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呂布是很強不假,但是現在卻未必能敵得過他們部落中實力大增的勇士。

抱著這種想法的羌渠單於等人,麵對主動進逼的呂布,絲毫沒有怯場的意思。

他們選擇就這麼留在原地,以逸待勞的等著呂布的到來。

隻能,羌渠單於這些人想的還是簡單了一點。

他們也不考慮一下,既然他們部落中的勇士都變得可能比當初靈氣複蘇之前的呂布還強了,那麼現在的呂布,又該強大到什麼程度呢?

隻能,他們大概把這一場靈氣複蘇當成了狼神的賜福,覺得隻有自己的部落才發生了這種變化吧。

整整五十萬草原聯軍,他們選擇駐紮的地方自然是一處十分寬闊的草原。

如果有人能從空中看下去的話,就會發現這一支草原聯軍的營帳整整綿延出去了數十裏。

而這麼一支龐大的聯軍,其後勤補給自然也是極為困難的。

可以毫不客氣的,放眼整個草原,都沒有任何一個部落能供給得起這麼一支大軍。

不過,既然是聯軍,肯定也不需要讓某個部落獨自供給,事實上,這支聯軍的後勤就是由參與的所有部落共同完成的。

為了保障這一次聯軍的後勤,每都有幾十萬的漢民被逼著從各個部落朝聯軍的營地運輸物資,在這期間累死、餓死的漢民不計其數。

隻是,對於羌渠單於等人來,部落裏的漢人隻不過是奴隸罷了,隻要能把呂布趕出草原,死再多他們也不心疼。

況且,如果能擊敗呂布,損失的漢人奴隸他們還可以通過以後的劫掠彌補回來,所以現在根本無需在乎。

另一邊,呂布在行軍的過程中,也是通過呂魁等人陸續弄清楚了聯軍的情報。

當他得知羌渠單於等人為了供給這支聯軍驅使了數十萬漢民來維持後勤的時候,他已經在心裏宣布了這些人的死刑。

雖然這些漢民現在還是草原上各個胡人部落的奴隸,但是在呂布眼中,他們已經是他的子民了——隻要等他打完這一仗,他就會像遷移呂魁他們部落當中的漢民一般,把這些漢民全都遷移到五原郡或者河套平原去開荒種田。

現在羌渠單於等人為了維持補給導致大量漢民累死餓死,在呂布看來就是在壞他的根基。

既然如此,他們不死誰死?

就這樣,羌渠單於覺得呂布是來送死的,而呂布也覺得羌渠單於等人是在找死。

數日之後,呂布終於領兵來到了草原聯軍駐紮的那一片大草原。

而呂魁等人麾下十幾萬胡騎的動靜羌渠單於他們當然不可能沒有察覺。

於是,無數胡騎紛紛從聯軍大營當中湧出,在草原上組成了一個個萬人方陣,等待著呂布大軍的到來。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雙方加起來六十餘萬大軍隔著不到五裏的距離相望,大戰一觸即發。

而五裏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什麼呢?

光呂布麾下的一萬並州精騎再加上十餘萬鮮卑騎兵,陣型綿延開來就遠不止五裏地,就更不用對麵的五十萬胡騎了。

在這種規模的大軍麵前,五裏的距離,跟臉貼著臉其實已經沒什麼分別了。

並州軍陣前。

呂布騎在馬上,打量著遠處的胡騎。

在他身邊,則是跟著呂魁、素利、闕機、彌加這四位鮮卑首領還有一個張遼。

不同的是,此時此刻,當他們真的麵對五十萬胡騎時,呂魁依舊是一臉狂熱,顯然是對於呂布抱有絕對的信心——在這一點上,就連張遼可能都比不過他。

而素利三人則是額頭沁汗,顯然是緊張到了極點。

甚至於,相對於素利他們,他們麾下的那些普通鮮卑騎兵表現的都要比他們好。

原因很簡單,在素利他們投靠了呂布之後,關於呂布乃是狼神轉世的法自然要在部落當中大肆宣傳。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普通的鮮卑騎兵現在基本上都是呂布的狂熱擁戴者,在他們的心目中,狼神轉世就是所向無敵的,不管對麵是什麼敵人,呂布都能帶領他們走向勝利!

更何況,雖然對麵有五十萬大軍,但是他們也有十幾萬人呢。

對於普通士兵來,不管是幾十萬人,還是十幾萬人,反正看過去都是黑壓壓一片,望不到邊,隻要別給自己施加心理暗示,其實也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