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的太史令不好當。
不知是為了挽回顏麵做個樣子給人看,還是撞到南牆不回頭,立國之初,太祖就給太史監加了尋找青城線索的額外任務。最早的太史令從三品,隻比六部尚書低半格。太史監直屬皇帝,單獨建衙,甚至還轄著一萬兩千人的神道軍,全都是對皇室忠心耿耿的百戰老兵。神道軍可以不用請令直接在神道上通行,堪稱太祖朝的快反部隊,鎮壓過十幾次叛亂,風頭一時無兩。
因為尋找青城的任務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太祖駕崩太宗繼位後,裁撤了神道軍。後來有幾代皇帝對青城興趣不大,對太史監的編製一裁再裁,太史令的品級也逐代下降,楚鋒即位前已經降到從五品下,隻能吊著大朝會資格的車尾。隻不過為了表示對太祖的尊重,太史監一直是直屬皇帝,沒被歸到其他部門下麵。直屬皇帝,上麵沒有婆婆,自由度很高,同時也代表遇事隻能找皇帝作主。隻是後來的皇帝很少會去注意存在感極低的太史監的隸屬關係,早就忘了這一茬。而從五品下的太史令連參加旬例會的資格都沒有,寫個奏章也不一定能遞到皇帝手裏,基本上是沒娘的孩子,幹脆都稀裏胡塗混日子,太史監越來越烏煙瘴氣。
楚鋒即位初期對青城興趣也不大,後來覺得皇帝越來越不好當,才開始上心。翻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竟然還有個直屬自己的衙門,太祖朝曾經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楚鋒便興衝衝跑去視察。
一看太史監的情形,楚鋒想砍人,當場下旨把太史令發配到北海放羊,太史監其他有品級的官員擼了一大半,還趁機把吏部的一個門閥世家出身的侍郎撤了。有心恢複太祖時代的太史監,掌握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精銳武裝,但楚鋒清楚必須一步一步來,每一步還都需要合適的借口,畢竟他不是太祖。楚鋒的第一步,是選擇一些書讀得好又耐得住寂寞的人全麵梳理與青城有關的資料。範啟聖因為名字聽起來很吉利,看上去也像個能埋頭做學問的,被楚鋒從正九品上的校書郎破格任命為太史令。
連升九級,皇恩浩蕩,範啟聖感激涕零,壓力更大。上任後以身作則廢寢忘食地從故紙堆裏尋找那些被前人忽略的細節,將許多表麵上看起來沒有聯係的事情串起來,逐漸清晰著青城傳說的脈絡。
多年的嘔心瀝血好不容易略有小成,正躊躇滿誌打算再接再勵,青城使者卻已經出現,範啟聖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眼前發黑頭冒虛汗,幹脆地暈了過去。
範啟聖被抬到隔壁,等太醫過來急救。其他人則傳看起急報,表情各有各的精彩。楚植是躍躍欲試的興奮,太學祭酒陸豐年擼著白胡子一臉向往,左相國宣經世皺著眉頭,右羽林大將軍宗百戰若有所思地轉動眼珠不知打著什麼主意,右相國顧秋很震驚,左羽林大將軍包四猛則一臉茫然。
看著眾人的表情,楚鋒很無奈。五百年了,天下統一、分裂、再統一,除了皇家和傳承有序的世家大族,許多人眼裏的青城隻是茶餘飯後的神話故事,有的甚至連“青城”二字都沒聽過,看他們的模樣,寒門出身的顧秋和包四猛估計提供不了任何參考意見。
青城是這方天地最大的機緣。如果是諸侯爭霸的亂世,看誰運氣好搶得先機。要是天下一統,皇室便有著天然的優勢擁有一定的名額推薦權,何況楚棠已經跟人接觸上了。之所以把世家大族出身的宣經世、宗百戰和陸豐年也叫來,楚鋒就是想通過他們傳出消息,青城使者已經被皇室找到,讓世家門閥投鼠忌器老實一點。至少也能把水攪渾,給皇家贏得更多時間來布局對付各路豪強。九百年前,青城使者接引東西方大賢翹楚一萬六千多人乘白光飛升,在飛升青城的誘惑麵前,世家大族的集體利益要往後靠,楚鋒不愁這些人不配合。
覺得大家都消化得差不多了,楚鋒斟酌著說道:“如果隻是棠兒自己,這事還有待商榷,畢竟她年紀小。但平陽也在,帶著她整個親衛營五百多人,應該是確信無疑了。飛鴿傳書隻需一柱香,快馬急報半個時辰,平陽的信使差不多也該到了。來人!傳旨,娘子軍的信使可直入宮門,可皇城跑馬,任何人不得阻攔!”
沒人對楚鋒的決定表示異議。這個消息當得起皇城跑馬的待遇,何況傳信的還是李平陽麾下的娘子軍,是皇帝最信任的一支軍隊,皇宮內衛的主要來源。隻有包四猛的臉色不太自然,不知是不是想起自己八千人被五千人的娘子軍打得落花流水的慘痛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