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5(1 / 3)

12

她作為母親,看見兒子對自己開心地笑,甚是愉快;兒子每一次跌倒後一邊爬著,一邊咧著嘴,母親簡直樂開了懷。一般來說,生活不需要眼淚,所以人應該歡笑;生命有了痛苦,才會更加珍惜歡樂;人生中的歡歌,包涵著痛苦的音符。有了跌倒才能有站起,有了承受才能有堅韌;給孩子堅韌,會給人生長河的船配上槳;給孩子堅強,會給想要飛翔的希望裝上翅膀。她想讓孩子從小明白,男人的胸膛容不下淚水,那裏隻有歌聲飛揚;男人的雙臂絕不能軟弱,不然觸及不到遠方的夢想。

挫折能稱量人的力量,折磨能衡量人的信仰。

這一點當母親的清楚,她總是不停地對自己說:“不要放棄,放棄就會前功盡棄;不要氣餒,人都能學會走路,秋生不會例外。”習慣失敗,會不怕打擊,人的抵抗力會隨著失敗在增強;習慣痛苦,會不怕傷害,人的承受力會在忍受中變強。素芬剛把孩子輕輕地放在地上,秋生盡力想一個人朝前走,可惜失敗;素芬瞬時彎下身子,把重重地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孩子不會叫疼,當媽媽的知道那一定很疼,哪有摔下來不疼的道理!隻是有的人能夠忍受,忍受一定增加自己的力量;隻是有的人需要宣泄,把痛苦排出來不一定隻有歡樂。她明白人都是在摔倒中成長,生命在跌倒與站起來的交錯中前進,人生在眼淚與歡笑的交替中飛揚。她唯有忍著當母親的心疼,雙手托起秋生稚嫩的雙臂,讓他的雙腳向前一步一步地邁出。人是一步一步地爬著生命的階梯,登上心中理想的高峰;路是一步一步的走,直到人生的盡頭;隻有要執著的腳步,沒有遙遠的路程;沒有走不完的路,隻有邁不開的腿。但從另一麵來說,人不要想得太遠,太遠腳步丈量不到;人不要望得太高,太高伸手觸摸不到。

素芬的手有些發軟,輕柔地說:“寶貝,咱停一會兒。”

“媽媽!”孩子叫一聲,用力掙脫母親溫柔的懷抱,向前盡力伸了腳步;剛邁出左腳,右腳還沒有跟進時,由於重心不穩,“劈啪”一聲狠狠地摔在地在。

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不懼疼痛,心裏除了緊張與心慌,還有寬慰。緊張是由於害怕,害怕如此弱小的身體再次受到什麼意外的傷害,因為他的小手上殘留著摔傷痕跡;不害怕受傷不等於受傷不讓人疼,不流眼淚不等於心裏沒有哭泣。心慌是源自不確定,不確定秋生學走路還要持續多久,畢竟他早就過了學走路的年紀;不確定秋生還要承受多少的摔倒,畢竟他已經摔倒過多次;不確定秋生的人生是否如學走路摔倒一樣,由汗水與泥土組成。不過自己的兒子在疼痛麵前是如此的堅強,在困難麵前是如此的果敢,對打擊無所畏懼,對挫折張開雙臂熱情地擁抱,用必勝的心去戰勝任何可能的挑戰,用高昂的鬥誌去鏟除任何可能的障礙,作為母親還有什麼不能寬慰呢?她知道,秋生不想除了練習走路就桎梏在竹背簍子裏;他想跟其它的小朋友一樣,自由自在;比如程躍進。

程躍進的母親周麗蓉會帶來安慰,與素芬閑談。“不要慌,慢慢來,我相信秋生將來會學會走路的。上天會把機會留給勤奮的人。”

“我也是這麼想的,總有一天,他會學會。”

人不跌倒難以學會走路,符合人的成長規律;人隻要不怕疼,就不怕摔倒。秋生不怕疼,除了自己的堅韌,還有母愛的支持。在母愛包圍下,孩子會快樂;在孩子每邁出一步所付出的汗水裏,含著母親的辛勞;在堅毅的目光盯著前方的背後,是母親無私的寄與和付出;孩子前進時,支撐著他的永遠是母親那雙溫暖的手。

素芬帶著秋生走了幾步,把手鬆開一點,讓它搖搖晃晃地挪動;在將要跌倒的時候用手扶他一下,秋生又繼續歪歪扭扭地向前。每一步是那麼地用力,每一步是那麼地堅定;力量可從鍛煉中增加,信心會在進步中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