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遼東——蕙心如玉(1 / 3)

故事的真實性不用考慮,朱瞻基要的隻是故事的影響力。

朱瞻基有豐富的營銷號知識儲備,忽悠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都不在話下。更別提現在大明帝國的這幫人了,忽悠起來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殷商東渡記》,朱瞻基已經躍躍欲試的想好下一期《新邸報》的頭版頭條了。

朱瞻基一回自己的大帳,就把所有從古堡當中拿出來的資料全部封存了起來。除了他和李蕙玉以外,任何人不準出入大帳、也不準去看這些資料。

“蕙玉,想想這個故事該怎麼編。”

朱瞻基想了半天,感覺似乎沒有什麼靈感。於是乎朱瞻基看了一眼身旁正在翻越資料的李蕙玉,隨口就問了一句出來。

“郎君是要編一個殷商大將攸侯喜渡海,然後發現了許多財寶的故事嗎?”

“呦嗬,我還沒說你就知道了?”

“郎君的心思不難猜測,不就是為了下東洋找一個借口麼。

現在下西洋計劃正如火如荼,而東洋方麵卻鮮有船隊願意去。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南洋、西洋那邊數十個國家有著......郎君那個詞是什麼來著?

對,市場。那邊有著巨大的市場,足夠吸引商賈們去追逐利益。

而東洋這邊隻有朝鮮國與倭國兩個小國,費勁巴力的組織船隊去經商卻賺不到太多的錢財。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商賈們看不到利益,自然不願意前去。

而一旦有了殷商東渡這個說法,或者說是噱頭。商賈們肯定會有動心的,到時候引導商賈們和他們背後的王爺、勳貴組織一個大船隊下一次東洋。說不定會有什麼意外之喜,也能讓國朝獲得不小的收益。

而就算是下東洋計劃一無所獲,國朝也是不吃虧的。反正下東洋的所有支出,都是那些王爺與勳貴們承擔的。說不定那些王爺們因為這個計劃賠了些錢財,也好讓國朝更容易的去對付他們呢。”

李蕙玉以為朱瞻基隻是要借機會去削弱那些藩王罷了,畢竟現在的古人可不知道什麼是美洲新大陸。

但是朱瞻基可不是要去對付那些藩王,朱瞻基是真真正正的想要去開啟一個地理大發現的新時代。與其把這個機會讓給西洋諸國,不如讓大明帝國來開啟世界史的新篇章。或許中華民族開啟的大航海時代,會跟西洋人開啟的大航海時代有所不同呢。

單說黑奴貿易,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歐洲諸國的那些人口,在占領了一片新大陸之後所能移民的數量也就是百萬量級的而已。

一百萬人占據了千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之後,許多社會工作是缺人的。你不賣黑奴承擔一些社會工作,這個社會是無法正常運轉下去的。

而大明帝國一旦發現了新大陸,再引進了玉米、紅薯這些高產作物之後。估計本土的人口能夠達到一億級的數量,而這樣的人口基數往新大陸移民肯定會達到千萬級的數量。

千萬級數量的人口,足夠承擔社會運轉所需要的一切工種了。大明帝國占領的新大陸,或許還會需要從非洲購買奴隸或者雇傭本地的印第安土著。但是這個數量,肯定是要比歐洲人少的。

而且對於美洲本地的印第安人來說,或許也是個好事。

中原人與歐洲人最本質一點的區別,就在於“傳教”。歐洲人是打著傳教的幌子,你印第安人不管是信還是不信我都要弄你。而中原人去普及的“儒教”,你要是真信我可以不弄你。你不信,再弄你也不遲。

歐洲人往新大陸移民,可能多說一次也就千把的人。這幫移民看著周圍十萬多的印第安人,那不怕才怪呢。怕了,那就要弄他們。弄了,就要斬草除根的弄。

而中原人的一次移民數量,少說也得是萬人級別的。這幫中原人去了新大陸,倒真不一定怕那些印第安人。不怕,就不會弄他們。反正都是黃種人,先給你傳傳儒家思想。你要是信了,給你個“漢籍”拉倒。你要是不信,再用暴力手段同化你也不遲。

“蕙玉今晚陪我熬夜,一定要把故事的大綱寫出來。

然後派人快馬加鞭的去南京,把故事大綱送給邸報司。讓那些文人給我潤色潤色,等這邊的戰爭一結束就發布出去。”

“要說編故事,尤其是編這種忽悠人的故事。妾倒是有一個人選,可以勝任這項工作。”

“哦?蕙玉想到誰了?”

“孫麗柔啊!”

應天府那邊的孫麗柔打了個噴嚏,心中想著是不是有誰在背後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