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端正的品行
在人生成功的每一步上都有一個決定性因素,那就是端正的品行。
端正的品德修養,向善的迫切願望,決不滿足於不行明顯惡事。它不僅僅局限於人的精神生活,而是適用於人生的各個方麵--事業、社會交往和公民行為。
從事人際工程的人都明白,真正的人生之道在於人生的各個方麵都要始終堅持品端行正。在這本書中我們自始至終信守這個理念:端正的品行是完整統一的,斷章取義就是謬誤。你聽說這樣的人嗎,他在某一領域功成名就,而在另外一個領域會一敗塗地?不能堅持端正品行的人,也許會有成功一時,但決非成就一世。成功之道就是這樣,她讓你的懿德情操從人生某一階段嘉與所有階段,使你的整個人生充實豐裕。
●不看惡,不聽惡,不講惡
我們所有人都見過這三個小雕像,他們展現了一個古老過時的道德觀,即要求人們雙手捂住眼睛,捂住耳朵,捂住嘴巴。這種道德理念是行善就是不作惡,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消極人生態度。如果把最高的行為標準建立在消極的道德觀基礎之上,我們的社會將是何種社會,我們經濟有何進步可言?
當列奧多·羅斯福讚揚一個精力充沛、目標堅定的人努力修身,奮鬥不止時,他由衷讚美這種積極向上的品格:
"在人生奮鬥中,這樣的人贏得讚譽,他滿臉汙泥血汗--他最終知道一旦成功他會成就輝煌,即使失敗也一往無前--因此他永遠不是那些毫無鬥誌、膽小怕事之輩,永遠不是那些不知何為失敗、勝利之類。"
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位偉人、沒有任何於世有益的貢獻不源於積極向上的品格的。
●因犯錯才做得對
我一直對這樣的說法感到可笑:人在他年老成熟,不易出錯之前,永遠不要好為人師。我不是那種膽小怕事之人--寧願悶著不提,也要明哲保身,我也不是"要重新做人的"崇拜對象。我從來沒遇見過這樣的"聖人",他享有從沒有罪過也不犯錯的殊榮。此外,我也參觀了很多藝術館,目前我還從來沒見過一尊雕像紀念一個因從不犯錯誤而行為完全正確正義的人。
●精神分裂般的品德
我們都見過有種患道德分裂症的人,他們常去禮拜,他們口頭上懺悔行善。然而,懺悔的時辰一過,他們便收起假惺惺的虔誠,對同胞們肆無忌憚起來。這樣的人是在熔化金科玉律,去搞金錢崇拜。
我年輕時住的一個小鎮就有這樣一個人,每個禮拜天的早晨和晚上他總是第一個到教堂,他說要坐到教堂前排。當合唱時,他的頭抬得最高;當祈禱時,他鞠躬鞠得最低。這一切都好得不得了,然而,除了禮拜天之外,其餘時間他實際上在小鎮牢房度過的,原因是酗酒鬧事,行為不端,及其他罪孽傾向。
在一次我們小鎮開的複興布道會上,至今我記憶猶新,這個人麵帶懺悔地從前排站起來,假心假意卻言之鑿鑿地大聲進行一個別開生麵的宣誓。
"你們都知道,我是小鎮上最沒出息的人。我酗酒賭博,脾氣暴躁,常常對我的一些朋友拳打腳踢,我真的不想呆在牢房裏了。可是不管我做了什麼,我還是自豪地說我從沒有背叛我的信仰。"
●盡力為與不為
我們應該記住:有所建樹的人生是由有所作為構成的,而不是碌碌無為。
一次我聽見一個受斥責的人說道:"我知道我的方法不是很完美,與你不做的方法相比,我更喜歡我做的方法。"永遠記住,用於建築人生的惟一材料是積極的行為。消極無為毫無益處,帶來的隻有斥責和辯解。
不懂積極向上品格的人,經常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防止錯誤,結果為一點點成就搞得身心疲憊。
也許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這樣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有個小男孩來到一家鄉間的水果店裏,他在一個蘋果籃旁邊走來走去,神情緊張。
最後店主問道,"小約翰,你是不是想偷蘋果啊?"
"不,不,"小約翰回答道,"實話跟你說,先生,我是在盡力不去偷蘋果。"
●從我做起
培養積極向上的品格,如果對我們有益,那就必須從我們自身做起。
當然,這並不是從斥責別人缺點開始,而是始於嚴肅自願的自我剖析。小時候我常唱一首古老的聖歌,它開始的歌詞是:"親愛的上帝,給我們一次新生的機會吧,就讓它從我開始。"
最近我參加一個聚會,有幸聽到一篇題為《誰理應負責》的演講,坐在我旁邊的一位銷售員對我說,他的銷售經理肯定感到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