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變革一樣,都是一項係統化工程。華為與蘋果,某種程度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在相對貧瘠的土壤中,華為想要超越蘋果,向穀歌看齊,所需要的不隻是努力與奮鬥,超越是每一個企業發展史上最常見的一個詞彙,位置往往都是有限的,隻有超越才能取代。很多個中國企業在向著華為看齊,華為也在向著大佬們看齊,這是瞬息萬變下最有效的縮小與強者之間差距的方法。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能夠將其融入發展的企業終將被曆史所淘汰,都用不著競爭,自己先滅了自己。任正非十分清楚,互聯網的颶風吹起來的企業如果不能“反駕馭”的話,待風停了,這些企業也就被打回了原形,甚至自高空墜落從而粉身碎骨。華為所麵臨的將是與一批又一批的勁敵展開一輪再一輪的競爭,華為必須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才能在風起雲湧中長久地生存下去。
“互聯網+”是企業發展的剛需,沒有這個工具不行,但隻有它又遠遠不夠。微軟、諾基亞的遭遇,華為並沒有信心一定躲得過,既然躲不過,那就挺起自信的脊梁站起來吧!
實踐與曆史都在向世人展示:先進的商業模式就是被後來者的優勢頻繁刷新的過程。華為的“冬天”一點都不危言聳聽,戰場上誰能保證自己的盔甲敵得過敵人的子彈?你在為盔甲做加固的同時,敵人一樣在給他的子彈增添新的殺傷力。
華為的成功也見證了任正非自身的超凡才能。他足夠理解人性,作為一名企業決策者,能夠做到以奮鬥者為本,洞悉可能加速奮鬥者的興奮劑,之後再不斷激發“興奮”到製高點。這是“以奮鬥者為本”與“以人為本”的本質上的區別。長期不斷的激勵,甚至是“花樣百出”的政策總能使一大批奮鬥者向著績效努力,實現了再拔高,然後再實現。
很多個企業的潰敗,其實都是被自己的落後導致的,企業的衰亡並不是對手打敗了你,而是你自己打敗了自己,這是何等的可悲可恨?所以在華為的價值評價與利益分配機製中,任正非提出了“為自己而戰”的理念。這就是中國的現實環境,任正非看到了其中的利弊,自然首先想到了全副武裝。任正非的競爭對手之一——中國寬帶資本基金董事長田溯寧先生曾表示:中國出不了喬布斯,但美國也沒有任正非!從國家政府的曆任官員對華為的支持上不難看出,支持國貨是中國不變的主題,因為華為這個“國貨”一直以來都與其他的品牌不同,任正非從來不在政府或其職能部門有任何掛職,甚至多次拒絕參加各類經濟人物的評選。任正非這番低調的背後,是一種領袖的態度,更是一條中國企業長期存活下去的基本法則。
華為的成長,讓任正非領悟到:華為的哲學就是至多三個“從頭再來”之後定能躋身世界500強!每一次全力以赴都是為了下一次不再破釜沉舟,每一次的大刀闊斧都是沒有後路的必須前進。競爭的世界就是這樣,經曆過一次生存危機就多一分生存的可能。浸了水的海綿擠一擠總會擠出水來,能夠耐得住多次寒流還活得很滋潤的企業為數不多。等待雨過的一定是天晴,大難不死者必有後福。競爭每一刻都存在,“最後”其實很難真正的存在,所以,“最終的勝者”完全可視為“最終的剩者”。
至少華為現在還是“記錄”的保持者,隻是記錄從來都是被用來打破的,華為終究可能會被超越,那些奔走相告的企業家們,你們做好戰勝任正非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