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9(1 / 3)

25

秋生時常一個人感動孤獨,坐在門檻上,手托著下頜,呆呆凝望前方。他小小的年紀知道孤獨讓人自由,因為自己把自己束縛;能夠自我束縛的人,才能真正體會自我釋放的快樂。他有時想象自己如天空中的雲,自在的飄動,心無旁騖,那份恬淡讓人遐想。他有時想象自己如四處吹拂的風,自由的遊走,心無定式,那份逍遙讓人企望。他觀察那樹下的草,每一次看著要被吹倒,幾乎著地,又挺過來;原來它是在隨風舞蹈,展示自己堅韌的力量;他用腳踩在草的上麵,過一會兒拿開,令人驚奇的是,那些草又慢慢地把腰身挺直起來;又試一次,依然如是。草比不上花那麼美麗,花經人一踩就殘枝斷葉,不堪入目;草比不上樹那麼挺拔,樹被人一踩腰肢就折斷,不再直立。

草不如樹一樣貯立,

腳的踩踏

反抗也得不到應有的回答;

腳挪開

脊梁就如樹一樣挺拔。

它不像花一樣嬌媚,

隨風盡舞

也引不起眾人的關注;

可以給人的

永遠是翠綠。

它並不追求像樹一樣挺立,

它並不企盼如花一樣豔麗,

它隻期望在偉岸的高山上有綠色的印跡,

它隻渴望在綿長的河流邊有墨綠的裝飾。

素芬知道秋生想去上學,學校總找理由來敷衍自己。沒有辦法,權力在別人的手裏,權力是秩序的保障;自己沒有能力擁有權力,沒有辦法打破秩序,隻好成為這個秩序的受害者;秩序的公平取決於製定者的良心,秩序的不公平取決於執行者的操守;任何秩序都是保護一群人,犧牲一群人。秋生就是被犧牲者之一。她知道秋生在身體上有殘疾,心靈上不能殘缺;想讓一個孩子心靈上不再殘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放在孩子中間去,孩子的天真成為治愈自卑的良藥,孩子的爛漫慰藉靈魂的孤單,孩子的純潔成為製造歡樂的養分;想擁有一個完美的童年,最好有完整的陪伴。如果在教育上還是輸在起跑線,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是又慢許多嗎?如果秋生沒有知識,他今後的生活怎麼辦呢?人沒有體力,又失去智力,以後怎麼獨立生存呢?

素芬心裏一肚子氣,幾千年前有人提出有教無類的觀點,幾千年後的今天居然還有人不領悟;燦爛的文化沒人繼承會變成垃圾,輝煌的文明沒有人發展會成為包袱。作為一個專門從事教書育人的地方,學校怎能拒絕誠心求學的小孩?這樣的拒絕是一種擁有權力的炫耀;因它不是理性思索下的選擇,它不是情感訴說下的需求,它不是公正指引下的裁決。

她看見秋生正徐緩地朝自己的走來,趕緊迎上去,牽著他的小手。

“媽,為什麼要上學呢?”

她一下子蒙了。簡單的問題折射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的道理最凸顯人的智慧。

“上學會有很多的小朋友陪你玩,這樣你不會孤獨。”

“我不孤獨。”

素芬知道秋生不明白,孤獨讓人成為詩人,靈感來自寂寞的心田開出的花。

“那你就去認字,認不了字是文盲。”

“我能認字了,我不是文盲。”

“那去學知識。”

“知識是什麼?”

她又一下蒙了。深奧的道理會植根在淺顯的事情,淺顯的事情蘊藏著普世的價值。

“知識是智慧的一種表現方式。”

“不明白。”

“知識是維護尊嚴的一種工具。”

“不明白。”

“知識是技能的一種載體。”

“不明白。”

“技能可以人生存下去。”

“我還是不明白。”秋生愣了一下。“那我去學技能,不學知識。”

“胡扯。沒有知識,學習技能也不會很好。”

“我還是不明白。”小孩隔了一會兒。“那我先學技能,然後再學知識。”

“學知識的時候也能學技能。”

“那麼學技能的時候能學知識嗎?”

“能呀。”

“那知識與技能不是一樣的嗎?”

素芬這一下差點斷片。

26

“上學可以把人變得聰明。”

“什麼是聰明?”

“聰明就是我為人人。”

“為什麼呢?”

“隻有我為人人,才可能人人為我;有了人人為我,最有可能實現人生目標。”

“不是很明白。看來上學還是可以學得很多自己不知道東西。”

“是呀。上學可以把人變得智慧。”

“什麼是智慧呢?”

“智慧嘛?唉,智慧讓人開心。當你不開心的時候,問一問自己,是不是變傻了?”

“我現在就很開心呀。”

“那是因為你現在很小;等你長大成人之後,會有很多的煩惱緾繞著你。”

“隻要有智慧就能變得很開心嗎?”

“不完全是,還得有愛心。”

“哦。”

“還得善良。”

“哦。”

“還得有責任。”

“什麼是責任呢?”

“等你去上學就會知道。”

“那我還是去上學,讓自己變得智慧。”

“好呀,這就對了。秋生乖。”

“知識是從哪裏來呀?”

“知識是經驗來。”

“經驗又從哪裏來呢?”

“從生產和生活中來。”

“那為什麼我們這些人沒有那麼多有知識呢?”

“因為我們沒有正確的方法。”

“方法從哪裏來呢?”

“這就是為什麼要去上學!”

“你的意思是,上學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

“對呀,你上學可以學到方法,然後在生產和生活中獲得知識。”

“看來變成一個有知識的人得去上學。”

“對呀,上學還能學習到文化。”

“什麼是文化?”

“文化?有文化的人更受人尊重。”

“那我要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我要讓人尊重。”

“對了,那你要去上學。在學校裏有許多有文化的人,他們大都分都是上學學成的。文化不僅提升一個人的素質,還提高一個人的價值。”

“那好,我去上學。”

她知道孩子想去上學,隻是不想給當媽媽的添堵。保護孩子是母親的天性,為孩子謀發展是媽媽的義務。孩子還小不知道不讀書的壞處,幼稚不能成為孩子不去上學的理由;在貧瘠的土壤已經長不出豐碩的果實,在人的心田不接受知識的養分,那麼在精神的高原上會依然荒蕪;經濟的貧困用錢即時解決,思想上的蒙昧需要教育去開化。像秋生這樣的孩子,隻有讀書才可能體麵的生存;知識豐富人的能力,隻有擁有能力才能自強;知識豐富人的思想,隻有思想的獨立才能人格的獨立;知識深刻地鑄就人的靈魂,深刻的靈魂成就深刻的人生。

她盡管被李校長婉拒,仍不放棄任何讓秋生上學的機會;打聽到李校長從縣裏開會回來,就與弟弟一起拜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