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令門占領劍盟時,廢了各嶽掌門的武功,劍盟恢複之後,各嶽也相繼擇了新主,隻有西、中兩嶽,因為慕容華與魏中興領門眾前往北疆,所以才拖了下來。如今討伐禦統皇帝不能群龍無首,慕容華既然回來了,確定掌門一事也就刻不容緩。
雖說華山掌門不比劍盟盟主,華山不過是五嶽劍盟的一支,但畢竟慕容華頂著“禦統十星”的稱號,跟各派如今的中堅力量也有交情,所以若是尋常時候,他繼任之時想必是高朋滿座的。然而以眼下緊張的氣氛,可沒法讓人抽出身來祝賀他。
青雲之外,華山之巔。慕容華在這裏,當著七百餘名華山弟子,接過太華印繼任掌門。仿佛眾望所歸一般,隻聞擁護之聲,未見不服之人。
他慨然說到:“諸位華山同門!禦統皇帝以《討武詔》顛倒是非,天下武林勢必要替天行道,皇武一戰在所難免。我慕容華慚愧,繼任掌門第一件事,便是帶著各位離開華山,南往衡山,因為隻有在荊湘,我們才能和各派互相支援。生死一線之下,唯有眾誌成城才能克敵製勝!”
“謹遵掌門號令!”七百餘名弟子異口同聲。
隨後他將身後‘劍隱’輕顯,赫然立於華山之巔,在青雲之上指著天說到:“我慕容華向天起誓,扶道路上,必與華山生死與共!”說完,便命眾弟子收拾行裝、兵器、武籍、盤纏,自己帶著太華印,準備舉眾向南。
慕容華十分靈敏,知道禦統企圖誅殺群雄,又得知了《討武詔》的內容,便明白了禦統對此事預謀已久,而四大軍域的設置,如今看來,顯然是打著戍邊的幌子,為剿滅武林做準備。雖然他並不知道禦統的部署,但他也深深地明白,此刻隻需禦統一聲令下,四大軍域便能從東西南北四方,把西海、西蜀、齊魯、中原、荊湘等武林門派相對集中的地方,圍起來慢慢獵殺。而如果北方各嶽不往南撤的話,便會直接與北疆軍或者東藩軍對上,毫無意義的葬送五嶽劍盟的有生力量。
各派之中,唯有慕容華嗅到了禦統的動作,他也率先向各派提出了半戰略性的行動,將自己要領華山門眾前往衡山的事,以及自己的這番分析,書信給了其他三嶽以及靠北的太行山、落霞澗等門派。既是希望他們做好南遷的準備,也倡議他們在荊湘境內同諸派會和,避免單獨與各軍域主力作戰。雖然這樣做並不足以讓他們有勝算,但武林各派如今也隻有團結圖存了,若是被各大軍域的人單獨吃掉,那武林就真的命懸一線了。
過了沒到兩天,四嶽就已經先後上了衡山。
在這非常時刻,任何劍盟弟子都清楚,這個時候不可能再讓盟主之位空著,而南嶽掌門南陽明也早就在祝融峰上布置好了武場,為鎮嶽尚方決出新的主人。
南陽明上前一步拱手說到:“我衡山有幸能接待劍盟所有門人,明人不說暗話,今日將諸位邀上祝融峰,不為別的,就是要為我五嶽劍盟決出新主。自嶽盟主死後,我們已經共同議事近七八年了,如今天下大勢當前,要做大事,我劍盟不可沒有盟主!”說完便遣力將劍匣一開,連同劍鞘一同懸空,隨即凝力將劍從劍鞘禦出,將它猛地栽到武場中央。那劍刃兩側皆有五個印章似的細致圖紋,乍一看極難看出,其中一個圖紋跟那太華印的圖章一模一樣。
慕容華凝視著那劍若有所思,沒有說話。泰山掌門何振東上前仔細打量了兩眼,說:“南掌門還算是有心人,這麼多年了,鎮嶽尚方竟然一塵不染。”
恒山掌門吳銘北域麵帶譏諷的笑道:“才當了多久的掌門,有他什麼事兒?”
魏中興對這三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好印象,也深知自己的文韜武略都不及慕容華,於是上前建議:“武林有倒懸之急,諸俠有飲血之恨,我看我們沒必要走‘武決’這種過場。論武功,慕容華是兩年前的禦統十星;論勞苦,從關外到北疆,都是他領著眾人衝在前麵。”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何振東收回了脖子,眼睛轉向魏中興說道:“魏掌門,你這話可就不對了。首先,且不說兩年前我們並沒有參加武道遺珠會,單是這兩年的時間,也足以重新論人了吧?再說關外和北疆兩戰,有人出戰也得有人留守,你和慕容掌門不在的日子,兩嶽之事有什麼要緊的,不得我們幫忙照看嗎?總不能說留下的人就沒有功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