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位於大周秦川,距離昆侖山有上千裏之遙,中間隔了半個青州和一個隴州。
迎新大典結束後的第五天,十四名內門弟子,在一名執事一名長老的帶領下,朝著秦州出發,前往渭城參加潛龍論武。
隨行的,還有十名臨時充當內門弟子侍從的外門弟子。之所以是十名外門弟子,是因為有些內門弟子並沒有指要侍從,比如說辛子安。
清晨的河麵上,升起淡淡的涼霧,飄飄冉冉朦朦朧朧,一艘三層樓船在其中若隱若現,好似在仙境中穿行。
燕新坐在船頭的甲板上,手中握著一隻魚竿,忽然魚竿一緊,燕新猛地一拉,魚竿被拉成了彎月形狀。
一尾不知道叫什麼的魚,隨著魚線躍出水麵,銀色的魚鱗在旭日東升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燕新小心翼翼地往回收線,魚兒掛在線上做著垂死掙紮,最後還是被燕新握在手中,取下嘴上的鉤子,丟進了魚簍裏。
此時的魚簍裏已經有五六尾魚兒,燕新見收獲頗豐,便收了魚竿。
他的身旁,點著便攜的小火爐,火爐上架著鐵鍋,已經開始咕嚕咕嚕飄出熱氣,燕新就地取材,處理了魚鱗和內髒後,放入鐵鍋中熬煮。
……
迎新大典一周後,糾結完的燕新,還是選擇充當唐謐的臨時侍從,一同前往渭城。
一是能夠一睹各派青年才俊的風采,二是為了找回自己的金手指。
燕新打聽過,渭城雖然不是秦州的郡城,但作為拱衛大周都城興都的衛星城池,渭城同樣有著上青閣的存在。
仙爐依舊沒有任何回應,燕新隻能按著推理試一試。
眾人從昆侖出發,先是坐了兩天馬車來到青州寧都,在寧都碼頭換上昆侖派的私人樓船,然後一路向東,經過隴州,去往秦州渭河。
……
等到魚湯熬了兩刻鍾,燕新打開鍋蓋,一團霧氣夾帶著香味撲麵而來,鍋中滾動的湯汁,已經變成了乳白色。
燕新將切好的蔥花、薑片、茱萸放入,又灑了細鹽、倒上少許黃酒,蓋上蓋子繼續熬了半刻鍾,才算大功告成。
熄了火爐,燕新到船艙廚房領了早膳,然後提著鐵鍋和盛著早膳的食盒,來到二樓唐謐師兄所在房間,順路也敲了辛師兄的門。
這艘昆侖派的私人樓船,甲板下有兩層,船東和船員都住在裏麵,而甲板上還有三層,每層都有十六間房,外門弟子住在一樓,內門弟子住在二樓,而整個三樓隻住著帶隊的蘇廣蘇執事,和楚隨波楚長老。
樓船很大,所以每一間房間都很寬敞,除了一張床,離窗口近的位置,還擺了一張能坐六人的小圓桌,和六條凳子。
燕新剛將東西在圓桌上放下,唐謐師兄和辛師兄便已經在凳子上坐好,眼巴巴地看著鐵鍋。
之所以兩人這幅模樣,還得從出發開始說起。
前麵兩天,眾人是乘坐馬車趕路,因為路途遙遠,全程快馬加鞭,路上基本沒停,渴了就喝馬車上備好的清水,餓了就吃幹糧,於是昨晚上了船後,燕新便問船東借了魚竿,掉了幾尾魚,熬了一鍋魚湯,幾人在房間的窗邊,一邊賞月一邊喝湯食魚,才感覺味蕾終於回歸。
因此,一大清早唐謐師兄就又催促著燕新去捉魚弄湯。
燕新先把食盒裏的饅頭和鹹菜條、醃白菜一一拿出擺上,才在唐謐一臉急不可耐的表情下打開鐵鍋,頓時,伴隨著一大團熱氣,一股濃烈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房間。
待燕新盛好湯,三人正要開動之際。
“噔噔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