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開業(2 / 3)

三家鋪子的掌櫃頗費了些功夫才找到,一個是錢王氏介紹的,還有一個是代大廚介紹的,另外一個,則是忠伯引薦的。

國公府自是也有鋪子和莊子,府裏沒有當家主母,齊慰又常年在外,祖上傳下來的產業便交給忠伯和另外兩名老人兒管著,忠伯幫忙引薦的這位,姓宋,十二歲便進鋪子做學徒,二十五歲做到掌櫃,三十五歲那年,齊慰帶兵在邊關,天氣寒冷,缺衣少藥,宋掌櫃籌集了大量藥材,親自送往邊關,到了邊關之後,恰好遇到韃子偷襲,宋掌櫃九死一生,斷了一條腿,回來後便把掌櫃一職交給了徒弟,平素在家裏養養花,逗逗鳥,過上了田舍翁的日子。

也不知忠伯是怎麼說服他的,總之,宋掌櫃給顏雪懷做了大掌櫃,每天讓人抬著,又是去碼頭,又是去鋪子,忙得不亦樂乎。

開張的那日,幾乎整個京城數得上的酒樓全都派人來了,沒辦法,開酒樓的就不能沒有酒,否則還叫什麼酒樓啊,如今能賣的酒,就隻有兩家。

沒錯,隻有兩家。

為什麼呢,陳家是官酒,無論是玉壺白還是其他的,都是官酒,官酒在衙門開設的酒榷裏售賣,各地、尤其是受戰亂影響而田地荒蕪顆粒無收的北方,是此番禁酒最嚴格的地區,這些地方的官方酒榷率先設立,陳家酒坊的產量再多,也隻夠官方酒榷的,所以陳家的官酒隻在酒榷售賣,酒榷限量,上麵配送多少就是多少,想要多屯一點?對不起,你是不是想要走私,走私酒水和鹽鐵是差不多的重罪。再說,陳家是官酒,人家也看不上這一星半點的小買賣。

而另外一家歐陽酒坊,則是從陳家官酒裏分出來的,他們隻供軍隊和邊關,同樣,歐陽酒坊也沒做著京城的生意,他們倒不是看不上,而是顧不上。他們一直依附於陳家,現在忽然自己操作,一接就是給軍隊的大單子,歐陽家忙得腳不沾地,雖然京城的利潤高,他們也顧不上了。

還有一家則是紹興陸家,陸家做的是黃酒和花雕酒,清河宴是白酒,兩邊各不相幹。

於是,京城的普通百姓,能喝到的酒,就隻有清河晏和陸家的黃酒花雕酒。

三家酒鋪開業的第一天,黎寶淮從清水鎮運來的酒,顏雪懷隻讓擺出來一部分,即使如此,來進貨的騾車驢車,還是絡繹不絕。

就連李綺娘也在發怔,她從記事起,家裏的食肆就沒有拿著銀子買過酒。

各個酒坊會說盡好話,把酒放在食肆和酒樓裏代賣,賣完結帳,賣不出去或者不好賣的,直接讓人接走。

像現在這樣,開酒樓的,拿著真金白銀來買酒的,李綺娘還是頭回見到。

她尋思著,李老爺子若是知道如今開酒樓還要拿銀子買酒,說不定會氣得從棺材裏跳出來,一定要說這生意沒法做了。

顏雪懷的眼珠子卻一直在滴溜溜亂轉,她在提防著官府的人。

禁酒令在大魏是頭一回,她找柴晏問過,前朝有過禁酒令,有一個朝代,禁酒禁了幾百年,要喝酒隻能在官酒榷裏買到,高價重稅。

現在大魏朝能對外開出幾張酒牌子,除了官酒之外,還能自己開酒鋪賣酒,朝廷一定也在觀望,萬一那些官大人們覺得,酒賣得太多,同樣在浪費糧食,一堆折子遞上去,朝廷說不定就會改變現有的政策。

所以顏雪懷小心翼翼,一早就讓人寫了大紅紙貼出去,限量!

酒樓有酒樓限定的數量,零售有零售限定的數量。

進貨多?

可以,先交訂金和第一批酒款,拿一批走,餘下的以後拿貨。

果然,第二天的廷議,便有人說起清河宴的事。

雖然一次就開了三家鋪子,但是限量,也正是因為限量,即使賣得再多,與以前酒坊林立的情況也是不同,銷量少了,產量也少了,消耗的糧食當然更少。

京城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京城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有資格參加廷議的幾位堂官都在點頭,稱讚皇帝聖明。

禁酒令和那四張酒牌子,經此之後,便是真真正正的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