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堅定自己的信念
信念是走向成功的必經途徑。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行為受信念支配,我們想要做出一個什麼樣的成績,關鍵在於我們的信念。換言之就是:信念是對於某種事情的意義感到確定不疑,信念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信念可以扭轉命運的方向,信念推動我們不斷進取,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殿堂。
1.信念左右結果
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也不是我們的遭遇,而是我們所持有的信念,我們的信念左右我們的命運。能夠保證成功的不是知識也不是教養,更不是訓練、經驗、金錢,而是信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行為受信念支配,我們想要做出什麼樣的成績,關鍵在於我們的信念,所謂信就是人言,人說的話;所謂念就是今天的心。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今天我在心裏對自己說的話。若一個人在心裏老是不停地埋怨自己,我不行!很難想像,他會在今後的人生中做出怎樣的成績;相反,若一個人在心底深處總是不停地鼓勵自己,我能行!那他在人生中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大。人隻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我們認定自己失敗,就注定要失敗!我們堅信自己是哪一種人,就會成為哪一種人。無論什麼事,如果我們反複地確認,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
如果我們認定自己失敗,我們就注定要失敗!如果我們堅信自己是哪一種人,我們就會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人。隻要我們心中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無論做什麼事,隻要我們反複地去確認、去努力、去拚搏,希望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
《信仰的力量》一書的作者路易士?賓斯托克說:"每一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英雄人物,總有遭人批評的時刻。事實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評就越多。隻有那些什麼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別人的批評。"
你們聽說過張其金這個名字嗎?這個人的身上是充滿神奇的,在念大學時,一位出版家曾這樣說,"張其金要出書,那簡直是天方夜譚。"結果他現在已經出版了五六本書。在創辦企業前,一位企業家說:"身無分文,想辦企業,那簡直是天大的笑話。"結果他有了自己的企業。在他取得業績前,還有人說:"這個人簡直不可思議,他一生沒救了,想成功除非再等500年。"結果這些評論都被張其金後來的成功一一擊斃了。張其金說:"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確實一定能夠成功,就大膽、自信地去幹,用自己的實力去說明一切,去回擊那些人。我們千萬要記住:當我們成功時,同樣會有人打擊我們,當我們失敗時,同樣會有人打擊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給自己鼓氣,這正如《聖經》所說:'你若在患難之日膽怯,你的力量就要變得微不足道。'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在艱難和不幸的日子裏,要保持鬥誌、信心和忍耐。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絕不會被失敗擊倒的人。"
你聽過塞蒙?紐康這名字嗎?這個人出生於1835年,逝於1909年。在萊特兄弟首次飛行成功前一年半,他說了以下的"名言":"想叫比空氣重的機器飛上天,不但不可能,而且毫不實用。"
你知道約翰?萊特福特嗎?他不但是個博士,而且當過英國劍橋大學副校長。在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這部名著前夕,他鄭重指出:"天與地,在公元前4000年10月23日上午9點誕生。"
你聽說過狄奧尼西斯?拉多納博士嗎?他生於1793年,逝於1859年,曾任倫敦大學天文學教授。他的高見是:"在鐵軌上高速旅行根本不可能,乘客將不能呼吸,甚至將窒息而死。"
1786年,莫紮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初演,落幕後,拿波裏國王費迪南德四世,坦率地發表了感想:"莫紮特,你這個作品太吵了,音符用得太多了。"
國王不懂音樂,我們可以不苛責,但美國波士頓的音樂評論家菲力普?海爾,於1873年表示:"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要是不設法刪減,早晚會被淘汰。"
好吧,樂評家也不懂音樂,但是音樂家自己就懂音樂嗎?柴可夫斯基在他1886年10月9日的日記上說:"我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作品,這家夥毫無天分,眼看這樣平凡的自大狂被人尊為天才,真教我忍無可忍。"
有趣的是,樂評家亞曆山大?魯布,1881年就事先替勃拉姆斯報了仇。他在雜誌上撰文表示:"柴可夫斯基一定和貝多芬一樣聾了,他運氣真好,可以不必聽自己的作品。"
路易士?賓斯托克說:"真正的勇氣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別人怎麼說。"
張其金說:"一個精美的花瓶放在展覽架上,沒有不被打破的。因為正是這個花瓶給了人們太多的享受,才會受傷。如果把這句話轉變在我們的信仰方麵,我們可以說,我們的信仰決定了我們的所作所為,盡管我們的信仰在別人看來是異端,在這樣的情況下,受人鞭策是應該的,但我們所作所為是正當的,那就讓他人去說吧。無論走到哪裏,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信仰都不失為一種企望,一種忠誠,一種對自己精神出路的應許。一個真正具有信仰的人,會自覺地通過信仰來鑄就自己頑強的意誌,來統領自己的精神生活。"
的確如此,信仰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現象,它既有情感、意誌的因素,也有理性和認知的成分。信仰不但是精神的依歸與寄托,而且是知識的發源地。它在依靠理性論證的同時,激勵人的熱情,使人從超自然的、奇跡的事物中汲取力量並展示那不可動搖的意誌。真正的信仰使人克服狹隘和私心,使人更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精神是需要根基的,沒有這種根基,人將處於無家可歸的精神狀態,處於永不安息的浮躁狀態。而信仰能夠安適人的精神,讓人獲得內心的平靜與曠達,讓人變得充實。
成功啟示:信仰改變一生
信仰和希望是一同存在的,我們要堅信自己與生俱來就是一個勝利者,我們要充滿信心地激勵自己。要成為勝利者就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勝利者毫無例外地都是滿懷信心之人。而失敗者往往都缺乏信念。
我們要看到信念給我們的是希望,我們要有一種內在的精神準備,要有一種熱烈卻尚未實現的衝動,我們要相信自己是為了成為勝利者才被創造出來的,是為了成為一個大人物而存在的,絕不是為了做一個卑微者而被賦予生命的。如果我們失去了這種希望,我們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我們知道,希望源於想像,並且是想像的動力,是生活的坐標,是選擇的出發點與尺度。希望能讓我們展開聯想,給人一種引人注目、讓人歡欣、令人激動的境界。它能提醒我們隻要懷著信念去做自己不知道能否成功的事業,無論從事的事業多麼冒險,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希望的直接作用,首先是給人以信心,從而化為創造力。例如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家效益不錯的公司裏,總經理叮囑全體員工:"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他沒解釋為什麼,員工都牢牢記住了總經理的叮囑。
一個月後,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員工,總經理對新員工又交待了同樣的話。
"為什麼?"這時有個年輕人小聲嘀咕了一句。
"不為什麼。"總經理滿臉嚴肅地答道。
回到崗位上,年輕人還在不解地思考著總經理的叮囑,其他人便勸他幹好自己的工作,別瞎操心,聽總經理的沒錯。但年輕人卻偏要走進那個房間看看。
他輕輕地扣門,沒有反應,再輕輕一推,虛掩的門開了,隻見裏麵放著一個紙牌,上麵用紅筆寫著:把紙牌送給總經理。
這時,同事們開始為他擔憂,勸他趕緊把紙牌放回去,大家替他保密。但年輕人卻直奔15樓的總經理辦公室。
當他將那個紙牌交到總經理手中時,總經理宣布了一項驚人的決定:"從現在起,你被任命為銷售部經理。"
"就因為我把這個紙牌拿來了?"
"沒錯,我已經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勝任這份工作。"總經理充滿期望地說。
果然,上任後,年輕人把銷售部的工作搞得紅紅火火。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什麼呢?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無法順利解決的可怕問題。但對懷有信念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們懷有的任何問題,永遠都帶著一定能夠解決的自信去麵對。
所以說,對事業懷有信念,相信自己,乃是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當然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但最基本的條件,是激勵自己達到所希望的目標的積極態度。
溫 馨 提 示
每一個人現在所處的境況,正是以往的生活態度造成的,所以,若想改變未來的生活,使之更加順利,必須得先改變此時的想法,倘若堅持錯誤的觀念,固執不願改變,即使再努力,恐怕也體會不到成功帶來的喜悅。
?
2. 複製成功的信念
我們知道,我們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但信念並非與生俱來的,是我們在經曆不斷的挫敗、不斷的打擊之後才逐漸獲得的。我們隻要不違心地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認真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自由和獨立,相信自己的思想是最具有智慧的,堅信自己的人生信念,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拓展自己的人生空間,升華自己生命的境界,那我們就一定會走向成功。
懷有信念的人是了不起的。他們遇事不畏縮,也不恐懼,就是稍感不安,最後也都能自我超越。他們健壯而充滿活力,能解決任何問題,凡事全力以赴,最終成為偉大的勝利者。他們都有一個神奇的座右銘--那就是"信念"。
多年來,我常在各種環境中看到這類人,確信他們麵對任何問題都能克服和解決,圓滿地調和折衷,愉快地生活下去。
有時候,也會遇到無法順利解決的可怕問題。可是對懷有信念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們對任何問題,永遠帶著一定能夠解決的自信去麵對。
兩年前,我剛從沈陽來到北京之時,我聽過一位朋友的演講,這位朋友在演講界具有"激勵大師第一人"的稱號,據說他在全國的巡回演講已經達了千餘場,在中國,沒有人像他這樣訓練了那麼多人的說話技巧。那天我聽他的演講,的確是我一生中令人難忘的一場演講。
在演講中間,他一在強調他的人生經曆是多麼的痛苦,是多麼的充滿艱辛,當他談到他的父親去世時他沒有在身邊時,他一度因傷感而說不出話來。在這段不算短的時間內,聽眾全都鴉雀無聲。
當他說到他是如何從苦難中走出來的時候,他說:"即使在極度困窘的境況下,我的人生信仰也不曾動搖過。我在北京開創事業的時候,我最初隻有一套衣服可以穿,由於沒有其他衣服可以換洗,我通常是在工作到了深夜之後,才把衣服脫下來洗幹淨,然後再用火烤幹,結果第二天當我到培訓公司時,我的衣服都是幹幹淨淨的。每當我的一場演講結束時,我想到我又穿著幹淨的衣服度過了一天,我的心情好極了,然後我又輕輕鬆鬆地回到了我的住處。
盡管在那一段時間裏,我每天都是如此,但我的精神特別的愉快,由於自己穿著幹淨的衣服,仿佛一天的疲憊也在當晚被洗淨了,我第二天總會生龍活虎起來。
沒有過這樣經曆的人,總認為我一天到晚過得非常的快樂,其實他們那裏知道我同樣也在經受著磨難,但我卻始終沒有感到辛苦,反而活得非常的開心。正因為我有了這樣的經曆,我總是對我的聽眾說,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即使正在受苦,也不會覺得那麼痛苦。隻有我們經曆過苦難,體驗過苦難,從苦難中成長,我們才可以堅強不屈,我們才能走向成功。"
那天聽到這位演講人的這段令人難以忘懷的談話,使我想起在我出生的地方還有許多這類以貧窮作為動力,造就出偉大業績的例子。就因為貧窮,他們決心要使自己和家人在經濟上能夠富有。他們深信他們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
從他們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要以結果為導向,隻要為結果而努力,生活是一種過程,你必須要學會享受人生的每一個過程,要隨時隨地享受人生。當我們成功時,有人會給我們熱烈的掌聲,為我們喝彩,為我們歡呼。在我們失敗的時候,同樣也要意識到有人會給我們掌聲,為我們喝彩,為我們歡呼。盡管有時我們自己承受不了失敗的痛苦,會獨自坐在一個角落哭泣,但這時候我們千萬不要沮喪,我們也應該給自己一點掌聲,因為隻有給自己信心,才能重新站起來,走向成功。即使我們已經看到失敗無法挽回,我們也要鼓起勇氣去麵對,用樂觀的心境去麵對一切問題,並找到改變自己的方法,我們就會轉敗為勝,走向成功。如果我們身邊的人失敗了,這時我們也不能嘲笑他們,誰沒有失敗呢?我們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是多麼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