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17(1 / 3)

111

張德財來這兒是為創造財富,擺脫窮困,結果幾乎一分錢不剩;張德財來這兒是為開闊眼界,視線是比原來寬廣,見識沒有一點增長;眼光隻讓人看得清,見識才讓人看得準。不是沒有努力,努力要有方向;不是沒有付出,付出要滿足別人的需要。人追求生活富裕的目標沒有錯,人渴求改變現狀的願望沒有錯,人與強者比肩的想法沒有錯,人想征服世界的夢想沒有錯;你想讓世界臣服你的腳下,先征服自己;你想征服自己,先改善自己的弱點,彌補自己的缺點;你連自己的弱點都改善不了,缺點也彌補不了,怎麼可能征服世界?一個人的弱點與缺點,是前進途中兩道鴻溝;如果你不能跨越它們,你遇著險峻的高山,覺得腳力不夠;你遇著湍急的江水,會覺得臂力不足;你在炎炎的烈日,抵不住它炙烤;你在寒冷的冰雪,受不住風雪將你冰凍;你要麵對如此多的挑戰,腳是否會戰栗?手是否會畏懼?精神是否堅強?意誌是否堅韌?人沒有具備戰鬥力之前,不要選擇遠航,不然會被風暴吞噬;人沒有變得成熟之前,不要孤身流浪,不然會被現實吞滅。人在麵對困難的時候,經常會有許多虛無的想象;一方麵為成功助力,一方麵給失敗安慰;想象總是美好,現實卻是殘酷;人在饑餓的時候,談論起美味佳肴,忍不住吞口水;兩人已有三頓沒有吃東西,為了吃飯,現在該怎麼辦呢?人在饑餓的時候做任何事都可以理解,生存壓倒一切;為生存而戰比為夢想去拚更重要,沒有生存,沒有發展!

孫曉提出來吃霸王餐,怎麼吃呀?沒有錢也能吃飯嗎?在他的帶領之下,兩人在一個小巷子找一個夜攤,要些酒菜,若無其事的樣子慢慢地品嚐起來;吃飽過後,孫曉對老板說:

“你認識我嗎?”

“不認識。不知道這位大哥怎麼稱呼?”敢於在別人麵前曬名頭的人,總以為自己的名頭值錢。

“我叫李明。以後你的這個攤就由我們來照著。”

“那好。兩位大哥就隨便給點。”如果沒有善良,可憐遇著可憐一樣產生悲劇。

“給什麼給。剛才不是給你說好的,你的攤以後我給你照著。”孫曉說著轉身離開。

老板迅急地抓住他,“不付錢不能走。”

“你拉著我幹什麼,快滾!”孫曉厲聲罵道。

“不付錢不能走。”老板大聲地喊道。

孫曉用另一支手,拿起桌子上剩下的酒瓶,直接向攤主的頭上打去;霎那間,此人的腦袋開花,血流滿麵。

孫曉二話不說,闊步離開;這有些嚇壞了張德財,緊跟著他身後;緊接著聽到了攤子那邊的哭嚎:“搶人呀!搶人呀!”

人們的良知被黑暗吞沒,悲慘的聲音漸漸地消失在黑夜的沉寂。人們的善良被揚起的塵土所遮蔽,無私的愛要想伸出頭,被無情的灰土生硬地蓋了下去。人們的正義抵擋不住呼呼作響的晚風,被刮到遙遠的荒地,在那裏與野花一起積蓄能量,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重回心中的田野。人的同情被邪惡的淫威所震懾,隻能一旁哭泣,企盼星空的明月把愛灑遍大地。良知常被人嫌棄,它沒有可以讓人伸手可以觸摸到的利益;善良常被歌頌,被人放在心底的角落,隻有遇著陽光才出來自由呼吸;正義的大旗總要有人扛起,常被吹得東倒西歪,給人更多的是象征的意義;同情老被人忽略,它的柔弱敏感總讓人想起眼淚;

眼淚總屬於弱者。

弱者不隻會掉眼淚,也製造淚水。

“我們還是去找工作吧?”

“不是我們沒有找工作,不是我們不願賣力氣,不是我們沒有盡力。現在的這個境遇,真的讓人反思。難道我們隻能在街頭流浪,不時地受到路人的嫌隙?難道我們隻能做冷血的魔鬼,不時地去吞噬樸實勤勞的靈魂?生活已經悲慘,難道還要繼續在可悲的人身上製造悲劇?其實我也不想那麼做,因為違背良知的生活不是通過懺悔就能幸福;生存不是傷天害理的理由,更不是肆意犯法的借口。”

“我們找一下熟人。”

“哪來的熟人?”

“王姐呀?”

“對,對,王鳳英。你怎麼不早說?”

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它的規律;有的人掌握知識的規律,成為學識淵博的人;有的人掌握賺錢的規律,成為有錢的人;有的人既掌握知識的規律又掌握賺錢的規律,成為既有知識又有錢的人。有的人掌握生活的規律,成為生活的強者;有的人掌握人生的規律,成為自己的哲人。

“王姐,為什麼有的人輕鬆就把錢給掙了,我們下那麼大力氣也賺不了錢?”

“是呀。特別那些有關係的人,沒有什麼本事,憑著爹媽的人脈,進好的企事業單位,拿著高工資,享受好待遇。我們卻隻有拚死拚活地找錢生存。”王鳳英繼續對孫曉的說。“世間有太多的不公,這是真實的現實;現實沒有絕對公平,卻有你爭我奪的殘酷。”

“王姐,請指一條明路。”給能人指明方向的人,不是長者就是智者。

“好。孫曉,我給你指一條路,你敢不敢走?”是非對人起著方向性的作用。

“沒有我孫曉不敢走的路。”一個人在生存麵前要有勇氣,不然人生至此就輸了。

“闖黑道,過著一種刀尖舐血的生活,你敢嗎?”人的生存建立在別人的鮮血上,生命不會長久。

“王姐,你真的是來涮我,我怎麼進入呢?”人聽著鮮血就興奮,天生是一個劊子手。

“你真的有這方麵的潛質。但在大陸不行,在大陸你混不出來明堂。在香港就不一樣,隻要你願意,我會安排你偷渡到香港,到那邊自然有人來接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