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命運我主宰(1 / 3)

第一章 我的命運我主宰

盡管在我做重要決擇時,我選擇的結果會受個人價值觀的影響。但我還是堅信,我願意為它付出我的生命,我想擁有一個非常充實的人生,這是我活著的理由。如果我們想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就要認識到生命是一種過程,盡管每件事的結果很重要,但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過程使我們的生命更充實,結果使我們的生活更快樂!

1.釋放內心的力量

願不願意積極地生活,是你個人的選擇。一旦做了積極的決定,即意味著日常生活中,機會俯拾即是。每一次經驗都是全新的開始,可用不同的想法和感覺去體會。麵對生活中源源不斷的挑戰,在取得主動的地位後,便能鎮定自若。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跡,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在危難之際或者緊迫之時就可以爆發出來,讓我們在生活中的每一天裏,一步一步改變自己的思想、感受自己的行為。隻要我們真正運用了潛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力量,我們就會擁有掌控、改變自我人生的非凡能力。

我們同樣知道,人的潛能是十分巨大的,世間沒有人知曉人體內到底蘊藏著多少能量,但是,這種潛能是我們創造財富、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動力。隻要我們去釋放出內心的潛能,我們就會無堅不摧,無所不能,即使麵對強於自己百倍的對手也不會膽怯。

幾天前,我接觸了一件事,這件事使我真是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從生活中到得磨煉,從生活中獲得知識,從生活中獲得成長,還讓我認識到了什麼是尊嚴。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我們都是幸運的,當別人在拒絕我們的時候,隻要我們堅持,也就意味著成功已經開始走向我們。

我為什麼有如此深的感悟呢?我有一位老鄉在一個工地搞建築。我們都知道,雖然國家三令五申不能拖欠農民工的工資,但一些建築老板還是遲遲不給農民工發工資。正好,我這位老鄉由於家裏麵出了點事,急需用錢,他在一天就去向老板要錢。

他對我說,那天他去要錢的時候,他事先沒有給他的老板打電話,而是直接就去找老板,到了老板的辦公室,他沒有敲門就走了進去,進去之後,他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一聲不吭地站在門的旁邊。

過了一會兒,老板抬起頭看見了我這位農民朋友,於是粗魯地對他喊道:"你在這裏幹什麼?快出去。"

我這位老鄉站著沒有動,而是低聲地說道:"馬總,我現在家裏急著用錢,你能把我已經拖欠了一年的工資給我嗎?"

"現在沒有錢,工地的事你也知道,過幾天再說吧!"老板說到這裏,把手揮了揮說,"你還是先回去吧,過幾天再說。"

"可是......"我這位老鄉沒有說下去,但他也沒有走,而是一聲不吭地站著不動。

老板仍舊在做他的工作,卻沒有注意到我的這位老鄉沒有離去。又過了一段時間,當他抬起頭看見我的這位老鄉還站著沒動時,他生氣地大聲吼道:"你為什麼還不走,如果你再不走,我叫保安了!"

我的老鄉回答說:"是,馬總,我馬上走。"但他還是站在那兒不動。

我這位老鄉的老板這次沒有接著工作,而是抬頭看著我的這位朋友,他希望我的朋友盡快從他的眼前消逝,可是,他失望了,我的這位老鄉沒走,於是他怒氣衝衝地站了起來,抓起了電話說道:"你再不走,我叫保安了!"

不料我的這位老鄉卻向前邁了一步,盯著他,大聲喊道:"我今天一定要要回我的工資,不用說你叫保安,就是打110你也一定要支付我工資。"

後來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隻見我這位老鄉的老板慢慢地放下了電話,彎腰從抽屜裏拿出保險櫃的鑰匙,打開保險櫃,取出一摞錢說:"你給我打張收據,先拿走這一萬吧,剩下的以後再說吧!"

我的這位老鄉打了收據,收了錢。他看著眼前這個被他征服的人,一點點地退到門口,然後轉身走了。

後來我還聽說,我的這位老鄉走了之後,他的老板坐到椅子上,眼睛盯著窗外的天空,發了足有十分鍾的呆,他在想:太可怕了,一個人隻要釋放內心的力量太可怕了。

通過這件事,我也在思考,我的這位老鄉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為什麼他的老板一改再改往日的態度,並支付了所欠的工資呢?這就是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的這位老鄉改變了他老板的態度。所以說如果我們希望出類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我們就必須明白一點,隻要我們能夠釋放出內心無比的能量,我們就會化恐懼為前進的動力,就可以在生命中得到突破,劇烈地提升生命的品質,就可以將夢想轉變成現實。我們知道,我的老鄉去要錢是受製於人的,但他沒有畏懼,而是釋放了自我的內在力量,結果把自己的潛能釋放出來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能量釋放也是與我們的選擇有聯係的。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目標決定一切,習慣決定一切,但我認為,我們所選擇的能量釋放同樣決定一切,我們釋放出了什麼樣的能量,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功狀態。所以說,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隻要我們完全發揮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力量,就會開始改變我們的人生,就會為自己開啟一段前所未有、嶄新而偉大的人生旅程。

成功啟示:正確對待自己

我們在自我奮鬥的過程中,要想成功,必須正確地對待自己。我們要在一成不變的生活當中了解自己想要的東西、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就要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東西。同時,我們還要明白,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於別人。俗話說: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自己的道路自己走,隻有自己為自己奮鬥,才能為自己創造發展的機會、成功的機會。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隻有為自己負責、為社會負責,我們才能驕傲地說,我已經正確地對待自己了!

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有多少次已經觸摸到了某種巨大的力量卻沒有認出它?有多少次這種巨大的力量就握在我們手中而我們卻把它扔掉了?有多少次它就出現在我們眼前可以為我們創造奇跡,我們卻對它熟視無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對我們而言,因為我們沒有正確地對待自己,使我們在生活中輕易地形成了一種隨手扔掉的習慣,最終使我們麵對一個個成功的機會卻擦肩而過。很多的時候我們會看到這樣或那樣的案例、故事或是某位成功者自己的自述。

試想,如果一個抱有極大夢想的青年人,他想成就一番事業,但這時他隻有極少的一部分資金,他還會繼續下去嗎?當然對於那些能正確對待自己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堅持下去,甚至在連房租都交不起的時候也能繼續地做下去。

那些成功者的案例恰恰給我們說明了這一點,很多時候他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但是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了把企業做大做強,因此,他們對自己的發展目標充滿信心,始終堅信,隻要努力了,隻要我持之以恒,不言失敗,對自己的追求永不放棄,我一定會把自己的企業做到同行業的前例。

成功與失敗之間就隻有那麼短短的距離,一個人能否成功就在於能否堅持到最後。

很多人創業時都是無比興奮的,他們抱著無限憧憬的心情去工作。宋城集團的董事長說過:"我創業時,我所有的資金都是朋友那兒借來的,雖然也有幾千萬,可是對於我所做的事來說,差得太遠了,可是我沒有抱怨,我每一天都是興奮無比的,創業時的每一刻也都讓我獲益匪淺,在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時,我總會對自己說"我不能這樣,為了未來我必須努力,必須正確地對待自己。"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現在回憶起來,創業時的經曆是我這一輩子最大、最好的教育課。"

難道不是這樣嗎?我們所熟知的電影巨星史泰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20年前的史泰龍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他隻能睡在他的小車裏麵,而且身上隻有不到100美金。他當時的夢想是當演員,於是就到紐約去找電影公司。

由於史泰龍英語講得不標準,而長相又不怎麼樣,他跑了500多次電影公司,都遭到了拒絕。當時,他的心裏想的是:"過去失敗不等於將來失敗。"所以他還是繼續他的影星夢。

於是他又跑回去從第一家開始應征當演員,又被拒絕了上百次。他並沒有氣餒,又再次跑回去,向每一家電影公司重新介紹自己,結果還是被拒絕了。

在失敗了1500次後,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經驗,並重新開始行動。

後來,他寫了一個劇本叫做《洛基》,並拿著劇本到電影公司自薦,到第1800次的時候,終於有一家公司願意以75000美元的酬金用他的劇本,但不讓史泰龍參加到電影裏麵。

當時史泰龍已經沒什麼錢吃飯了,但是由於公司條件苛刻,史泰龍沒有動心,寧可不要這75000美元,他拒絕了公司的要求,這讓老板非常驚訝。

一直到第1855次,史泰龍終於當上了演員,他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他寫的劇本《洛基》。從此他一炮走紅,逐漸成為全世界片酬最高的男演員之一,基本酬金是2000萬美元。

然而在現實中,有很多人找工作碰壁兩三次就放棄了,很多人創業失敗兩三次也就放棄了,可見他們是因為什麼不成功了吧!換個角度,如果他們能像史泰龍一樣擁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心態,或者說他們能正確地對待自己,毫不懈怠地相信自己,那麼他就離成功不遠了。

沒有什麼東西比堅忍不拔的意誌更能讓你走向成功。那些得到重用並且成為某一領域權威的人士,沒有一個不是在堅持不懈中抓住成功的機會的。他們也許並沒有出眾的天賦,但是他們擁有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心態。

20世紀初,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位男子,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尋找位於茲默斯小鎮附近的銀礦礦脈。

終於有一次,他在一座小山的側向掘出了一條大約200米的坑道,沒想到礦道裏的銀礦已經被前人挖掘一空。這位男子因此而放棄了整個計劃,心力交瘁的他,不久就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10年之後,一家礦山公司買下同樣的地區,並且重新發掘了那個男子放棄的礦脈,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距離廢棄坑道1米左右的地方,他們發現了蘊藏量極其豐富的銀礦。

現實生活當中,我們還是要看到,一個人才的造就取決於環境、時代、個人的毅力和智慧等多方麵的因素。以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正確地對待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要把自己定位在具有毅力的基礎上。隻有有毅力的人,才能對機會予以充分的掌握和運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隻有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積極心態,才能創造奇跡,而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我們自己,隻要我們具備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渴望成功的動力,這就是我們不斷取得成功的動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由於生活的變化無常,使自己變得麻木、呆板,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能力得不到發揮。當生命不斷前行的時候,一個人可能會一次又一次、許多次的處於逆境中,隻要我們麵對這些逆境,在情緒上做出一點改變,就會感到快樂,就會產生一種意識:盡管人生是艱難的,但一切都會過去;盡管人生就是戰鬥,但我們最終會成為贏家。在這樣的信念驅使下,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充滿積極態度的人在麵對困難時,是沒有理由輕視自己的生命的,他應該積極地麵對人生,應該相信自己能夠實現渴望的一切,隻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一切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我們隻要相信能夠得到某些東西,並且產生一種強烈的渴望甚至衝動,經過努力才會走向成功。

溫 馨 提 示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不能對自己的人生做出定位,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就是成功道路上的一大誤區。一個人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隻有正確找準人生的坐標,改變自己錯誤的思維模式,才能走向成功的巔峰!?

2. 認識自我

我們認識自己嗎?我們當然認識自己,因為我們從沒有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一生中的所有目標,甚至我們從沒這樣想過。直至今日,我心中仍有很多夢想,不斷擬定計劃去嚐試新的目標,對一切都保持高度的興趣。

一個人要成功必須忠實於自我,正確地認識自我,勇敢地成為敢於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人。尼采曾經說過:"聰明的人隻要能夠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

一個人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將自己的好習慣培養起來,才可以激發出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力量,去挑戰一切有助於自己發展的事情。

我們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去麵對一個個挑戰。在我們渴望成功的時候,就會試著去改變某些事,就會真正地明白: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自己成功了,並不代表未來還會成功;過去失敗了,也不代表未來失敗了。過去的成功或是失敗,那隻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隻有我們現在馬上開始行動,才能創造明天的輝煌。但我們同樣要注意到,人人都希望成功,避免失敗,然而,成功與失敗都是取決於人的努力程度如何。隻有我們努力了,奮鬥了,我們才能認識到現在該幹什麼,選擇什麼,最後才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所以,我要對大家說:失敗的人不要氣餒,成功的人也不要驕傲。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終結果,它隻是人生過程的一個事件。因此,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永遠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隻要我們能夠認識自我,就能做一個最好的人。

康威爾在他的《鑽石寶地》一書中講述了一個農夫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農夫的土地為他賺進許多錢,還有一個非常溫馨的家。每年他都能從種植作物的收成中存下一筆錢。他什麼都不缺,生活得既有價值,又很快樂。然而,有一天來了一個僧侶,對他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地方,那裏有水從白色的沙子上麵流過,你就會找到鑽石。你的女兒會比任何一位公主都富有,你的兒子會比任何一位王子都富有,而你將得到你所能想像到的所有財富。"

那一夜,農夫沒睡著覺......這是許多日子以來的第一次。他在床上輾轉反側。最後,當天開始朦朦亮的時候,他決定賣掉農場,離開家去尋找鑽石。最後,當他的口袋裏隻剩下幾分錢的時候,他對他自己和他所做過的一切隻有厭惡,他自殺了。

過了不久,那個僧侶又來到了農場。他走進房子,抬頭看了看壁爐台,問道:"農場原來的主人回來了嗎?"農場的新主人回答說:"沒有,他沒回來。"僧侶說:"他肯定回來了,要不那邊壁爐台上的石頭怎麼都是鑽石呢?""啊,不,"農場的新主人說,"那不可能......我是在後院發現這些石頭的。"僧侶又向這位農場的新主人保證說:"是的,那些確實是鑽石。"

在這個故事裏,我們也得到另外的啟示:我們滿世界去找鑽石,而鑽石恰恰就在我們自己的後院裏。我們一生都在尋找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徹底改變的那種能力,但是大多數人一生都沒有找到。然而,這種能力就在我們麵前。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認識自我,並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犯鑽石就在我們的後院裏,卻滿世界去尋找鑽石的錯誤。這就是說,一個人隻有正確估價自己,才能有能力接受自己目前所處的現狀和環境,才能去思考,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這其中的經驗與教訓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成功啟示:找到自己的位置

為了進行準確的定位,找準最佳的結合點,心理學家幫我們找到了很多的測試工具。一些知名企業在招聘員工時,也要對求職者做一番個性測試。因為人們知道,必須把個性不同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充滿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確定人一生的奮鬥目標。隻有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並充滿自信地為之奮鬥終生,才能此生無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會無怨無悔。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呢?對於這個答案,我已經尋找了很久。在我們的奮鬥過程中,我們同樣會產生一種與某些成功人士攀比的心理,如果這種攀比心理超過了我們的自愛,我們就會不快樂,甚至輕生,讓我們永遠生活在人生的黑暗之中。

事實如此,人生中的許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盲目地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而忘了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小時候,我們的人生定位多半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因為我們希望認同自己的父母,把父母視為心中的楷模,而父母也常根據孩子能否接受他們的價值觀來獎勵或懲罰他們。

等到上學時,情況便有些不一樣了,我們的人生定位會隨著所受的教育而發生改變,但這時的定位隻是限於做一個好學生的圈子裏。

在離開家庭進入社會時,我們的人生定位就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不斷地進行調整:有些事對我們來說比較重要,有些則無足輕重;某些人對我們的重要性超過普通人,有些更變成我們的模範,我們越認同他們,就會越接受他們的某些價值觀,也拒絕了另外一些價值觀。

正是因為我們有了這麼多的攀比和不同的人生定位,我們才會感到找不到方向,我們才會怨歎人生的無奈。但是,隻要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們還是會發現:許多時候,我們感到不滿足和失落,僅僅是因為覺得別人比我們幸運!如果我們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別人攀比,生活中就會減少許多無謂的煩惱。

所以說,隻要我們有了一個正確的人生定位,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自身還是充滿力量的。正是因為我們身邊有時缺少了歡笑,缺少了自律,我們才沒有成功,如果我們身邊多一些歡笑,多一些激勵,我們就會走向成功。

然而,當我們發現自己身陷一個前景暗淡的處境時,我們就會迷失方向,卻不會更加努力,用更長的時間、更多的精力來加以扭轉,讓生命白白地消逝掉。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認為一個人的成功秘訣就是:一刻不停地拚命工作,把工作做得比別人好,名望和財富自然會來到自己身邊。但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這不是真實的成功秘訣,我們隻有知道自己最喜歡什麼和最擅長什麼,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如果我們選擇了一條不適合自己的道路,走上了一個自己不適合的崗位,那麼我們就不可能走向成功之路。

有一天晚上,我從人大回家。經過人大西門時,我看到人大的一位學生在路邊賣錄音筆,正好他賣的錄音筆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一種,於是我就蹲下去挑選。當我挑選完成之後,我就開始與他談價格,他說我選擇的那一支錄音筆需要120元錢,可是,我當時錢包裏隻有兩張100元的鈔票,我就讓他給我少20元,如果能行的話,我就把我手中的筆買走,結果他不答應,於是我放下錄音筆,起身對他笑了笑,就走了。

在我走出一段距離之後,突然我聽到我的身後好像有人在叫我,我轉身一看,原來是賣錄音筆的小夥子追了過來,他對我說,他答應100元錢把筆賣給我,讓我回去付錢後把錄音筆拿走。

小夥子說完,轉過身跑回了攤位。當我回去把購買錄音筆的錢付了之後,小夥子問我:"為什麼不拿另外的100元錢讓我給您找零呢?"

我笑了笑說:"你我都是做生意的,你是學生,按常理說我應該照顧你,但現在你是這個攤位的老板,你是在同我做生意,而且我知道付100元錢給你,你已經盈利了,我為什麼還要讓自己承受損失呢!"

小夥子聽我說完之後,他笑了,"你說得非常對,你我都是做生意的,而且我還是老板。你給我指明了發展方向,大學一畢業我就開始創辦自己的企業,還希望你多多幫助。"

我沒有對小夥子做任何回答,我隻是對他笑了笑,轉身就走了。為什麼這樣?因為我已經深深地感到:這位小夥子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已經把自己定位成了一位老板,一位未來的企業家,過不了幾年,他一定會在企業界取得非凡的業績。從這件事看出,隻要我們把自己定位於商人,我們就是商人;隻要我們把自己定位於做個企業家,我們就是企業家。

舉個例子來說吧。汽車大王福特自幼在農場幫父親幹活,12歲時,他就在頭腦中構想用能夠在路上行走的機器代替牲口和人力,而父親和周圍的人都要他到農場做助手。若他真的聽從了父輩的安排,世間便少了一位偉大的工業家,但福特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機械師。於是他用1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人需要3年的機械師訓練,隨後又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究蒸汽原理,試圖實現他的目標,未獲成功;後來他又投入到汽油機研究上來,每天都夢想製造一部汽車。他的創意被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賞識,邀請他到底特律公司擔任工程師。

經過10年努力,在福特29歲時,他成功地製造了第一部汽車引擎。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己對自己的正確定位。如果我們在心目中把自己定位成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樣的人。因為定位能決定人生,定位能改變人生。

反過來說,就算給自己定位了,如果定位不切實際,或者沒有一種健康的心態,也不會取得成功。一位經常跳槽,最後一無所成的博士畢業生這樣感歎,如果能以對待孩子的耐心來對待工作,以對待婚姻的慎重來選擇去留,事業也許會是另外一番樣子。世界上沒有全能奇才,我們充其量隻能在一兩個方麵取得成功。在這個物競天擇的年代,隻有凝聚全身的能量,朝著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專注地投入,才能成就一個卓越的自己。

溫 馨 提 示

人生就是這樣,隻有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們才能使自己成為自己夢想的人,得到生活中想要的東西。這就像一位成功人士所說:假如我們認為自己不敢去做,就真的不敢去做;假如我們認為自己不可能贏,即使還有希望,也不可能贏;假如我們認為自己是傑出的,就真的會傑出,想像渺小,就會落後;想像輝煌,就會變得偉大。隻有我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才能成為怎樣的人。

?

3.成功需要超越自我

成功完全屬於個人認知的範疇,對於不同的人,成功有著不同的意義。成功不隻是賺很多錢,不隻是在報紙上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而是要看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

很多時候,打敗自己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自己本身。我經常聽到許多人否認自己有追求權力、金錢和成就的需要,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價值觀離他們很遠。他們經常歎息自己生不逢時,他們認為如果自己要是生長在一個創造英雄的年代,他們一定會是英雄。然而,當我對他們說:"你現在不是生存在一個創造精英和企業家的年代裏嗎?你為什麼不去想做一個精英和企業家呢?"結果他們露出一絲苦笑說:"我的出身決定了我現在的地位,我還有什麼追求呢!"聽完他們的回答,我無言以對,但我知道,是他們刻板的角色限製了他們的發展,如果我們能把這種刻板的角色打破,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來追求自己的個人價值。

1996年,我記得張其金那時大學已經畢業兩年了,可是他的內心愁雲密布,生活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煎熬,根本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為什麼呢?因為他在上大學期間,讓家裏欠下了幾萬塊錢,而這些錢經過兩年還沒有還完,因此使他的內心非常痛苦。更糟的是,大學畢業後,他雖然留在了北京,但由於自己普通話不好,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工作,收入也不高,於是他隻好在北京的郊區租一民房居住。因此他感到生活沒有意思,他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們能想像張其金內心的痛苦,就像我們自己也會經常碰到的那樣。

怎麼辦呢?無奈中張其金隻好寫信給父母,希望回到雲南,在那裏找到一份工作,讓他自己能過得開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