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很多人都這樣,膽小怕事,安於現狀,不敢邁出第一步。看到別人做事情,反而冷嘲熱諷,落井下石。
接下來一段時間,徐大山白天幾乎吃住都在山上。除草、澆灌靈水、挖竹根種植,一天到晚沒有停歇的機會。
將兩座荒山清理一遍,他又從洞天福地空間中取出成熟的竹蓀,然後搜集菌種。
竹蓀和其他擔子菌一樣,其生活史也是從擔孢予萌發開始,經過菌絲生長階段和子實體發育階段,直至產生新的擔孢子為止。竹蓀的有性孢子——擔孢子,產生於菌蓋外表麵上的產孢組織中。
每個竹蓀子實體產生數以億計的擔孢子。擔孢子被雨水衝刷或由昆蟲、動物傳播,在新的環境下又萌發出新的初生菌絲,往複循環。
種植竹蓀的資料,是柳潔送來的,裏邊步驟很詳細,隻要照做就可以。
當然徐大山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靈泉水。在種植竹蓀前,他特意把孢子用靈泉水泡過,然後撒在竹林中。
閑暇的時候,趙香蘭也會過來幫忙,給徐大山送些吃的。
這舉動被村裏人看在眼中,又是背後議論紛紛。可是趙香蘭已經不在乎了。從上次被婆婆和小叔子下藥開始,她已經心灰意冷,決定徹底做回自己。
隻是令她有些苦惱的是,徐大山有點呆頭呆腦,不明白自己的心意,********都放在種植竹蓀上。
這個呆瓜,她提著飯籃子無奈的離開。
下午吃過飯後,徐大山並沒有急著回家,而是打算去山下堰塘裏洗個澡。
事實上,他現在進入納氣決第二層,身體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勞累一天,卻沒有半點疲憊。相反,總感覺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氣。
下河脫了衣服,一個猛子遊出上百米遠。
隨即,徐大山又放出元氣,細細感應堰塘裏散養的黃鱔。
“咦,這堰塘裏的黃鱔真的減少了?”徐大山臉上帶著不可思議,又想起以前村裏老人的說法,這堰塘下邊有石縫暗洞,連同遠處的小河。
真要是這樣,自己養殖黃鱔的計劃可就要落空。
前些日子,空間內那個小池塘內魚類嚴重超標,長出不少黃鱔苗。
徐大山見狀,隻好捉了上百斤黃鱔苗撒在這百畝堰塘當中放養,順帶的,又朝堰塘中倒了幾桶靈泉水。
雖然這裏的環境和空間內沒辦法比較,但理論上應該有不少才對,為什麼自己放出元氣根本感覺不到黃鱔的存在。
看來這堰塘底部真的存在暗洞,必須要找出來把它堵上,否則這堰塘沒法用了。
想到這裏,徐大山紮了個猛子,潛入三四米深的水底。
與此同時,體內元氣湧動,凝結在雙目中。
水底一片漆黑,但是徐大山雙目具有透視功能,將周圍環境看得清清楚楚。
水底大部分地麵都是淩亂的石塊,稀疏的水草,除此之外,還有三三兩兩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