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烏斯藏——拉薩(1 / 3)

“太孫殿下!此戰我明軍大獲全勝,全殲烏斯藏叛軍。斬敵酋朗嘎、止貢二人。繳獲皮襖八千套、弓弩三千副、箭矢一萬支、犛牛一千五百頭、戰馬一萬匹,最重要的是確保了後方的安全!”

楊士奇拿著賀連成呈上來的戰報,滿臉笑容的讀給朱瞻基聽。

而朱瞻基則是微微一笑,而後讓李蕙玉研墨鋪紙,準備給朱棣書寫請功的劄子。

“臣朱瞻基,問陛下聖躬金安:

大父在上,孫兒此番四川之行。見戰事緊急,心中頗有建功立業之所望。故擅用旗牌,調度諸衛軍於金川縣設伏。幸仰大父之天威浩蕩,孫兒此番大捷於金川縣。

金川縣一戰,四川總兵官、都指揮使劉真當居首功,另有重慶衛指揮使賀連成、成都後衛指揮使高純者,勇略有加、殊有戰功。四川布政使胡廣,盡心於我大軍後勤之事,亦當嘉也。

前鋒將官金鄉侯王通、同慶侯火真、武城侯王聰者,或突進千裏立不世之功、或安定後方救孫兒於重圍。此功者,更當獎也。”

朱瞻基寫到這裏,立馬又拿出兩頁紙來在其中一張上繼續寫到“淇國公丘福大帥,用兵有方、進退有度。孫兒倚大父之寵,使淇國公奔命於康定都司、金川縣城之間。

此戰之首功,當乃淇國公矣。”

朱瞻基寫完又拿出另一張紙,思索半刻便繼續下筆寫到“淇國公丘福貪圖功勞,孫兒不過征求其戰事之意見。淇國公便誘孫兒以身涉險,以全其立功之事。

此戰之艱,孫兒幾度被困於金川縣。終日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夙不願食、夜不能寐。感大父之寵、父親之念,以淚洗麵恨不能早日回京。

孫兒於此叩首再叩首,望大父詳查!”

朱瞻基寫了一份陰陽奏章,至於,交上去哪一份就全看丘福的態度了。

“傳淇國公、武城侯、劉指揮使、金尚書等人來孤這邊,孤今晚要設宴給諸位將軍接風洗塵。”

朱瞻基放下紙筆,然後將手中的兩份劄子都遞給了楊士奇。

楊士奇略微瞟了一眼,然後二話沒說就跑去聯係眾將了。

半個時辰後。

朱瞻基滿麵紅光的坐在上首位的椅子上,拉著身旁的淇國公丘福一邊喝著果酒一邊談天說地。

旁邊的王聰、劉真、楊士奇、金忠四人,看著朱瞻基那虛偽的笑容不禁感到有些作嘔。

“淇國公真是我大明朝之肱骨大將,區區彈指一揮間便輕鬆的殲滅了叛軍。

那首詩是怎麼說的來著?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淇國公當真是寶刀未老,還頗有少年英雄的那番英姿颯爽呀!”

“誒~不敢當,不敢當。太孫殿下切莫要折煞了臣,臣已經是不惑之年,當不得如此之誇獎。依臣的想法,太孫殿下才是真正的少年英雄呢!”

“淇國公可不要這麼說孤,孤聽了可是會驕傲的呢!

對了,這首詩裏的黃須兒,是漢丞相、魏王曹操之子曹彰吧?孤當時閱覽典籍,也看了不少兩漢史書呢~”

朱瞻基這小話兒一出口,楊士奇就感覺到了有些不妙。

依楊士奇對朱瞻基的了解,這小王八蛋隻要是談起史書詩詞,準是要拿話兒開始點你呢。

“曹彰這個人,頗有勇略。曹操也是喜愛的不得了,直呼吾家黃須兒乃不世之將也。

還有他弟弟曹植曹子建,文采斐然亦被曹操寵愛萬分。

不過最後呢,漢丞相、魏王之位,還不是傳給了曹丕曹子桓?”

朱瞻基看似惋惜的歎息了一口氣,不過那雙炯炯有神得小眼睛止不住的往丘福身上瞟。

“這小王八蛋挺會嘮嗑啊?”丘福在心中暗罵了一句,然後十分諂媚的一笑道“那曹子桓乃是嫡長之子,若是曹昂還在便輪不到他。不過曹昂既湮於宛城,那曹家大業不傳給曹丕還能傳給誰呢?”

“而且魏文帝曹丕之子,即魏明帝曹睿也是少有文才、博通軍事、美姿容而有威儀,甚得武帝之喜愛。”

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楊士奇突然插了一句話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