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幸福離我們有多遠
圖:希望 夏凡納1872年102.5×129.5cm 油彩 巴爾的摩 沃爾特斯美術館藏
--唯有希望,方能指引我們到達幸福的彼岸。
理論加油站:中國六城市幸福調查報告
2004年,芝加哥大學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奚愷元與媒體合作,在中國6個城市進行了一次幸福調查。
這次調查於2004年4月中旬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6個城市的鬧市,采取隨機訪問的方式進行,意圖了解這幾個城市當前、未來和預期下一代的幸福度。每個城市選取了近200個樣本;樣本人群主要在20歲~50歲之間;在分析的時候,把非城市當地居民排除,留下當地居民的數據進行分析,並排除沒有收入的當地居民。
接下來我們不妨看看這次調查的結果及簡要的分析說明。
榜一:6大城市當前幸福指數排行
測試表明,6大城市的幸福指數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漢。
榜二:當前幸福指數與人均月收入對照
測試表明,從各城市之間來看,人均月收入與幸福指數沒有直接關係,上海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數排倒數第二;成都人均收入最低,幸福指數排第二位;杭州人均收入居中,幸福指數最高。
榜三:各城市幸福指數與月均收入對照
測試表明,在每個城市裏麵,收入水平與幸福指數直接相關,收入越高越幸福。
結合榜二的測試結果,說明在同一國家裏不同城市之間,相對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對貧窮的城市更幸福;但同一城市裏,富人比窮人幸福。這說明財富對幸福的影響是相對的,在同城裏,富人窮人相對容易比較,所以富人幸福;跨城市相對不容易比較,所以相對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對貧窮的城市幸福。
從調查中還可以看到,在上海,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人很不幸福,到了1000元以上,差距相對比較小了;武漢則不同,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差別不多,3000元以上差別比較大。成都低收入人群是最樂觀的,月均收入低於1000元的人群,幸福指數甚至不比月均收入兩三千元的人低。
榜四:各城市幸福指數與月均收入綜合排行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將收入水平分為4個等級水平,依次是月收入低於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測試共在6個城市中進行,因此按城市和收入,共有24組群體。對這24組人群的幸福度進行比較,得到的結論是:最開心的人是杭州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居民,其次是武漢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人,排列第三位的是成都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最不開心的是上海月收入低於1000元的居民,其次是北京1000元以下的人。這說明在收入不高的城市,相對更容易獲得幸福,在收入普遍較高的城市就相對更不幸福。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所謂幸福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的主觀指標。一般觀念認為,增加財富就意味著增加幸福。但是,對中國6個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 以幸福指數來表示的調查證明,財富與幸福的關係與人們一般認為的要小得多
趣味實驗:
1.幸福實驗
實驗原理:"幸福"的天平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就看你怎麼掂量了。
實驗主持人:美國幸福研究所
實驗對象:誌願者
實驗過程及結果:
心理學家讓受試者造句,規定以"我希望"起頭,比如"我希望我和比爾·蓋茨一樣富有"、"我希望我是貝克漢姆的情人"、"我希望我中百萬樂透頭獎",然後,心理學家要求受試者再造三個句子,以"還好我不是"起頭,例如說"還好我不是絕症患者"、"還好我不是乞丐"、"還好我老公沒有暴力傾向"等等。調查結果顯示:同樣的人,在完成"我希望"的造句後,心情會變得比較差;而完成"還好我不是"的造句時,心情都比較好。心理學家又給受試者講了個故事:有一位青年家世很好,學業順利,衣食無憂,但是他從來不知道什麼能夠讓他快樂。青年認為人生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沒有意義。他說:"如果我現在從窗9跳下去,第二天,真正在乎的人有多少呢?地球照樣轉。人活著都會逐漸衰老死亡,沒有意思。"受試者聽的過程中,心跳、脈搏等數據反映出無奈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