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見怪不怪(1 / 2)

“華夏人建屋子不是都靠榫卯嗎?”

林陌的靈魂反問直擊網友內心,不少人都瞬間一愣,一時不知該如何接口反駁,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似乎哪裏不太對。

我們當然知道榫卯不用釘子,問題是你會嘛?

你才二十一啊兄弟,為什麼給人種啥稀奇古怪的技能包都開了的感覺?

消失了一天的網友“我就不服”此時又站了出來,扛起了對抗林陌的大旗:“榫卯是華夏文化的精髓產物,其中涉及了很多複雜的建築理念,你不會認為隻是簡單在木頭上打幾個對應的孔就叫榫卯了吧?有時候看起來容易的東西,做起來可就難了,我不覺得一個連帳篷如何拚接都搞不明白的人,有能力做出榫卯結構的房子。”

之後又有水友打出了彈幕,誠懇的表明態度:“這位兄弟雖然看起來和主播不太對付,不過說的有一定道理,而且榫卯技術其實很多地方還在運用的,比如我老家的很多老房子就是榫卯的,村裏很多人都懂這種技術,但它的根本問題其實是耗時耗力,想靠一個人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完成,幾乎不可能。”

此話有理有據,很多人都深以為然,大批不看好林陌的網友紛紛發言,有嘲諷林陌不自量力的,有好心勸他放棄的,也有純粹從技術角度出發,搖頭表示的確不可能的。

這東西同時需要技術和時間人力的支撐,不是單憑一腔熱血和興趣使然能搞定的。

林老爺刷了上百條留言,不僅沒有一絲不喜,反倒是越發樂嗬,直接扛著把斧頭和鋸子鑽進小樹林,邊尋找著合適的木材,順道和粉絲互動著。

“首先啊,榫卯結構早期並不完全算是華夏獨有的文化,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榫卯建築的記載,隻不過古代華夏的能人巧匠實在太多,將這項技術徹底的發揚光大,從而打上了華夏獨有的烙印。

至於有些兄弟說的耗時耗力我是認同的,當然此話是相對而言,需要辯證的看,咳咳,說起來你們都懂得,對於某些......可能算是比較有天賦的人來說,枯燥刻板的體力勞動那就不叫事。”

“......”

“......”

“......”

成噸的暴擊傷害直接通過大大小小的屏幕頃刻而至,紮進了上萬無辜觀眾的心。

“那些反複拿我支帳篷說事的我也勸你們長點心吧,作為一個常年學習研究古榫卯結構的年輕木工,我獨自支帳篷不熟練,很奇怪嗎?哎,百鬼夜行呐,總有人混在鬼堆裏,完了比鬼還高興。”

我就不服:“......”

周正咬牙切齒的攥著手機,恨不能把林陌從屏幕裏拖出來一頓胖揍,可他知道不可能。當然,即使能做到他也指定不會幹的,真動起手來誰揍誰壓根沒有丁點懸念......

還偏偏無話可說。

林陌說他是常年研究榫卯技術的,不會搭現代帳篷很奇怪麼?不奇怪啊!

但是,但是......你特麼常年研究個毛線啊!滿嘴跑火車的狗賊渾身上下細皮嫩肉的哪有一丁點經常幹活的模樣?

尼瑪,看的好氣哦!

不行不行,狗賊林陌到目前為止還沒什麼明顯的黑點,我得先緩一緩,換個思路再說。

......

順著外圍的山坡繞了半圈,林陌總共找到了兩顆枯死的樹恰巧連在一塊,也算它們運氣不好,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停止了生長。

“它們的運氣不怎麼樣,我的運氣就不錯了。”林陌拍了拍直徑三十公分左右直徑的樹幹,左右打量了一下,心情不錯:“兩顆都是櫸樹,屬於建築木材裏非常受歡迎的材料了,在明清時期也被廣泛用在家具的製作上,獨特的寶塔紋做出來非常漂亮。北方的兄弟們或許不大聽說過櫸木,在你們那裏通常被稱作榆木,所謂北榆南櫸,通常指的都是同一種木材了。”

舉起手中的斧頭,林陌看似隨意的調整了一下角度,噌的一斧頭下去,櫸樹的根部當即就被砸開了六七公分左右的深口。

緊接著是第二下,第三下......眼尖的網友嘴巴逐漸越張越大。

他們驚恐的發現,主播連續幾下斧頭劈出來的痕跡,用肉眼看幾乎完全連成了一道!這力道、這精準程度......見鬼了!

哢嚓。

大樹轟然倒下。

很快第二棵也落得了同樣的命運。

就在水友們疑惑林陌會如何把木材運回營地的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錯了,錯的離譜,巴不得狠狠給自己一巴掌才好。

怎麼會有如此幼稚的想法呢?

也不看看砍樹的人是誰?怪力林啊!賽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