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市場經濟體製靠拚技術、拚資曆、拚戰鬥力的競爭環境下,那些用心思去創新產品、努力營造與用戶之間更為親密的關係,將企業、產品、用戶三者黏連在一起的企業,才是最有戰鬥力的。

故用戶黏度這個詞語貫穿於企業戰略發展的各個時期,所謂客戶就是上帝不無其真理性,沒有用戶的產品毫無價值可言。那麼,該如何理解用戶黏度?企業又能做些什麼無限創造用戶黏度呢?

用戶黏度是指增加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使用頻繁程度,通過大量的接觸增加彼此的好感,愛不釋手就是這個“黏度”的高境界。對於很多企業而言,“黏度”可以理解為用戶對企業忠誠度的一種關鍵考量指標,對企業的品牌推廣和良好形象甚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產品的銷售和使用,以及對企業客戶的管理方麵也就水到渠成了。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它的銷售團隊一定在用戶黏度上有所成績,比如華為。

可以看出,華為在與用戶建立黏度關係,減少用戶悄悄溜走的努力上,大致做過以下幾方麵的努力,用實力打敗競爭對手。

其一,比對手更加了解你們共同的用戶。這是一個數據的時代,企業做得好不好,要看營收;而用戶多不多,要看產品銷售數量…… 一切用數據說話,才能更加科學地為企業做好戰略布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華為企業業務BG存儲營銷總監楊傳斌曾經講過一個美國零售企業好市多(Costco)接到了一位母親投訴的故事。這位母親投訴好市多的理由是,這家企業向她剛滿16歲的女兒推銷孕婦類產品。那麼話鋒轉回,好市多又是如何知道這個16歲的女孩是他們的目標客戶的呢?一個做商品零售的企業靠什麼超越了一位母親對自己女兒的了解,更早地知道了這個女孩已經懷孕的事實?原來,2012年的大數據時代帶給全球科技行業的震撼已經到了很多人意想不到又難以相信的程度。據悉,這個女孩在知道自己懷孕之後,就開始在各大網站上瀏覽有關懷孕的帖子和新聞,並開始搜尋孕婦的必需品。這些瀏覽行為會被當作數據記錄下來,好市多的數據分析團隊,會據此進行精確的商品促銷定位。

大數據時代的昨天和今天,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華為不是要講別人的故事,而是要將華為更加傳奇的故事講給他人聽。2012年,華為中標了山東移動的項目,該項目對大數據的需求極為迫切。通過用戶的話費清單,實現對用戶的精確分析,對用戶個人以及運營商和服務商而言都是極具價值的行為。

首先,從用戶的電話記錄上可看到很多信息,如電話記錄上是撥出去的多還是打進來的多;電話撥打出去的是本地的多,還是外地漫遊的多;最常聯係的電話號碼有哪些……然而,這些內容如果讓用戶單一地從一長串的電話清單上去搜尋和總結,怕是很耗費時間和精力。其次,山東移動用戶數千萬,要從中挖掘出所有用戶的共性、消費特征,從而製定出符合不同用戶需求的個性化資費套餐,其中的學問和奧妙怕是運營商單方麵很難做到的。這些技術性很強的操作就需要專業的人來做——依賴於引入大數據的存儲係統和分析係統。“部署大數據,一方麵可以增加客戶的黏度,另一方麵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有的資費套餐隻有很少人用,卻還要為它維持一整套係統。”華為的業務BG存儲營銷總監楊傳斌如是說。

在同山東移動合作之前,華為就已經與電信成功合作過,華為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更是在電信領域有過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中,從數據本身數量上來看就是一個驚人的增長。華為跟蹤大數據的統計結果顯示,每18個月新產生數據的數量就是過去所有曆史數據的總和。毫無疑問,大數據時代風靡全球,人類社會的數據量也在呈現著幾何式的增長。如果這樣理解,其實,在我們最初接觸“大數據”這個詞彙的時候,大數據已經存在很久了,隻是還沒有被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罷了。

大數據的應用階段大致可分為三個:第一個階段為“關鍵應用部署階段”,從20世紀的60年代開始至80年代早期,主要應用於企業在大型機上部署財務、銀行等關鍵應用數據,用於存儲的介質有磁盤、磁帶和光盤。第二個階段被稱為“企業自動化階段”,以Pputer,個人計算機或者個人電腦)的出現和大量應用為標誌。這期間,企業內部出現了office、Excel、PowerPoint等文檔形式,再後來就是Adobeillustrator、Adobe Photoshop、Corel Draremiere等圖片、圖像、影像、音樂等編輯係統。到了第二階段大數據不僅僅是企業財務人員應用,還成為了大量辦公人員、設計人員的應用程序,數據量也發生了巨大的增長。第三階段就是我們所熟識的互聯網時代,它為大數據的蝶變插上了規模性的翅膀,這期間產生的數據也得到了更大的擴展。除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主要人群,這一次是全民。全民都在為大數據做貢獻的時候,其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各種應用層出不窮,如視頻、博客、微博等主動產生數據的媒介,也有搜索、瀏覽網站等相對被記錄大數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