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花市的大體育場,能容納一萬人左右的觀眾。這個數量相對於漓花市和海洛城兩座城市聯合舉辦的盛會來說,實在太少。以至於想要進入雕環師大賽現場觀看,一票難求。
雕環師大賽的理論賽第一場和第二場是不對外開放的——也沒法對外開放。但雕環賽三場全程對外開放,除了在體育場現場的觀眾,其他人也能通過直播觀看。
啟沅一早就在候場處等待著,這間休息室裏,有許多同樣的環師學徒都在等待時間到來。
參加這一屆雕環師大賽的人數,超過一千人,這還不是兩座城市全部的環師學徒,有許多人認為自己沒希望,又或者其他原因不能來。
環師學徒在新世紀之前是不能算得上是雕環師的,他們隻是學徒。而在新世紀之後,環與普通人的距離拉近,環師學徒的數量劇增,漸漸地,人們將環師學徒也稱之為雕環師。
但實際上,相對靈環師而言,環師學徒算不得真正的雕環師。在成為靈環師之前,雕環隻是一門手藝,任何人都可以花費時間與精力來學習的手藝。
啟沅就看到在這間休息室裏,不僅有跟他年紀差不多的人,有幾個看起來已經是三四十歲了。
從新世紀之後,雕環師的門檻被拉低,成為環師學徒的人越來越多,相對應的,其中出現靈環師的數量雖然多了,但其比例卻是更少。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隻是環師學徒。天賦的門檻攔在前路,他們無從寸進。
參賽的人太多,所以第一場的雕環賽分上午和下午兩批進行比賽。啟沅是在下午的一批人中,啟昌和王明正都在上午。
上午的比賽是從早上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的則是從下午一點到下午五點,都是四個小時。現在已經是上午十一點,外麵正在比賽的人們都在快速雕環。
第一場的比賽非常簡單,甚至可以用單調來形容。
它比的,是速度和穩定。
在四個小時內,所有人都要雕製聚能環,誰製作的聚能環越多,誰便勝出,取前百名進入第二場比賽。
這是在比雕環的基本功,用最簡單的環來測試環師學徒們的基本功。或許這對於年紀比較小的環師學徒而言算不得公平——那些二三十歲的環師學徒們的經驗遠遠超過他們,雖然可能一輩子都隻是環師學徒,但生的早,活的久,論這些基本功,這麼多年的練習,想不紮實也很難。
而且有些人還有些獨門技巧,啟沅就從休息室裏正在直播外麵比賽的屏幕上看到,一個麵相看起來三十歲來的環師學徒,一手抓著三把雕環刀,同時製作三枚聚能環。
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啟沅都驚呆了,第一次見到還能這樣玩的。
別人製作一枚聚能環,他就做好了三枚,這速度怎麼比。
但仔細想一想就清楚,這樣的技巧其實是在取巧,製作聚能環的速度雖然比別人快上一大截,而且能使用,但製作出來的環的效果卻是比別人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