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遼東——歲月忽已晚(1 / 3)

“孤剛才不是在作秀,是真的有些難受罷了。”

朱瞻基安排完事情,便坐在一塊石頭上麵發呆。

偶爾跟身旁的李蕙玉和也先嘮上一句磕,排遣一下內心的焦慮之感。

“妾知道郎君的心思,畢竟之前不管是深入高原還是北征蒙古都是軍隊和軍隊之間的戰爭。像是這次遼東之戰,涉及到百姓的戰事郎君還是頭一次呢。”

“可能有些矯情了,但是第一次看見百姓因為戰爭而國破家亡還是很難受的。”

“太孫殿下悲天憫人,此種情懷也先佩服。我們草原之上講究的就是一個以武為尊,對這種事情一向是不看重的。我也先更是率部戰韃靼、破亦力把裏,所到之處從未憐惜過百姓之生計。今日見太孫殿下之情,方知以前是也先魯莽了。”

“其實遼東之地倒還好,畢竟是咱們大明帝國的國土。任何反叛者都是意圖分裂大明帝國,孤以平叛的心態在道德的製高點上還沒有多難受。

不過以後若是去了南洋那些地方,出了大明帝國國境打仗。再看見這種狀況,孤真的就不知道應該怎麼想了。

俗話說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咱們有能力去開拓土地、去打下子孫後代生活的地盤是無可厚非的。而那些國外土地上的原住民,反抗咱們的行為亦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孤不能要求大明帝國一直不向外擴張,那樣對大明帝國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孤想要的是,建立一支有紀律、有人性的大明帝國軍隊。

孤想要以後大明帝國的軍隊所到之處,不擅殺百姓、不劫掠地方。

可是孤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各種原因之下咱們大明帝國的軍隊似乎在軍紀方麵都有些欠缺。咱們太孫六衛親軍還好,你若是去別的軍衛看看就知道孤所言非虛了。

今日聽聞女真人野蠻行徑,孤就不由得想起咱大明帝國的軍隊了。”

建立一套有效的紀律製度,朱朱瞻基已經想了很久了。

但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這個時期的軍隊你像建立後世軍隊那種紀律肯定是不行的。

打一個比方,比如後世的一支軍隊駐紮在雲南的山中。所有的工資、物資在先進的技術下都可以及時且足額的發放在每一個軍人的手上,這樣這支軍隊在得到了保障之後便會形成更純潔的價值觀。

軍人們得到了正規來源的、足額的回報,不需要去通過非法的、劫掠的手段去維持生計。那軍人們便會形成一種不可百姓開槍的價值觀,一種軍人的風範。

而現在大明帝國的雲南,如果一支軍隊進駐在深山裏。物資與糧餉的補充很少,軍官還可能貪墨一些。軍士們得不到正規來源的生活保障,就隻能通過戰爭當中的劫掠去獲取回報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將領都默許軍隊在打了勝仗之後肆意搶劫的原因了。

太孫六衛人沒那麼多,也在朱瞻基得掌控之下。

朱瞻基和他的親軍護衛團,可以隨時監控太孫六衛的軍餉、物資的發放情況。保證每一個軍士的生活來源,才可以要求軍士們以更高的價值觀去看待戰爭。

總得來說,朱瞻基這不是聖母也不是矯情。就是穿越者的後世價值觀與當下的價值觀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這是一個穿越者不可避免要麵對的事情。

朱瞻基無法將他後世的那套成熟的價值體係強加於現在的大明帝國,而朱瞻基又看不慣現在大明帝國的許多價值體係。

可奈何?奈若何?

朱瞻基迷茫了。

“郎君不必感懷,郎君乃是真龍之身更該考慮的是天下之大事而不是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郎君你可以多想想,你會為天下百姓做些什麼好事而不是做了什麼惡事。下西洋、邊關策,哪一個不是為天下百姓創造了更好的生活?

郎君有這個時間去傷春悲秋,不如想想在戰後如何能讓女真百姓獲得更好的生活。如果可以一舉創造未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寧,那今日的戰亂便也是值得的。”

李蕙玉的話有些大逆不道,不過朱瞻基聽在耳中感覺豁然開朗了不少。

也先更不會去糾結李蕙玉話中的敏感之語,他反而是很認同李蕙玉的話。

“蕙玉有心了,剛才是我想的太多了。”

朱瞻基起身撣了撣衣服上的灰塵,從新收拾好心情麵露笑容的說道“還是去想想現在的當務之急吧,創造遼東未來的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蕙玉你去安排一下,讓軍士們多去幫忙。拉進女真百姓與咱們大明帝國軍士之間的關係,等到日後咱們統治遼東的時候也會更順利。

還有建立個臨時市場,讓那些女真百姓用他們的酒肉去跟軍士交換糧食與布匹。命令護衛團,嚴格監督交換時的公平問題。若是有軍士仗勢欺人或者女真百姓以次充好,都給我拿下再說。”

“妾明白了。”

李蕙玉這便要去執行朱瞻基的命令,而朱瞻基又叫住了李蕙玉說道“還是蕙玉好啊,我這些年若不是有蕙玉你陪在身邊那可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朱瞻基說著話,眼神直勾勾的盯著李蕙玉。

李蕙玉看見朱瞻基那火熱的神色,不禁羞紅著臉說道“郎君怎地突然作那小女兒態,要知道現在還在打仗呢!

若是郎君再調戲於妾,妾可就要生氣了!”

“好了,好了。丫頭你趕緊去辦事吧,小心孤打你的板子!”

朱瞻基這邊從傷春悲秋中整理好了心態,茶啊衝那邊的張輔卻又開始搞事情了。

“李將軍,看孟特穆的攻勢似乎已經開始放緩了。定是徐景昌將軍還有陳懋將軍開始襲擾孟特穆的後方了,咱們趕緊趁現在加固茶啊衝的城防。”

“是。但是......有加固城防的時間,不如幹點別的事情。比如......出城偷襲孟特穆的軍營,配合徐、陳二位將軍圍剿孟特穆的糧草大營。

如果可以一舉在茶啊衝殲滅孟特穆的軍隊,相信太孫殿下也會十分高興的。”

李思誠說完給了陸鳳倫一個眼神,陸鳳倫得到信號之後立馬出言說道“末將也讚同李思誠將軍的提議,一味的被動防禦可不是長久之計!”

“是啊如此被動的防禦,可是立不了大功的。英國公難道想要看著其他的將軍們立戰功、受封賞,然後咱們在茶啊衝這邊吃箭雨、忍刀槍的。”

李思誠循循善誘,想要張輔帶著他們出城搞事情。

李思誠與陸鳳倫這樣說倒不是有什麼壞心眼子,隻是非常渴望立功而已。

他倆在得知大明帝國準備於遼東設置府縣的時候,就想著如何立功了。

“老陸啊,以咱倆現在的資曆進入大明帝國可不行。必須立下足夠耀眼的功勞,封得公爵世襲罔替才行!”

這是李思誠對陸鳳倫說的話,而陸鳳倫呢也是很讚同李思誠的想法。

“李思誠將軍!請不要擅自改變太孫殿下的計劃,萬一沒有立下功勞反而招惹太孫殿下的不快可就不美了。”

張輔吃一塹、長一智,自從飛雲山大戰過後他就不敢違逆朱瞻基的命令了。

當然了,朱瞻基也不是那種昏庸的人。他知道聽取將軍們合理的意見,也放權給將軍們在戰場上自主行事。但是呢,現在的戰局還沒有超出計劃之內。

如果張輔現在隨便出擊,搞亂了朱瞻基本來很完美的戰略部署。張輔不敢說朱瞻基會擼了他的指揮使之官職,但是以後張輔肯定不會被朱瞻基所信任了。

“嗨呀,李思誠將軍這不是隨口一說嘛。”

陸鳳倫見氣氛尷尬,連忙出言打岔。

“末將聽說太孫殿下帶著那個也先去奇襲水達達了,不知道太孫殿下為何帶著那個蒙古人呢?

末將感覺英國公才是太孫殿下的親信之人,怎地太孫殿下寧可讓那蒙古韃子跟隨左右也不願意帶著英國公呢?”

陸鳳倫話中挑撥的意思很明顯,其目的就是激張輔主動出擊。

張輔那裏會上陸鳳倫的當,裏麵義正嚴詞的說道“也先將軍的第六衛都是精銳輕騎兵,本將軍的第二衛都是火器部隊。

奇襲敵後這種事情,明顯是也先將軍的部隊最好吧?”

“誒,要是英國公能統率第六衛就好了。

不過也沒關係,末將相信以英國公的能力率領第二衛也一樣可以立功哦。”

陸鳳倫沒頭沒腦的來了一句,張輔聞言立嗬斥到“陸鳳倫將軍,慎言!”

陸鳳倫這話的意思是,朱瞻基選擇也先統率第六衛的騎兵而張輔隻能統率第二衛的火槍兵。

戰場之上,隻有騎兵才能主動出擊且建功立業。而火器部隊,都是被動挨打的角色。

然後激一激張輔,讓張輔挑戰一下帶著本應該用於被動防禦的火器部隊主動出擊。如果火器部隊都能出擊立下戰功,這不就更可以證明張輔的能力了不是?

李思誠聽著陸鳳倫的話,心中想宰了他的想法都有了。

“英國公千萬不要往心裏去,陸鳳倫將軍這是隨口一說。”

“隨口一說最好,不要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就行。

記住了,以後在太孫殿下麵前可不要隨便亂說話。隻要你二人用心辦事、聽話辦事,太孫殿下是不會虧待了你們的!”

張輔說道這裏,突然話鋒一轉、眉開眼笑的說道“不過嘛......咱們雖說不能主動出擊,但是用些計謀拖住孟特穆還是可以的。

今日晚上本將軍會給陳懋將軍與徐景昌將軍去個信兒,讓他倆明日不要進攻孟特穆的後軍大營。吸引孟特穆集中全部的軍馬進攻茶啊衝,待其打了一天人困馬乏的時候就看你倆的了。

你二人現在去挑選精銳軍士一千人,晚上從城後繞小路出去。

正常來講孟特穆會留下一支預備隊在夜間防備偷襲的,不過現在孟特穆著急打下茶啊衝。在看見陳懋將軍與徐景昌將軍突然間不來騷擾他的時候,肯定不會想著咱們有什麼陰謀、而是第一時間投入所有的部隊攻城。

這樣的話打了一天,孟特穆的全部軍隊都會非常勞累。晚上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預備隊進行守夜工作,咱們的機會就來了。

想要大舉夜襲肯定不現實,孟特穆再怎麼樣也會構築足夠的營壘防禦工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