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鯉魚,有什麼特別嗎?”徐大山好奇的詢問。
關於大河的鯉魚,他自然也有耳聞。自古就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洛鯉伊魴,貴如牛羊”之說,向為食之上品。
大河鯉魚以肉質細嫩鮮美,金鱗赤尾、體型梭長而聞名。
古人稱其為“龍魚”,曾經做詩來形容“大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不過聽工作人員的語氣,好像這條大河鯉魚更加不同凡響。
“當然很特別了,小夥子,你最近沒上網看新聞嗎?這可是一條大河鯉魚王!”一個遊客主動介紹,“幾個月前,有釣友在大河邊垂釣,中魚後發現一個人拉不動,喊了兩個同伴幫忙。三個人合力,都被拽到河裏邊。當時人們看到,水麵一條數米來長的魚脊骨……”
按照他的說法,從那時起,不少釣友便不時看到河水中心有旋渦出現,幾丈方圓。他們用手機拍照,才旋渦中間有條大鯉魚。
這消息傳出,附近漁民動了心。紛紛組織人員駕船張網捕撈。可是這鯉魚個頭太大,目測有四米多長。漁民們數次捕撈,都被它撞破大網逃掉,甚至連漁船也被撞翻幾艘。
前兩天落梁市有個富豪出兩百萬,動用現代化捕魚設備,準備再次抓捕大河鯉魚王。他們這船遊客,都是趕去看熱鬧的。
徐大山心中微動:大河鯉魚王,不會成精了吧!
他開口道:“算我一個,船費多少?”
“一人一百,要上趕緊,去晚說不定鯉魚王已經被抓到了。”工作人員開口。
徐大山從兜裏掏出鈔票遞過去,沒等對方放下踏板,已經縱身跳過兩米遠的距離,來到遊船上。
“小夥子,好身手”旁邊遊客讚了句,並不覺得奇怪。
這裏靠近鬆山,練武的人很多,所以眾人見怪不怪了。
遊船很快朝著大河中央駛去,河水濤濤,涼風陣陣。徐大山立在船頭,運起透視眼,河底的情形盡收眼底。
無數魚鱉蝦蟹在水中遊動,河底泥沙中,還散落有不少古董文物,金銀財寶……不過徐大山見得多了,早習以為常。
事實上,現在透視眼可以輕鬆看穿地底十幾米深。
所以地下埋藏有什麼寶貝,都能知道一清二楚。如果徐大山想倒賣文物發財,絕對很輕鬆。
除了水底魚類和文物,更多感應到絲絲流淌的真水靈氣和磅礴的地煞之氣。這些氣息交雜在一起形成一個個旋渦,即使徐大山的境界,也不知不覺受到影響。
遊船行駛出十幾裏遠,最後在一個河灣停下。
此處水麵非常寬闊,大河從這裏轉向,滾蕩奔騰留下西南。
遠遠的,七八艘漁船散布在河麵上,上邊站著不少漁民。河水中張著幾麵大網,攔下數千平方的水域。
看來為捕捉鯉魚王,他們下了很大本錢。
“快點,靠近,他們已經找到鯉魚王了!”有遊客舉著相機,準備拍下激動人心的一幕。
徐大山放眼望去,就見為首那艘大船上站著十幾人,其中一人西裝革履,應該是遊客口中的大老板。
在他身後,還有位高大威猛的保鏢,是練髒換血中期的武者。
剩餘人都是漁民,正盯著一台機器看,液晶屏幕上邊清楚顯示出一條鯉魚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