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就是光和六年(18年)。

在得到了賈詡的投效,並且製定了完善的發展規劃之後,這一年的時間呂布過得可以是相當的清閑。

練兵有高順,內政有賈詡,就算偶爾有些胡人不長眼需要動手教訓一下,也被正在養成的張遼當經驗書給刷了。

至於呂布自己,也終於是體會了一把當老板的快樂。

高順、賈詡、張遼基本上包攬了五原郡上下所有事務,他每也就是到處逛一逛,看一看,閑的沒事研究研究地靈氣的用法,整點好吃的好玩的,再找嚴清造個人,一時間就過去了。

這可把賈大爺給羨慕的啊——呂布現在過的這種日子,不就是他最想要的嗎?

誰曾想到有朝一日他居然成了打工仔,還要看著自己的老板過這種日子。

唉!

可惜的是現在的五原郡正處於最關鍵的發展階段,他就算想摸魚也沒有機會。

事實上,在賈詡等人的努力下,五原郡在這一年當中的確是發生了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人口。

經過這一年的努力,五原郡的人口已經從去年的六千餘戶,三萬餘人,增長到了現在的近兩萬戶,九萬餘人。

實話,這一波的人口增長其實挺出乎呂布的意料的。

甚至就連賈詡都沒有想到。

雖然按照賈詡和呂布的想法,增加五原郡人口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吸引朔方郡、雲中郡、雁門郡三郡的人口遷移到五原郡來,一個是北上劫掠胡人的人口,但是在最開始,肯定要以前者為主。

畢竟,隻有在五原郡的漢人人數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呂布才能放心的吸收草原上的人口。

且不他還準備讓胡人歸化,就算是那些被擄掠到草原上的漢人,在草原上生活了那麼久,很難他們有沒有受到胡人思想的影響。

因此,如果五原郡本身居住的漢人不夠多,貿然吸收草原上的人口,很容易讓五原郡根基不穩。

正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在過去的這一年裏,賈詡最主要的工作方向還是誘拐咳咳咳,是誘導朔方郡、雲中郡、以及雁門郡這三個邊郡的人口。

本來在賈詡的計劃中,這一年五原郡的人口能過萬戶就算成功,因為同為地處最北方的邊郡,這三郡的人口跟五原郡相比,也好不到哪裏去。

其中,雲中郡的人口狀況和五原郡差不多,而朔方郡最慘,之前和連大舉南下,就是從朔方郡進來的,以往胡人入侵,主力也是走朔方郡居多,以至於朔方郡的人口到了這會兒差不多隻有不到兩千戶,總人數不到一萬人。

而雁門郡的情況應該是這四個邊郡當中最好的,這得益於雁門郡的地理位置,雁門郡雖然也與草原接壤,但實際上其大部分麵積是嵌入了並州腹地的,與草原接壤的麵很。

現在的雁門郡,人口足足有五六萬戶,二十五萬餘人。

不過也正是因為雁門郡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想要吸引雁門郡的人口遷移到五原郡來難度非常大。

雁門郡的人口大多數都集中在靠近並州腹地的地方,人家在那裏住的好好的又怎麼會願意遷移到你這種更靠近草原的地方來?

所以,這一年賈詡工作的重心全都放在了吸引朔方郡和雲中郡的人口上麵,本來賈詡覺得,雲中郡和朔方郡加起來也就差不多八千戶人口,這一年五原郡能吸收這兩郡一半的人口就已經很成功了。

但是讓賈詡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當五原郡願意接受這些地方百姓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朔方郡和雲中郡這兩個邊郡直接就空了。

尤其是朔方郡。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朔方郡的百姓甚至都不考慮一下消息的真實性,直接就拖家帶口的朝著五原郡遷移了。

雲中郡的百姓雖然反應慢了一點,但是也緊隨其後。

就連賈詡完全沒有抱有太大希望的雁門郡,以及雲中郡南邊的定襄郡都陸陸續續有一些人口遷過來。

隻能,賈詡完全低估了呂布在這幾個邊郡的影響力。

尤其是在呂布剛剛擊敗了和連沒多久的現在。

他也低估了一塊相對安定的土地對於這些生活在邊境的百姓的吸引力。

對於這些生活在邊郡的百姓來,他們平日裏可以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的。

一旦胡人來了,就隻能聽由命,運氣好的活下來,運氣差的就沒了。

朝廷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根本不會在乎他們的死活,甚至就連並州軍都不會管他們的死活。

正常情況下的並州軍隻會守在上郡、西河郡、太原郡、上黨郡這些腹地的州郡,胡人隻要不攻打這幾個郡,劫掠北方的幾個邊郡他們根本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