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告別自卑情緒(1 / 3)

14.告別自卑情緒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即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是一種自我危機心態。自卑是束縛創造力的一條繩索。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絕與自卑糾纏。據有關專家統計,世上有92%的人是因為對自己信心不足。而不能走出生存的困境,這種人就像一棵脆弱的小草一樣,毫無信心去經曆風雨。這就是說,缺乏自信而在自卑的陷阱中走來走去,是這些人最大的生存危機,自然就會導致挫敗。如果不能從自卑中掙脫出來,那麼就成不了一個能化解危機的人。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絕與自卑糾纏。自卑是害人的毒藥有一次,鬆下電器公司招聘一批基層管理人員.采取筆試與麵試相結合的方法。計劃招聘15人,報考的卻有幾百人。經過一周的筆試和麵試之後,通過電子計算機計分,選出了15位佼佼者。當鬆下幸之助將錄取者一個個過目時,發現有一位成績特別出色、麵試時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輕人未在15位之列,這位青年叫神田三郎。於是,鬆下幸之助當即叫人複查考試情況。結果發現,神田三郎的綜合成績名列第一,隻因計算機出了故障,把分數和名次排錯了,導致神田三郎落選。鬆下立即吩咐手下糾正錯誤,給神田三郎發錄用通知書。第二天,鬆下先生卻得到一個驚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沒有被錄取而一下自卑起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於是跳樓自殺了。錄用通知書送到時,他已經死了。鬆下沉默了好長時間,一位助手在旁邊自言自語:"多可惜,這麼一位有才幹的青年,我們沒有錄取他。""不,"鬆下搖搖頭說,"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用他,如此自卑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因為求職未被錄取而拿死亡來解脫的自卑情緒,簡直太不值得了。成功者與普通者的區別在於:成功者總是充滿自信,洋溢著活力;而普通人即使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內心卻往往灰暗 而脆弱。那麼,他們的共同點又是什麼呢?就是人與生俱來的自卑感。有句話說:"天下無人不白卑,無論什麼人.在孩提時代的潛意識裏,都是充滿自卑感的。" 章破侖-希爾認為一般情況下,人們的自卑感的表現形式和行為模式大致有如下幾種:

(1)孤僻怯懦型

深感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謹小慎微"成了這類人的座右銘。他們像蝸牛一樣潛藏在"貝殼"裏,不參與任何競爭,不肯冒半點風險。即便是遭到侵犯也聽之任之,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或在絕望中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2)咄咄逼人型

當一個人的自卑感在最強烈的時候,采用屈從怯懦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則轉為好爭好鬥方式:脾氣暴躁,動輒發怒,即便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尋求各種借口挑釁鬧事。

(3)滑稽幽默型

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聲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這也是常見的一種自卑的表現形式。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費麗絲·蒂勒相貌醜陋,她為此而羞怯、孤獨、自卑,於是她運用笑聲,尤其是開懷大笑,以掩飾內心的自卑。

(4)否認現實型

這種行為模式是自己不想看到,也不願意思考自卑情緒產生的根源,隻好采取否認現實的行為來擺脫自卑。如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的暫時解脫等方法。

(5)隨波逐流型

由於自卑而喪失信心,因此竭盡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惟恐有與眾不同之處。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放棄自己的見解和信念.努力尋求他人的認可,始終表現出一種隨大流的狀態。這些自卑心理的表現形式,都是對自卑的消極適應方法,也就是消極的"自我防衛"。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消極的自我防衛,會在逃避困難和挫折上耗費大量的精力,難以使自己獲得成功。因此,我們要使自己不成為經常的挫敗者,就要善於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雖然有時個體不能改變"環境"的"安排",但誰也無法剝奪其作為"自我主人"的權利。應該說當今社會已大大增加了這方麵的發展機遇,隻要你敢於嚐試,勇於拚搏,是一定會"東方不亮西方亮"的。許多宏篇巨作由逆境而生,許多偉人由磨礪而出,就是因為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氣餒、不自卑的意誌!有了這一點,就會掙脫困境的束縛,獲得主宰生命的主動權。拒絕自卑的糾纏在成大事的過程中,必須擺脫自卑的糾纏。首先,超越自卑之路。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出了富有創見性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出自於"自卑感"以及對於"自卑感"這種生存危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認為,人人都有自卑感這種生存危機,隻是程度不同而已。自卑作為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輕微的自卑心理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地升華為人的一種良好品格: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從而轉化為一種進取的動力。但能做到這點的人不多,大多數自卑者都碌碌無為。自卑心理重者更是如此。生活中有很多自卑心理較重的人,而這種人由於選擇道路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結局。消極認命者。讓自卑的感覺化為現實,他們承認並接受自己的確不如別人,相信自己沒有能力,因此很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努力與奮鬥。聽任命運的擺布,以各種借口自欺欺人,為自己的失敗辯護。自暴自棄者。由於看不到一點光明前途.因此便鋌而走險,走向侵犯他人危害社會的犯罪道路,這種以錯誤的方式去補償自己自卑心理的人,最終必定以更大的失敗而收場。與前兩種不同的是,第三種人承認自卑的感覺,但他們決不會讓自卑的感覺控製自己的手足。他們認為,與其為自卑而悲觀喪氣,庸碌一生,不如變自卑的弱點為奮鬥的力量,扼住命運的咽喉,發奮圖強,拚搏一下,爭取成功。這樣自卑就被驅逐超越,自信就會建立起來。可以說,這是一條由自卑到自信,從失敗到成功,從渺小到偉大的光輝燦爛之路,持有這種態度的人,不管自己原來多麼自卑,隻要相信自己並願意改變自己,就必將獲得成功,贏得一個光明的前途。世界許多傑出成功的人物,選擇的就是超越自卑之路。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曾為自己出身孤兒從小流落街頭而自卑;存在主義大師、作家薩特.兩歲喪父,左眼斜視,右眼失明,失去親情與身體的殘疾使他產生極重的自卑感;法國第一帝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年輕時曾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貧困而自卑。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4歲家敗,9歲輟學謀生.11歲喪父。但自卑一直是他奮進的動力,因此他的事業輝煌無比。

自卑如能被超越,便成了我們成功的本錢。隻要改變心態,將自卑變為發奮的動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其次,戰勝自卑就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卑,其實就是戰勝喪失信心的自我。自卑感是阻礙每個人成功的一種心理障礙。自卑感是無形的敵人,必須設法戰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