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那位給家族掙了百萬家產的老太爺為了擺脫商賈身份對子孫的影響,修橋鋪路,資助各種善堂以及寒門子弟。掙下足夠的美名和善緣之後,變賣產業做了地主,一躍從最末的商跳到了農。
潘老太爺使了大銀子大誠意延請名師教養家中子弟,終於養出了一個狀元郎,狀元郎還給他娶了個郡主。
天不遂人願,郡馬他不是個當官的料,潘老太爺失望之後馬上又重新製定了計劃,中心便是裕豐郡主的兩個兒子。潘老太爺用財力和潘家其他兒女的親事為兩個曾孫子鋪淩雲之路。最終目標——將潘家發揚光大。
潘家在京城除了靈溪大長公主就沒有其他依靠,隨著靈溪大長公主去世,這份依靠也變得不穩定。
於是潘老太爺在聽聞衛國公情況後一拍手,“京中衛國公府六老爺一直沒有續弦,郡主不如去信問上一問?”
潘家有裕豐郡主坐鎮,還有一個大才子,家裏子弟頗有出息,幾門姻親勉強也還算拿得出手。潘穎雅做衛國公府六太太可能高攀,但是也不是沒有希望。本就是高門嫁女!何況六房又是那樣的狀況。
重華得信之後,派人打聽潘穎雅,倒是個不錯的姑娘,真是可惜了!隻是潘家敢嫁,她為何不娶。和林晉海一說,他也讚同,於是這門親事就成了。
裕豐郡主上京賀壽之餘還替小姑子定了親事。雙方都是早有準備,儀式倒也不顯倉促。
潘穎雅成為六太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老太太便是想鬧都隻能在燕禧堂裏,其實有時候老太太很清楚家醜不可外揚這個理。
八姑娘不懂這個理,在納吉那天,穿了一身孝衣就往前麵跑,不過剛離了院子就被二太太的人攔住了。如今她掌家,豈能讓八姑娘鬧出這樣的紕漏。何況若真的讓八姑娘得逞,敗壞的可不僅僅是她的名聲,衛國公府其他姑娘都會名聲受損。二太太不為侄女著想也得為九姑娘設想。
重華長公主得知之後,手撐著額頭,透過窗戶看著在樹蔭下畫畫的林瑾衡。這女兒家的名聲能好一點是一點,八姑娘不在意自個兒的名聲可以,連累其他姑娘的名聲卻是犯了眾怒。
八姑娘是從根子上被養歪了,宋嬤嬤這樣的能人花了近兩年的功夫愣是教不好她。宋嬤嬤可沒少在她麵前請罪。
原先還想著她嫡嫡出的身份浪費了委實可惜,如今看來浪費了宋嬤嬤兩年的時光才是可惜。
長房和二房是不能夠再添嫡女了,至於六房,潘穎雅的母親生了四女一子,想來她也是有福氣的。八姑娘也就沒那麼金貴了。
於是重華輕笑道,“八姑娘對母極孝,那府裏不是有一座小佛堂,就讓她在裏麵虔心為母守孝。”八姑娘再這麼蹦躂下去,其他林家姑娘可不得給她拖死。在自己院子裏禁足了幾乎一年也沒見她有所長進,果然是太安逸了。沒給送家廟,重華已是看在她這一份孝心的份上。
八姑娘不喜繼母,厭惡陶芳菲,重華長公主很理解,隻是如此不會審時度勢,手段拙劣,傷敵一千自傷八百,還殃及無辜。宋嬤嬤的金玉良言她當耳旁風,那麼就讓她自己好好去琢磨!
三年母孝過後就是十三歲,若是能拿得出手,那是她自己的造化,若是依舊上不得台麵,怨不得國公府放棄她。
老太太得知之後,掩麵哭了一場,對陶芳菲悲聲道,“我活了這把年紀,竟然連自己的孫女都護不住!我被兒媳婦欺辱至此,我兒子連話都不敢說一句,這種兒子,養來有什麼用,當年我就不該……”老太太對林晉海的怨氣已經積累到了極點,開始口不擇言。
陶芳菲顧不上放肆,猛地拿手捂住了老太太的嘴巴,眼裏都是驚恐,這種話若是傳到林晉海和重華長公主耳朵裏,這本就稀薄母子之情還能剩下什麼!好在裏麵隻有她們兩人。
“三姑娘和十姑娘當年直接被送到家廟,妙兒在家守孝,可見公主對妙兒不同,這也都是看在姨母您和大表哥的麵子上。公主如此也是為了妙兒好,我知道妙兒不喜我,卻也知道妙兒是難得的真性情,她喜歡便是喜歡,討厭便是討厭,不會和旁人一般口蜜腹劍當麵一套背後一套。不過這樣的性子,將來對上旁人豈不是要吃虧,姨母不若趁著這幾年,好生教導她一番,日後您也不必為她擔心。”她寧願八姑娘耍陰謀詭計,也不願被八姑娘直接打臉。前者她可以設法擋回去,後者就是秀才遇到兵隻能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