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和韓度相處這麼久,早就已經習慣了韓度嘴裏會偶爾冒出奇奇怪怪的話。他對於韓度這樣奇怪的話完全不感興趣,現在他滿身心都是手裏的紅薯,聽了韓度的話,更是滿意的點頭:“好糧食,真是好糧食啊。”
韓度也讚同點頭,糧食三寶啊,未來不知道養活了全球多少億的人口,怎麼能夠不好呢?
“關鍵是它的產量還很大。”
韓度一句話,瞬間就將方孝孺的目光吸引到他身上。
韓度抬手朝著滿地的翠綠一指,說道:“他們這樣隻能夠算是粗種,和大明百姓的精耕細作完全沒辦法比。但即便是這樣,他們這一畝的產量也不會少於二十石。”
二十石......方孝孺雖然心裏早有準備,但還是被韓度的話給驚呆了。大明最好的水田,產糧也不過三石多一點。尋常的良田,即便是再如何的精耕細作,也隻是在兩石左右。
而這些人,竟然隨便種種,就能夠有超過大明百姓十倍的收益?
這還有天理嗎?
韓度並沒有關心天理不天理的問題,而是苦笑著和方孝孺說道:“這就是他們千萬年來沒有絲毫寸進的原因,有著這麼豐富的食物,根本就不用擔心會餓肚子,根本就沒有生存的問題,又怎麼會被生存給逼迫的不得不改進技術?”
方孝孺頓時默然了,頓了半晌之後,才一臉感歎的說道:“是啊,安樂窩是平庸者的福地,但也是英雄的墓塚。”
韓度點點頭,接話說道:“的確是如此,沒有了生存的壓力,他們又怎麼會進行技術的革新?反正千百年來他們就沒有吃不飽的時候,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他們也必將會繼續過下去。”
方孝孺聽得默然無語,他不知道這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他作為讀書人,最希望的事情的,當然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可是眼前的景象卻是告訴他,人一旦食物無憂之後,便會陷入到不思進取當中,這又和他一直一來的理念相違背。
人怎麼能夠不思進取呢?對啊,人怎麼可以不思進取呢!
方孝孺的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看著韓度沉聲問道:“那你,還要將這些糧食帶回大明嗎?”
韓度聞言驚訝的看了方孝孺一眼,瞬間便猜到他心裏在想些什麼,他是怕大明百姓有了這麼神奇的糧食,也和這裏的人一樣陷入到不思進取當中。
沒有絲毫的猶豫,韓度直視著方孝孺的眼睛回答了他,“為什麼不呢?吃飽飯是沒有罪的,吃不飽飯才是原罪!”
吃飽飯沒有罪,吃不飽飯才是原罪!
方孝孺如同遭受到振聾發聵一般,瞬間被驚醒過來。額頭上的冷汗,如豆如水般流淌下來。一陣陣後怕讓他背脊發寒,他剛才竟然想著將這些糧食留在這裏,一個也不帶回大明。這樣的想法,無疑讓他陷入了魔障。要不是被韓度一句話給驚醒,他都不知道會做出什麼讓他後悔終生的事情來。
“大明百姓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衣食無憂,至於吃飽了之後,會有什麼後果,會鬧出什麼樣的事情來,那是將來的事情。”方孝孺瞬間心思通明,如同整個人都被從裏到外洗滌過一番。
相通了這點,方孝孺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變得和方才辯若兩人。
看過了紅薯,韓度又讓酋長兒子帶著他們去看下一種,土豆。
過程差不多和刨紅薯一樣,產量也相差不大。
接連看了兩種神奇的糧食,方孝孺對於玉米的期望很大。可是當他看到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這東西和前兩種完全不同。不僅是長在地麵上,而且還有一人多高。
關鍵是產量,無論方孝孺怎麼看,都好似遠遠有些不如前麵兩種。
“這東西一畝地能夠打多少糧食?”
韓度伸手撫摸了一下玉米粗大的葉片,笑著說道:“這東西的產量或許沒有前麵兩種高,但是它最大的優點是耐幹旱。當然,前麵兩種也耐幹旱,即便是遇到缺水的荒年,也頂多就是產量減產而已,不至於會顆粒無收。
但是前麵兩種的耐幹旱能力和這東西比起來,就要差上一大截了。這麼說吧,這東西就算是種在石頭泥土的山坡上,它都能夠活。有了它,大明現在的很多荒地,都能夠變成出產糧食的土地,你能夠想象得到它的作用有多大嗎?”
方孝孺下意識的點頭,他雖然從小讀書,但也是見識過農人耕種的。如果這東西真的能夠將大明的荒坡變成出產糧食的土地,那將是大明百姓的萬幸。
“這東西的產量有多大?”見識過了前麵兩種,雖然韓度說這東西最大的特點是耐幹旱,但方孝孺還是想要知道具體的產量。
韓度手指觸碰了一下巨大葉片上的絨毛,鬆開葉片,說道:“和麥子差不多,可能要多一點。而且這東西的吃法和麥子很像,都是磨成粉,做成餅蒸著吃。”
方孝孺聞言點點頭,能夠比麥子產量高一點已經不錯了,畢竟這東西隻需要種植在荒坡廢地裏麵嘛。這就相當於是白得的東西,再少都是賺到的,更何況這東西的產量和大明現在的稻穀、麥子比起來,也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