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失蹤人口(1 / 3)

秦州胡人眾多,豫州因為是從劉宋搶來的,隻有半境,所以州境特別小,而且境內“宗主”林立,賦稅無法順利收取,各種矛盾屢屢發生,人人都不願意到這兩州為官,所以薛安都得了兩州都護,竟沒有多少人羨慕他,隱隱還有些幸災樂禍。

薛安都是任俠脾氣,對這些毫不在意。在他做官時,也常常用當年呼嘯山林的方式去理事。宗主們不怕老奸巨猾,就怕這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年輕人,秦州胡人又喜歡這樣的脾氣,是以兩方對他都很客氣,他這都護也就好生生的當了一年多,竟沒有人說他不好。

秦州和豫州人口失蹤之事,原本攤在哪個州裏都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此時正是亂世,夏國和魏國打仗,夏國自己諸族也經常打來打去,少了幾個人、幾十個人都是常事。

在這個戶籍製度名存實亡,人口全靠“戶”而不是“丁”的年代,少人連縣官都無法發現,更別說傳到上麵。

更何況失蹤的大多還不是什麼德高望重、家有財產之人,不過是些遊蕩在外的流浪兒,或者旅行在外的行商、旅人,家中沒有兒女的老人、或是失去父母漂泊的孤兒等等。

但遊俠們也是“流浪在外”的。手頭不趁手的時候,這些遊俠們露宿在野廟、荒地也是家常便飯。當遊俠兒們發現自己的同伴出去就沒有回來後,他們意識到有些事情發生了。

遊俠械鬥結仇是正常的,死的無聲無息也是常事。可有些遊俠兒出去混跡並非去“謀生”,而是歸家看望家人,或是一些別的原因,絕不會和別人起了爭鬥。而且一個兩個失蹤的多了,就很難歸結到“意外”上去。

這種事遊俠兒也無法解決,隻能上報官府。夏國剛定之時官府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顧不上這種“小事”。尤其失蹤的還是沒有戶籍或戶籍不在此處的“地痞流氓”,更加沒有官府之人願意管。

這些遊俠兒一方麵氣急與官府的麻木和不作為,一邊心痛與同伴無緣無故的失蹤,在眾人商議之下,便想起了他們曾經資助過的“安門”門主,那個現在已經飛黃騰達的薛安都。

薛安都“洗白”之後,遊俠兒們為了他的官聲都很少和他接觸,畢竟官府和江湖是兩個世界。但這麼多條人命不能不理,更何況他們查探下去的結果不但失蹤了遊俠兒,還失蹤了不少流浪漢和老少孤兒,這些都是義氣深重的漢子,決不能坐視不理。

這些遊俠兒原本已經不抱希望“投靠官府”的薛安都會幫他們了,誰料薛安都一聽到此事之後立刻一口答應,不但暗中派出交好的遊俠兒四處打探此事,更是命令秦州和豫州境內的老弱孤寡必須去官府登記造冊,一旦減少,立刻要四處查探。

秦州民風彪悍,胡人居住的地方失蹤了幾次胡族後,有一個部族的胡人終於抓到了凶手——有一群不明身份的漢人四處偷偷抓這些落單之人,他們也不殺人,隻是抓活的。若問抓了以後送去了哪裏,他們隻說有人某地專門花錢買這些活人。

秦州胡人眾多,豫州因為是從劉宋搶來的,隻有半境,所以州境特別小,而且境內“宗主”林立,賦稅無法順利收取,各種矛盾屢屢發生,人人都不願意到這兩州為官,所以薛安都得了兩州都護,竟沒有多少人羨慕他,隱隱還有些幸災樂禍。

薛安都是任俠脾氣,對這些毫不在意。在他做官時,也常常用當年呼嘯山林的方式去理事。宗主們不怕老奸巨猾,就怕這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年輕人,秦州胡人又喜歡這樣的脾氣,是以兩方對他都很客氣,他這都護也就好生生的當了一年多,竟沒有人說他不好。

秦州和豫州人口失蹤之事,原本攤在哪個州裏都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此時正是亂世,夏國和魏國打仗,夏國自己諸族也經常打來打去,少了幾個人、幾十個人都是常事。

在這個戶籍製度名存實亡,人口全靠“戶”而不是“丁”的年代,少人連縣官都無法發現,更別說傳到上麵。

更何況失蹤的大多還不是什麼德高望重、家有財產之人,不過是些遊蕩在外的流浪兒,或者旅行在外的行商、旅人,家中沒有兒女的老人、或是失去父母漂泊的孤兒等等。

但遊俠們也是“流浪在外”的。手頭不趁手的時候,這些遊俠們露宿在野廟、荒地也是家常便飯。當遊俠兒們發現自己的同伴出去就沒有回來後,他們意識到有些事情發生了。

遊俠械鬥結仇是正常的,死的無聲無息也是常事。可有些遊俠兒出去混跡並非去“謀生”,而是歸家看望家人,或是一些別的原因,絕不會和別人起了爭鬥。而且一個兩個失蹤的多了,就很難歸結到“意外”上去。

這種事遊俠兒也無法解決,隻能上報官府。夏國剛定之時官府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顧不上這種“小事”。尤其失蹤的還是沒有戶籍或戶籍不在此處的“地痞流氓”,更加沒有官府之人願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