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韓度為了追擊那些逆賊,韓度冒險深入大海,老朱都忍不住訓斥了韓度幾句。尤其是在聽到韓度船上曾經淡水斷絕,差點就要被渴死的時候,更是滿臉的惱怒。
韓度見老朱神色不對,隻好幹笑兩聲,解釋道:“托皇上的洪福,就在臣快要陷入絕境的時候,老天一場暴雨將臣給拉了回來。”
老朱瞪了韓度兩眼,沒有多說什麼,轉而問道:“後來呢?你們就憑借著一場暴雨的水,走出了大海?”
“是的。”韓度點點頭。
老朱聽到真的有這麼的巧合,不由得驚訝出聲:“這也太過巧合了一點吧,若是沒有這場暴雨,那你們豈不是全都沒命了?”
什麼是命懸於天,這就是!
隻要那場暴雨沒來,韓度現在的骨頭恐怕都早就沉到海底了。
“所以說,臣此行真的蒙皇上庇佑,才能夠逢凶化吉。”韓度淡淡笑了笑,一臉諂媚的說道。
見皇上有著極大的好奇,想要繼續聽下去,韓度便繼續說道:“順利橫渡大海之後,臣便發現了沈家人的蹤跡......”
老朱聽到韓度一路追殺沈家的船隊,對於輕易將沈家人給打的抱頭鼠竄,不得不投降,臉上露出滿意的表情,對待這些逆賊就是應該如此。
不過在聽到當地土著,有著大量的黃金的時候,老朱的眼睛陡然一亮。連忙問道:“那些人竟然有很多的黃金?難道那裏盛產黃金嗎?”
韓度附和著點頭,說道:“就是如此,我猜測附近應該有個大金礦。不過由於時間緊迫,我也沒有仔細的查探。”
“不過,這些人信奉神靈,他們的黃金幾乎都被製成祭品,獻祭給他們信奉的太陽神了。我和他們交換的黃金,都是部族酋長自己的私藏。”
“還有,那三種糧食,也是這裏發現的。”
老朱聽到那裏有黃金的時候,整個人都變得興奮起來,再聽到韓度說那麼神奇的三種糧食都是在那裏發現的,更是喜笑顏開哈哈大笑起來。
“看來,那地方真是一片福地啊。黃金遍地,野牛野羊成群,就連糧食都是如此奇糧。”
老朱邊說邊感歎,他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以往他以為大明是天下的中心,是天下最為繁華、最為富庶之地。但是現在看來,韓度到過的地方好似才是真正的富庶之地。
草木繁茂物產豐富,不用苦心耕種,就足以生活無憂,這簡直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寶地。
可是聽到韓度說這些人連完整的文字都沒有,甚至連語言都難以相通,整個像是一片散沙一樣,別說是如同大明這樣先進的文明了,就連布匹都造不出來,隻能夠茹毛飲血的穿獸皮的時候,老朱又忍不住感歎:“真是暴殄天物,浪費了一片大好河山。”
韓度笑著點頭,回應道:“皇上所言甚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那些殷地安人雖然有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但是卻也失去了不斷進取的動力。這麼多年了,中原大地早就從原始社會,發展到了現在百花齊放的模樣。但是那些殷地安人,還是生活的如同野蠻人一樣,就好似這麼多年,他們都沒有絲毫寸進。”
老朱神色一愣,奇怪的問道:“你叫他們什麼?殷地安人?”
韓度笑了笑,解釋道:“這是那些人自己說的,他們總是自稱殷地安......殷地安的,再加上方孝孺考證了一下他們祭祀的祖先,發現這些人有可能是來源於殷商遺民,因此臣便叫他們殷地安人。”
“你說什麼?他們是殷商遺民?這怎麼可能!”老朱驚呆了,殷商那是多麼遙遠的神話。無數年來,無數人想要對其有所了解,但是都隻能夠在史書傳記中看到一點隻言片語的記載。
除了留下的物品彰顯著殷商曾經的存在,就再也找不到關於它一絲半點的痕跡了。
現在竟然聽到韓度說,有殷商遺民還存在於另一個地方?
韓度搖搖頭,解釋道:“這個,究竟他們是不是臣也並不能確定,隻是從他們的口音當中推測的罷了。倒是方孝孺專門研究過殷地安人祭祀的祖先......”
韓度說著,便將目光投到方孝孺身上。
老朱哦了一聲,也有些好奇的轉頭看向方孝孺,問道:“那依你之見,這些人會是殷商遺民嗎?”
方孝孺俯身一禮,然後才說道:“皇上,臣也敢斷定他們就是殷商遺民。不過,從臣看到的東西來看,無一不在將他們指向殷商遺民。臣曾經見過四個玉圭,其式樣和殷商時候的玉圭幾乎是一模一樣。另外,上麵的記載的人物事跡,都是和殷商有關的。”
“玉圭在哪裏?”聽到還有記載人物事跡的玉圭,老朱連忙問道。
隻要找到玉圭就好辦了,上麵記載的人物是真是假一目了然,畢竟大明又不止方孝孺一個人懂遠古時期的文字。
方孝孺聽了老朱的話之後,又把目光轉向韓度。
韓度咳嗽一聲,說道:“臣有件事忘了向皇上稟報,那些殷地安人,唔,也就是臣拿到那些糧種的部族頭領,仰慕大明的繁華,特意派了他的兒子隨臣一起前來大明。除了此人之外,還有沿途部族派遣的人,臣也一並帶回來了。昨日臣已經將這些人安頓在會同館,方孝孺說的那四片玉圭,就在翟遠身上。翟遠就是那頭領的兒子,他向方孝孺學漢話,求方孝孺給他起了這個名字。”
老朱聽到這些殷商遺民,呃,殷地安人,既然還沒有證明他們的血統,那還是叫殷地安人要好一些。這些人竟然羨慕大明繁華,不遠萬裏前來朝拜,臉上的笑容逐漸盛開的如同花兒一樣。
以往,讓老朱耿耿於懷的是,他雖然擊破了前元。但是大明卻沒有前元號令天下的威勢,除了幾個少數毗鄰的番國之外,其他的番國根本就理睬大明。
頭一號的就數倭國,不僅不肯對大明俯首稱臣,還揚言隻認前元,不認大明,甚至還殺了老朱派去的使臣。氣的老朱暴跳如雷,要不是大明內憂外患,早就動兵征伐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