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1 / 3)

裡雖然口風把的極緊,但朝廷裡眾多官員也知道老皇帝恐怕是回天無力,朱璿繼位接過大統是遲早的事。

梅青聯的父親梅孟繁做了多年的官,一直隻是個通政司的參議,兩年前終於靠著親事攀上了兵部左侍郎江家,原本想著能借此騰達,不想運氣不好,元娘嫁過去沒多久,江家一直攀附的一個朝廷大員倒了台,江家也被禦史台以結黨營私的罪名給連帶彈劾了。最後雖僥倖逃過大難,官職卻連降三級,降得比梅孟繁還低,差點連累梅孟繁也遭到牽連。梅家經此一番驚嚇,隻能自歎倒黴,從此在京城裡更加小心謹慎,唯恐再說錯話做錯事被人就揪住把柄。

這幾個月來,擇立皇太孫塵埃落定,應對蜀王叛亂便成了朝廷的重中之重。老皇帝雖然之前已經為應對蜀王之亂未雨綢繆了,隻是誰也沒想到,他突然不能理政,皇太孫朱璿又隻有十五歲,匆匆從長沙被迎到京中上位,雖有王太後和一幹內閣大臣輔政,隻是大臣們意見相左,對平叛之策各有見解,每日爭吵不不休,一時之間難免混亂。

梅孟繁自知人輕言微,上朝也隻點個卯而已,輪不到他說半句話。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上個月,他竟然被皇太孫秘密召見,問及他那個早就已經被他忘到了後腦勺外的二女兒,說她夫家裴家涉嫌叛逆,叫他把他女兒接回京中。

皇太孫朱璿當時召他時,隻這麼簡單吩咐了一聲,別的也沒說什麼,更看不出他喜怒。梅孟繁不敢多問,退下後,立刻回家和梅老太太以及廖氏商議,均是大驚,痛罵裴家害人不淺,隻是又不清楚皇太孫為何要獨獨提到自己那個已經嫁作裴家婦的女兒,更不知他下這樣一道命令的意圖,福禍難料。隻是皇太孫話既出口了,梅家人又豈敢不遵,匆忙派了梅青聯南下,繞過正在打仗的近道,從江南西道繞路,日夜兼程地趕到了雲南。

這也是為什麼梅青聯大老遠跑過來,明明遭到了梅錦冷遇,卻不敢太過發脾氣的緣故。就是怕萬一日後她若能在皇太孫那裡說的上話,得罪她便是自找麻煩。

……

「二妹,你說實話,你當真不認得皇太孫?朝堂之事你可能不知道,我告訴你,皇太孫從前是湘王之子,就在長沙!你再仔細想想!」梅青聯實在不相信,又重複了一遍。

梅錦蹙了蹙眉,「兄長,你為何突然屢提皇太孫?我怎可能與他有什麼關聯?」

「實話跟你說吧,我這趟過來要你入京,並非父親意思,而是殿下的意思。他的意思誰敢不遵?你去最好,不去也要去。由不得你!」梅青聯加重語氣道。

梅錦愣了愣,仔細回想過往,忽然想起了去年那個被自己無意所救,後被李東庭接走的少年。

莫非他就是湘王之子,如今的皇太孫?

別管他怎會流落在外還被人賣到雲南銅礦當了黑丁,看他獲救後被李東庭接走時的架勢,加上今天梅青聯的這一番話,十九八-九,看來那個少年應該就是他了!

雖然之前,梅錦就已猜到他身份不同一般,但這樣的身份,也實在是有些出乎她的想像了。

「你是不是想起了什麼?到底怎麼回事?你是得罪他了,還是怎麼了?」

梅青聯一直在旁觀察她,見她神色忽然微動,似乎是想起了什麼,立刻追問,緊張看著她。

梅錦壓下內心驚詫,緩緩道:「沒什麼,你不必怕。我沒得罪他。」

梅青聯頓時鬆了長長的一口氣,看著梅錦的神態也立刻有所不同,露出諂諛之色,陪著笑臉問道:「如何?哥哥我早也聽說,皇太孫殿下從前還在家時,喜歡外出四處遊走。莫非二妹你與皇太孫殿下有什麼舊識不成?」

☆、第五十九回

梅錦沉吟,片刻後反問:「殿下召父親時,隻是口頭傳話要你們帶我回京,有無說別的?「梅青聯見她就是不答自己關於她如何結識了皇太孫朱璿的疑問,心裡有些失望。隻是到了此刻,心裡隱隱也明白了一點,麵前這個原本對於梅家來說可有可無的庶妹已經今非昔比,自己是萬萬不好再得罪她的。便點頭道:「我聽父親的意思,應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