1 / 2)

大秦國的官製以三孤三公為首,下轄九卿,九卿又衍生多個部門,以此構築中央班子,又為中樞官職。

往下便是洲史洲牧,下轄是郡,郡之下便是縣,縣往下是鄉亭裏。十裏為一亭,三裏設一正。

縣令一級相當於縣市一級,比市小,比鎮大。

大秦官製較為混亂,主要原因是王族與非王族權限的糾葛。好比左庶長一位便是上馬治軍,下馬治國的軍政首席大臣。

但實際上左庶長一職僅在爵位中排行第十,相比於擁有二十級爵位的秦國來說,官爵又並不是很高。而且在其上還設有許許多多臨駕於左遮長之上的官職。

其中便有三孤三公。

但,這種混亂隻限於中央一級,到了地方,權限,官爵也就很明確了。

好比何雲生的縣令一職,大秦雖沒有品級,卻有二十級爵位,而何雲生的爵位大致是不更一爵。

不更乃是四級官爵,也是平頭老百姓所能受封最高的爵位。

若放到何雲生上一世,相當於一個七品官。

縣令一職說它小,以何雲生初入仕途便能有一縣令之權,已不能算小。

可若說它大,楊於天的舉薦信僅還來一個縣令,確實又有些略顯小了。

行渠縣距離鹹陽城約莫五六十裏地,普通人行走大約要半日時間。而臥牛山本就在鹹陽城外,距離行渠縣又不過三十裏地。

自打初入儒道後,何雲生的身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洗經伐髓,身體各項機能遠勝從前。

若他全力趕路,三十裏地卻不需要半個時辰。

雖非陸地神仙,但也是超凡脫俗。

這便是修行帶來的好處。

憑借著超強的身體機能,何雲生並沒有帶上其母,而是獨自上路任職。

不是他不想,而是在沒有掌握局勢之前,他不想讓母親跟著他涉險。

三十裏地,他每日趕回,並不在話下。

進入行渠縣的範圍,何雲生並沒有走官道,且是沿江而行。

行渠縣將來是他的大本營,以這個世界升職的速度來說,沒個數十年是很難躍升,除非朝中有人。

正因此,行渠縣被何雲生定性為他悟境之地,自然要先了解行渠縣的大致情況。

進入行渠縣,約莫又行走了五裏地,何雲生來到了一處沿江的村莊。

剛剛進入村莊,何雲生的眉頭便是緊緊皺了起來。

富,貴,這是何雲生對於這個村莊的第一印象。

處處可見青磚院牆,灰瓦雕棟。

這座村莊一不耕地,二不牧畜,僅靠一條大江,卻能富得流油,可見其中必然有問題。

果然,行走在村子的街道上,何雲生再次發現,這個村子何止是富的流油,已然堪比鹹陽城的繁華。

街道地麵鋪的是經過精心打磨的石磚,沿岸修的是精美的長廊,栽種的全是垂江的楊柳。

江麵上停靠的並不是漁翁的漁舟,而是一艘艘精美的花船。

街道上行走的,也都是錦衣玉食的貴族。

若非這座村子僅有一條主街以及數條胡同所組成,他甚至認為,他已來到行渠縣。

這哪是一個村子,分明就是鹹陽城的一個角落。

“滾開,再不滾,我打斷你的狗腿。”一聲怒嗬兀然響了起來,引起了何雲生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