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額,這個有點難治(1 / 2)

“王藥小友請進吧。”李孝乾溫和的說到。

“嗯,好~好的。”王藥越過門檻走進了正廳,裏麵掛滿了名人字畫,陳列著玉器,琉璃一些極其珍貴的手工品,可是王藥無心欣賞,感覺渾身不自在。

講道理這是王藥人生中有著第二次感覺渾身難受的感覺,第一次是小學的時候幫別人寫作業被老師家訪的時候,他就像是這樣站在那裏手腳不知道該往哪裏放,十分的局促不安。而這次可不是老師家訪什麼的而被堂堂郡公邀請麵談,郡公他不知道是啥,但是人家是正兒八經的當今皇帝老兒的親戚啊。

“那個?李大人?哦不對,李郡公還是李老爺?”王藥真的不知道怎麼稱呼。

李孝乾笑著說到:“我兒和你是朋友,就叫我伯父吧。這番拘謹的樣子和你那天頗為不聽啊,現在才像個孩子。”

“那伯父叫我來有什麼事情?莫不是還是上次那首詩的事情?如果沒啥事情我就去找玉顏玩去了,自打那天我就沒出過家門,被我娘逼著看書,好想玩啊。”王藥苦笑。

”還是孩子心性,不過你隻說對了一半,我這次來的確是想問問你這首詩的名字是什麼,我想讓家裏的下人,找人把這首詩裱起來放在這這正廳中央,不知小兄弟可否願意。“李孝乾說到。

”那自然是願意的,不過名字嘛讓我想想,要不就叫少年誌吧。“王藥想了一下說到

”嗯,《少年誌》,可以,這首詩寫得是你們這樣的年輕人為了實現誌向寫的一首詩,《少年誌》的確不錯。“

”那另一件事情呢?“

李孝乾沒有回答,叫了下人沏了壺茶,拿上了一些橘皮,蔥,蒜,茱萸,薄荷,鹽之類的東西。然後叫下人全部下去了。

“王藥小兄弟喝茶。”

王藥看著李孝乾往茶裏將這些東西都放了個遍,王藥不由得感歎道唐朝人口味真的重。

“王喲啊小兄弟不放嘛?”

“不了,不了,我就放些薄荷吧。”王藥客氣的說道,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是什麼個滋味王藥真的不想品嚐。

李孝乾喝了口茶,然後做了個回味無窮的表情,慢悠悠的說到“王藥小兄弟,其實我是來找你看病的。”然後將自己術的假發取下,露出了光亮的腦門。

王藥剛喝下去的一口茶,差點沒噴出來,這郡公居然遭受了阿爾法禿襲,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王藥小兄弟,我的情況你也看到了,我的頭發已經掉的差不多了,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你是學醫的,不知道你有什麼辦法能幫我將這頭發再長出來。“李孝乾乞求道

王藥驚呆了,這毛病找他看,他現在也隻會看一些小毛病,脫發這玩意兒放到1400多年以後已很難治啊。

”這,伯父,講道理來說這不算是病,像我這樣才與父親學了一些醫術的人來說有些為難了呀。“王藥推辭道

”無妨,我這頭發在長安的時候就找名醫看過了,聽聞小兄弟是蘇州城有名的福醫,就想叫你來看看,看不出什麼也沒事的。“李孝乾說到。

”那好吧,我看父親給我看的醫書上說過發為血之餘,腎其華在發。不過我看伯父你麵色紅潤,氣息平穩也不像是腎虛之人,所以敢問您是什麼時候發現你開始掉頭發的。“王藥問道

”大概從我而立之年的時候開始的,那時候還在京城。“

”哦,那您感覺自己工作壓力大嘛,有按時休息嘛?“王藥繼續問道。

”在長安的時候唐朝剛建立不久事務的確繁忙,後來開始脫發,看了太醫說我休息不夠,也可能是壓力比較大的原因。“

”那您的祖輩有掉頭發的嘛?“

”令尊與大夫(爺爺)均無脫發的現象。“

”倒也是。”王藥若有所思,不過想想也是李孝乾和李世民是一家人,他們雖然不是一個父親,但是他們的爺爺或者爺爺的爺爺是一個人,這樣的話按遺傳學上來講李家一半人都要禿頂啊。想到當今聖上如果是禿頂的樣子王藥差點笑出來,然後繼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