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做出了自己的抉擇,呂布也了了一直以來的心結,接下來自然是主賓盡歡。
雖然賈詡讓書童給呂布準備的酒菜可能沒有在府上嚴清準備的精致,但是呂布心情好了,自然是吃嘛嘛香。
而酒過三巡之後,賈詡也是主動開口道:“將軍此番擊破胡虜,使得並州邊郡免遭胡人劫掠,想來封賞是少不了的。隻是不知今後將軍有何打算?”
聽到賈詡這麼,呂布也是精神一振。
他知道賈詡這是想要展現自己的能力了。
自古謀士擇主而事,首先要做的就是證明自己的能力,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讓別人對你信服。
像原本曆史上荀彧在投靠曹操之後提出來的“深根固本以製下”的總的戰略方針,諸葛亮在準備投靠劉備時所作的“隆中對”,基本上都屬於此列。
賈詡相較於荀彧、諸葛亮這些謀士來或許鹹魚了一點,但現在看來卻還沒到徹底躺平的地步。
想到這裏,呂布也是直言道:“朝中的封賞前些日子已經下來了,子下令加封我為都亭侯,領五原太守,此外刺史那邊也是多有封賞。至於今後的打算,還沒有想好,卻不知文和可有高見?”
其實,以呂布的功勞,這麼點封賞肯定是算少了的。
不過曆朝曆代邊疆戰事都少不了會出現誇大戰果的情況,尤其是在如今這種帝國遲暮的時候,這種情況也是更加的常見,所以對於呂布擊破三十萬胡虜這件事,絕大多數人都隻是當成聽個笑話。
並州刺史丁原雖然沒有參與到這一戰當中去,但畢竟靠近前線,所以在丁原看來呂布麵對的胡虜可能有十來萬,而在那些朝中大臣的眼中,這個數據還要再進一步縮水,在他們看來,一個沒有什麼名氣的邊將,率領萬餘並州精騎,能擊潰幾萬胡虜也就頂了,至於三十萬,多半是在誇大功勞。
總而言之,沒有人認為呂布報上去的戰報上的三十萬胡虜是真的。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沒有人會主動戳破這當中的關竅,但是最後的封賞肯定是按照他們的理解來。
所以,呂布所得到的封賞,所對應的實際軍功,大概也就是擊潰四五萬胡人這個樣子。
當然了,對於這種情況,呂布也沒有去計較。
畢竟,他現在的實力屬實有點太驚世駭俗了,低調一點也好。
如果現在他就把自己暴露在下人麵前,將來可想而知會受到多少的針對。
賈詡終歸是在洛陽混過官場的,所以呂布的封賞一從嘴裏出來,賈詡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不過,他還是拱手祝賀道:“詡倒是要恭喜將軍了,都亭侯雖是虛銜,但這五原太守之位卻是讓將軍自此有了根基。”
雖然呂布之前便是並州主簿,表麵上看來似乎是並州的二號人物,但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實權,也就是因為呂布個人武力屬實逆,在並州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丁原才會捏著鼻子把並州精騎交給呂布統領。
而太守就不一樣了,太守可是個實權職位。
至少,在成為了五原太守之後,單從品秩上來,呂布已經不比丁原差了——沒錯,在現在這個時候,太守的實際品秩是比刺史要高的。
一州刺史,上可直達聽,下可監督一方,看似威風,但實際上朝廷為了限製刺史的權利,防止刺史割據一方,刺史的品秩是被壓得極低的。
這也就導致了一州刺史雖然能監管各郡太守,但是各郡的太守論品秩卻還要高於刺史。
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各郡太守才是真正的地方實權派,刺史反倒是個空架子。
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進展,這種狀況一直要到改刺史為州牧之後才會得到改變。
州牧雖然和刺史一樣都是監管一州事務,但是州牧卻握有一州軍政大權,全然不是隻有監察之權的刺史可比的。
丁原之所以能以並州刺史的身份掌控並州的大權,更多的還是因為並州身處邊塞,常年遭到胡人的入侵,並州九郡,尤其是靠近北方的幾個郡,根本就沒有太守,就算以前有,也死在胡人的入侵當中了。
在這種情況下,丁原這個並州刺史才順理成章的掌握了並州的軍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