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隻夠愛一人。
我叫城南。出生在西北的一個小城市,家中有三個姐姐,就我一個男孩子,我排行老四,最小,也是我們家老幺。
她叫城北。出生在西北的一個小城市,家中就她一個女孩子,她也是她們家老幺。
我出生於一九九七年農曆十二月初二,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臨河市,為什麼會是在內蒙古呢,原因是當時計劃生育,又正值西部大開發,老家當時是山高路遠,靠天吃飯,而且處於西北內陸,我的父親,在他從小的時候大概十三四歲就出去闖蕩天下了,跟著泥瓦匠大工去學手藝,跟著那些大工跑跑腿,端茶遞水,送飯,啥的,什麼都做,學了好幾年,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手藝,當時,聽十裏八鄉的人說,父親蓋房子砌牆的磚頭時,是一條直線,就像當兵的走正步一樣整齊,父親認識母親是在老家,他們各自的家離得挺近的,差不多三四百米左右。父親和母親的愛情,大概也是指腹為婚的婚姻,
母親是一個很能吃苦的女人,一個人,拉扯我們三個孩子很是不容易(二姐從小到小學五六年級是由奶奶帶大的)。母親在生我的時候很瘦,但是,生完我之後就胖了,可能是坐月子的緣由,長大後,大姐經常說,老媽當時就沒喂過我一口奶,全讓你吃上了。大姐是比較早熟的孩子,懂得幫助母親帶孩子,小的時候我家附近有一個農莊,那是估計有成千上萬畝地,全是機械化,一畝地幾百米哪一種的。母親就經常忙完家裏的莊稼後就去哪裏打工,我小的時候也去過,第一次去和幾個小夥伴,人家覺得我們小,不要,因為要趕早,我當時個子不高,沒長起來,農場主一看就知道是小孩子,不要,沒辦法,在農場附近騎著自行車亂轉著,八點多,有一家農場主說:工價低一點,去不去?問我們幾個,我們當時就說,行哩。剛開始幹時也是比較好奇,速度很快,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幹了不到一會就感覺很是辛苦,但轉眼又想到,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掙錢,就不由得又有了力氣,七歲,還是八歲吧,第一份工。母親一般每次去打工之前起的早,五六點,我估計她是從二十多歲一直到現在還是一樣,每天都是六點多。母親每天早晨起來後都要燒雞蛋湯讓我們喝,每人必須一碗,喝不完不行,三姐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就沒喝過完整的一碗,吃飯也是,從來不超過一碗飯。二姐飯量也不是很多,但是比三姐好多了。大姐還行,我最能吃,隻要是母親做的燜麵,我都能吃三碗。(燜麵,是中國中部和北部地區的特色傳統麵食小吃,流行於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北京等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又稱為蒸麵、鹵麵、爐麵、壚麵、烀麵、糊麵。)每次母親做燜麵我老早的就去廚房把桌子擺好,然後就開吃了,每次能吃兩三碗,從我會吃飯開始,到現在二十多歲,十幾年了,基本上一周就有四天五天的時間每天都有一頓燜麵,吃了十幾年大概是吃不膩。小時候家裏是土房子,西北地區冬天也是冷,盤的火炕,每次睡覺,和三姐爭奪炕最熱的地方,甚至於大打出手。我小的時候也很頑皮,經常和老姐打架,二姐老是喜歡和我對著說話,或是冷嘲熱諷,大姐和我這小屁孩存在年紀問題,人家幹脆不搭理我,於是就每天跟著三姐的屁股後麵瞎逛,三姐性格開朗,是很有主見的人,個子不高也不是很矮,大姐個子是三姐妹中最高的一個,二姐是最矮的一個。我和二姐打架不計其數,前麵也提起到,她是被奶奶帶大的孩子,大概在我懂事前就沒見過她,小學五六年級,她被奶奶帶到了我家,第一次見她是在放學後,看到家裏有人,奶奶也在,父親好像也在,她看到我之後就躲在了奶奶的身後,我當時問母親她是誰?母親讓我叫姐姐,我當時就一溜煙跑出門玩去了,當時對她的印象就是她的臉紅撲撲的,後來長大後才知道那是高原紅,很是好奇。過了幾天,奶奶回老家走了,沒帶二姐,我估**奶是偷偷走了,害怕二姐哭鬧個不停,當時二姐哭了好久好久,畢竟她是奶奶帶大的孩子。二姐從小就更懂事,她最大的優點就是細心,很是細心,從小到大被鄉裏鄉親的街坊鄰居們誇讚。當然,我就沒有。作為老幺的我,從小到大是哪都敢去,淘氣的不成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