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 / 2)

“謝兄,聽你所言,你莫非是知道些什麼。”寧淵道:“中書省什麼時候還能插手科考的事了?”

“我也是聽老師起,龐鬆去年就在朝上向皇上進言,要大力發展國學,擴充翰林院規模,增加學士人數的編排。”謝長卿道:“翰林院學士一直總管各類經卷修撰與科考,雖然沒有什麼實權,官職也不高,可因為皇上重視,在朝中的地位十分超然,甚至可以同機要大臣一樣享有隨時進出上書房議政的權利,不過曆來隻有學識過人,並且得到大部分在位學士認可的人才,才能進入翰林院擔任學士,所以在堂學士人數一直不多,翰林院的規模也,類似今日這類整理卷宗的煩瑣事務,才會讓我們這些弟子前來幫忙。”

“那皇上同意了嗎?”

“龐鬆此人能在來京不長的時日裏就混到今的地位,最大的本事就是善於溜須拍馬。”謝長卿露出同田不韋一樣的不屑表情,“他向皇上進言,中書省一貫總管全國官員升遷,而翰林院的學士吸納製度卻獨立在外,不光於理不合,還易滋生暗度陳倉之事,正因為學士地位超然,所以才要更加將吸納製度並入中書省統一歸管,並且以中書省的效率,廣納賢良,擴充學士隊伍,這樣無論是對朝廷用人,還是國學發展都極有好處。皇上雖然沒有立刻同意,可見他得繪聲繪色,便讓他親自前來同大學士商談,如果大學士不反對,此事推行下去也並無不可。”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想來老師會十分清楚,他應當也不會同意,田大人興許是多慮了。”寧淵看向大門那邊,龐鬆已經被高鬱領進了內堂。

“罷了,總之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你我能左右的,即便是想要過問官場中事,也得先過了春闈再。”謝長卿歎了一口氣,複又凝了眼神,“對了寧兄,春闈時我必將全力以赴,也請你不要讓我失望。”

“謝兄當真笑,狀元的位置隻有一個,難道你還想讓我同你爭搶不成。”寧淵失笑了一句。

龐鬆在屋裏同一眾學士談了許久,卻顯然沒有得到什麼好的回應,出來的時候,他臉色陰沉沉的,忍了許久才沒有一口痰水吐在翰林院門口。

先前因為寧國公府的事,他們一家丟盡了臉麵,也讓他下定了一定要讓龐家在京城出人頭地的決心,才會更加賣力地推行之前的計策,他已經想得很好,一旦能將翰林院劃入中書省管轄,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擴大學士隊伍,到那個時候,不光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科考,有求於他的人也會更多,而他在京城的權位也就更加鞏固。如今的中書令大人已經年老,一旦中書令告老還鄉,憑著他的功績和別人的推舉,坐上中書令的位置簡直輕而易舉,到那個時候他哪裏還會這樣看寧國公府的臉色,甚至還能慢慢從寧國公手上將場子找回來。

沒錯,即便一時向寧國公府服軟,那也不代表自己真就怕了他們,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時的不痛快又算什麼,等到真正吐氣揚眉的時候,自然能讓對方匍匐在你腳下俯首稱臣。

想到這裏,龐鬆又不由得露出一絲笑容,他看向院子裏正在晾曬卷宗的舉人們,忽然測過臉對身側一個送他出來的學士道:“聽聞高大人新收了一位關門弟子,是誰?”

那學士蓄著山羊胡,兩條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在院子裏掃了一圈,才指著寧淵道:“便是他了,叫寧淵,聽還是寧國公府的親戚。”

“寧國公府的親戚?”龐鬆聞言輕哼了一聲,又看了寧淵一眼,才一拂袖,大步匆匆地去了。

翰林院的日常事務並未受龐鬆的突然到來而受到打擾,在高鬱明確拒絕龐鬆的提議之後,他便再沒有出現過,一切事物也並入了正軌。學士們在為馬上要開始的春闈忙碌,而寧淵,也開始頻繁地往來於高鬱府上。

加上寧淵,高鬱一共收過四名弟子,除了一個二皇子司空曦隻掛了個名之外,另外兩人都曾是華京城裏驚才絕豔之輩,也都在當年的春闈中拿下狀元,可惜大概是妒英才,其中一人科考過後不久就惡疾纏身,酣然離世。另一人或許是風姿太過出眾,入仕不久就得到了皇帝長女玲花公主的垂青,硬要將他招為駙馬,而按照大周律例,駙馬是不能在朝為官的,於是皇帝隻好革了他的官職,可惜那人與玲花公主成婚還不到一年,公主就因病離世,他心灰意冷之下,離開了華京,隱居在外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