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製需要o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讓自己追求無窮的欲望,追求無限的擁有。當你擁有一種恬淡寡欲、知足常樂的心境時,才會使自己的心靈變得清靜、安閑、健康,從而真正地從已經擁有的東西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這樣,你的心情就會變得豁達、開朗,並充滿了快樂。莫讓攀比之心害了你
心態是我們真正的主人。我們如果能把握自己的心態
如他們風光體麵!隻要一對比,就發火、激動,就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而這
種心理不平衡又驅使著你去追求一種新的平衡。如果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
用正當的競爭方式,去自覺接受道德的約束和限製,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去
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稱道和慶幸的;如果在
追求新的平衡中,因為怒火而失去理智,不擇手段,毫無廉恥,膨脹自私貪欲
之心,讓身心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中,那麼就必然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
後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將陷入難以回旋的敗局之中。
老薑曾是個表現不錯,工作很能幹也很有實力的政府官員,因政績突出不
斷受到提拔。但在最近這幾年,當他知道過去的同事、同學通過各種途徑生活
條件都比他好的現實時,心裏總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們差,職
位也比他們高,可錢卻比他們少,而且自己作為一地之長,擔子比他們重,責
任比他們大,工作也比他們辛苦,經濟上卻不如他們。他是越想越深感不平衡,
心裏便窩了一團火,因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過他們的想法。於是在他任職期間,
大肆收受賄賂。這樣,他思想上警惕的閘門在不平衡心理的驅動之下終於傾斜
了,欲望的洪水頓時傾瀉而下,一發不可收,攀比、不平衡的心理,最終使他
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
之中,使他們牢騷滿腹,不思進取,工作中得過且過,心思不專,更有甚者會
鋌而走險,玩火燒身,走上了危險的鋼絲繩。因此,我們必須走出不平衡的心
理誤區。要走出心理不平衡的誤區,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學會比較
不平衡心理緣於比較方式的不當,緣於比較“參照係”的選擇失誤。如文中的老薑,所選擇的比較“參照係”是那些風流的有錢人,自認為能力、才華而收獲卻比他們少,這是多麼不公平啊!其實,隻要我們多想一動者,我們的心理就不會有這樣多的焦灼、急躁與失落,甚 對著眾多普通人,我們的心靈必然會多一份平靜豁達,甚至多一’’· 緒界了
情世買
的心人
己內某 2.優勢比較 受挫後需要自己設法平衡心理。優勢比較法要求人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難更多、境況更差的人。通過挫折程度的比較,將自己的失控情緒逐步轉化為平心靜氣。3.向他人傾訴
也叫情緒發泄法,即將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傾訴。傾訴法是近年來心理醫學比較提倡的一種治療心理失衡的方法。受挫後如果把失望焦慮的情緒封鎖在心裏,會凝聚成一種失控力,它可能摧毀肌體正常機能,導致體內毒素滋生。適度向他人傾訴,可以將失控力隨著語言的傾訴逐步轉化出去。傾訴作為一種健康防衛既無副作用,效果也較好。如果傾訴對象具有較高的學識修養和實踐經驗,將會對失衡者的心理給予適當撫慰,鼓起受挫人奮進的勇氣,受挫人會在一番促膝長談之後收到良好的效果。4.目標法
挫折幹擾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毀滅了自己原有的目標,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新的目標,這就是目標法。目標的確立,需要分析思考,這是一個將消極心理轉向理智思索的過程。目標一旦確立,猶如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人就會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新行動的信念和意誌力,去努力進行達到目標的行動。
因此,要想以健康的心態生活,首先要學會平衡你的心態,少攀比,少生氣,生活才會幸福、長久。
人生最大的苦惱,不在於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在於自己向往
踩著大魚,解下魚嘴內的釣鉤,順手將魚丟迸海裏。
;
圍觀的人發出一片驚呼,這麼大的魚還不能令他滿意,可見垂釣者雄心之
大。
就在眾人屏息以待之際,釣者魚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的還是一條一尺長
的魚,釣者仍是不看一眼,順手扔進海裏。
第三次,釣者的釣竿再次揚起,隻見釣線末端鉤著一條不過幾寸長的小魚。
眾人以為這條魚也肯定會被放回,不料釣者卻將魚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魚
簍中。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就問釣者為何舍大而取小。
釣者回答說:“哦,因為我家裏最大的盤子隻不過有一尺長,太大的魚釣回
去,盤子也裝不下o"
俗話說,貪心圖發財,短命多禍災。心地善良、胸襟開闊等良好的品性,
才是健康長壽之本。因此,人要懂得知足常樂。
人的欲望是永遠不能滿足的,然而過度地追逐利益往往會使人迷失生活的
方向,因此,凡事適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向往本身不是壞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達到,就會造成
長久的失望與不滿。托爾斯泰就說過:“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o"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
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a"那個人就
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經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也沒有起來。於是有人就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
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貪婪的人,總是想要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都失掉了。其實,
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家庭……無論是有形的,還有一樣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這些東西隻是暫時歸屬於我們而平和的人把這些財富統統都視為身外之物。
得不到我們希望擁有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 也隻能吃三餐,一次也隻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以得到這 種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世界首富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法國人從莫斯科撤走後,一位農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尋找財物。他們發現 了一大堆未被燒焦的羊毛,兩個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歸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些自己扛得動的較好的布匹;貪婪的商人將農夫所丟下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重負讓他氣喘籲籲、行動緩慢。
走了不遠,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質的餐具,農夫將布匹扔掉,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上,商人卻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他無法彎腰而作罷。
突降大雨,饑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濕了,他踉蹌著摔倒在泥濘當中;而農夫卻一身輕鬆地回家了。他變賣了銀餐具,生活富足起來。
大幹世界,萬種誘惑,什麼都想要,會累死你,該放就放,你會輕鬆快樂一生。
貪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麵現象迷惑,甚至難以自拔,事過境遷,後悔晚矣!
知足常樂的人也往往會給人錯誤的感覺。譬如今天的社會無時不在競爭,名、利、權,永嫌不足,爭得到的趾高氣揚,爭不到或爭得不夠的怨恨頹喪。你卻不爭,不怨,也不說酸溜溜的話去損人,仍然樂嗬嗬地過日子,說不定有的人就會認為你是胸無大誌、沒出息或沒能力之人,很可能由此就看輕了你。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樂’總想著與人一比高下,就怕不比別人強,或怕別人不知道他強的人,總活在處心積慮之中的人,怎會有真正的快樂?歸根結底 還是那句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好,還有比你更好的。人生一共短短的幾十年,重要的不是你博得多少掌聲和豔羨的眼光,而是你得到了一種心情和
。且讓我們記住,即使我 們擁有了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隻能吃三餐,一次也隻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 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 得更安穩。
不貪財物,不戀權貴,是思悟後的清醒,這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 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的輕鬆,過得自在。別做欲望的奴隸
人都有欲望,貧窮的人想變得富有,低賤的人想變得富貴,默默無聞的人
想變得舉世聞名,沒有受過讚譽的人想得到榮譽,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問題在
於欲望和能力之間是必須成正比例的。修身養性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尋求欲
望與能力之間的和諧。在欲望和能力之間發生嚴重不協調時,或者抑製欲望的
膨脹,或者增加自己的能力。大幹世界,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過來,我們總是
希望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其實欲望太多,反而會成了累贅。
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絕對不愁找不到借口的。有一位修道者,準備離開
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於是,他隻帶了一塊布當做衣
服,一個人到山中隱居去了。
後來,想到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忍不住
就下山向村民們討了一塊布。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裏麵有一隻老鼠。由於
一時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他就來到山下向村民要了一隻貓。
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到:“讓它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吧?給它吃牛奶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頭奶牛。這樣,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來維持生存了。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那頭奶牛。於是,他又下山找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幫他照顧奶牛
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難以滿足。其實,每個人都應學會讓自己輕鬆地生活,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欲望。
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文章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自己一位朋友的親戚的姑婆從來沒穿過合腳的鞋子,她常穿著巨大的鞋子走來走去。晚輩如果問她,她就會說:“大小鞋都是一樣的價錢,為什麼不買大的呢?”許多人不斷地追求巨大,其實隻是被內在的貪欲推動著,就好像買了特大號的鞋子,卻忘J,不合自己的腳一樣。不管買什麼鞋子,合腳最重要,不管追求什麼,總要適可而止。
現在有不少人似乎覺得隻有錢財才能帶給自己安全感,所以瘋狂地聚斂錢財,這種人把錢財看得比性命還寶貴,為了錢什麼事情都敢幹,以至於淪為金錢的奴隸,還有許多人竟因此連性命也失掉了。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做法值得你我借鑒。
洛克菲勒在少年時代就接受了父親賺錢的啟蒙教育,成年之後更是智慧超凡,並最終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超過十億美元的富翁。可是,大量的金錢也給他帶來了無窮的困惑。世人都罵他是一個“殘酷、奸詐:的偽君子。一時間,他的形象為許多美國人所憎恨和厭惡。他也曾檢討自己是一個“除了金錢之外,一無所有的窮人”o
麵對一係列的金錢帶來的煩惱,他決定給自己另定一個目標。有一天,洛克菲勒的好朋友對他說:“你的家產像大風雪一樣往上翻滾,你必須把它散得比積得還快,要不然,它將壓垮你和你的兒女以及兒女的兒女”o他還建議洛克菲勒為了人類的利益’成立一家永久性慈善機構,來管理、支配他的一部分財產。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因為,他自己也感受到:一個人能夠花錢得到的真正等 價物,就是培養一種情趣,從而使其產生持久、積極的效果。財富是上天所賜,自己隻是這筆財富的保管人而非擁有者,因此,這些財富取之於社會,仍然要當你將它置於一個平衡的位置時,你就能駕馭它,成為它的主人。快樂真正源自於你的心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改變人生要靠自己,改變自己要用內心的力量。麵
對失敗和屈辱,須“知恥而後勇”;麵對困難和磨難,要“胳膊斷了塞進袖筒,
牙掉了吞進肚裏”o當你困擾於各種煩惱之中,整個人精神高度緊張時,你完全
可以憑借自己的意誌來改變你的心境。隻要把困境中的內心感覺由恐懼變成奮
鬥,就能把那些消極的東西變為對自己有積極意義的東西。
一一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
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
了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
不能找到心中的目標?”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裏裝的什麼?’’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麵裝
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
靠它,我才走到您這兒o"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_-
’扛了船趕路吧!”“什麼?扛了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
.
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o"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
的。但過r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
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鬆而愉悅,比以前是可以不必如此負重的。其實,人這一生能得到什麼呢?隻林肯說過:“大部分人隻要下定決心,獲得快樂o"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快樂就應該是來自於內心,而不是存在於外在。人生是有限的,擺在我們麵前的是許多要我們去完成的事情,而且想做的事更多D在這有限的時問裏,如果把時間都浪費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或是無謂的人際關係裏,想一想,這是多麼可惜的事啊!既然你認為與對方來往已沒有什麼價值,那麼就應該像快刀斬亂麻一樣,斷然斬斷情絲,為新的目標而努力奮鬥。以前的經曆可以成為我們以後的借鑒,但我們不可因此背上包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丟掉那些失敗、哭泣、煩惱,輕輕鬆鬆上路,你會越走越快,越走越歡愉,路也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