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掉幾名影級強者,對方洲來說並非是什麼難事。
甚至可以說毫不費力。
以方洲超越六道級的實力,影級強者在方洲麵前,就好像一個剛從忍者學校畢業的下忍,麵對一村之影一樣。
別說反抗或者逃命了,差不多屬於一個照麵就能秒殺的水平。
由於方洲的直接介入,忍界大戰的進度被無限地加快。
七名重要強者的死亡,讓岩忍、砂忍聯軍,和木葉之間的戰力水平拉開了相當明顯的差距。
尤其是土影大野木和風影羅砂兩人的死,直接讓岩忍、砂忍聯軍的指揮體係崩潰。
在失去七名影級強者之後,木葉一方的戰力本來就要遠遠超出岩忍、砂忍聯軍,再加上後者的指揮體係也隨之崩潰,陷入巨大的混亂之中,就更加不是木葉的對手。
短短一個月之內,木葉主動發起了多達十一場大戰,不斷擴大戰果。
第一次大戰,僅僅隻擊殺了一名勉強達到影級門檻的枇杷十藏,但包括紫陽花、馬基等人在內的準影級,卻有五人陣亡。
而木葉,僅僅隻是付出了三名準影級忍者受傷和十一名上忍陣亡的代價。
隨著雙方戰力差距的進一步擴大,每一次戰鬥下來,木葉的損失都會更小,而戰果卻更大。
十一場戰鬥下來,岩忍和砂忍的聯軍徹底被擊潰。
至於那些雇傭而來的雇傭軍們,則是在第四場戰鬥結束的時候,就一哄而散。
畢竟,雇傭軍終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不可能會跟著一艘注定沉沒的大船一條路走到底。
看到大船沉沒的跡象,立刻脫身,明哲保身,才是“明智之舉”。
至於岩忍和砂忍,兩個村子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被木葉擊潰,剩餘的一小部分人裏,大多放棄了自己的身份,另謀生路。
極少數則是和當初的雲忍一樣,組成了遊擊隊,試圖給木葉造成一些麻煩。
但在大到不可彌補的實力差距之下,這種行為注定是徒勞無功的。
僅僅隻起到了微不足道的拖延作用,但並沒能給木葉一統忍界的行動造成什麼實質性的阻礙。
木葉四十九年末,隨著岩忍和砂忍正式宣告滅亡,木葉和火之國大名府也正式合並。
依舊由“大名”作為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而“影”則是軍事力量的最高領導人。
新合並的勢力仍舊以“火之國”為名,高層主要構成為原有的大名和其它貴族,以及木葉的名門望族。
最高的領袖依然稱為“大名”,沿用了過去的世襲製,由千手一族牢牢把持著。
而武力機構方麵,分為忍者部隊和武士部隊兩部分,前者由木葉忍者轉化而來,最高領袖依然叫做“影”,但卻不再是過去的“推選製”,而是由千手和宇智波輪流擔任,改為“世襲製”。
這一屆的“影”,依然是波風……千手水門,任期為五年,五年之後換由宇智波富嶽繼任,之後再以每五年為一任,在千手和宇智波之間輪換。
並且兩家已經確定將會進行固定的聯姻,每一代之中都選取順位靠前的繼承人互相聯姻,若是血繼限界的傳承不出現問題的話,將會通過這種聯姻的方式逐漸合並。
這也是某種妥協。
至於武者部隊,由於戰力方麵和忍者部隊相差甚遠,並不那麼受重視,交給了原本火之國的幾家大貴族輪流控製。
除了大名和影之外,金字塔之下的貴族階層再次細分,分別是“五攝家”和“九清華家”。
其中,五攝家全部是木葉的名門望族,分別是日向、奈良、秋道、山中,以及三代火影的猿飛一族。
五攝家的權利僅次於大名和影,不但在私兵的規模上不受限製,而且各自還有麵積不小的封地。
至於“九清華家”,則要比“五攝家”低上一等,封地的麵積小了一圈不說,私兵的規模也被限製在不能超過五百人這個數字上。
九清華家之中,來自木葉的名門望族數量就少了許多,僅有油***塚和鞍馬三個家族,其餘六個位置則均為火之國原本的貴族。
再往下,則是無數沒有封地或者隻有象征性封地,無權組建私兵,隻能招募少量護衛的小貴族,統稱為“臣羽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