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貴為元首,卻能對他人的用意體察入微,這使他成了一位受到格外尊敬的人,也是他外交上獲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一麵。麵對尼克鬆夫人精心布置的鮮花展台,戴高樂沒有像其他大人物那樣視而不見,見而不睬,而是即刻領悟到了對方在此投入的苦心,並及時地對這一片苦心表示了特別的肯定與感謝。戴高樂讚美的言語雖然簡短,但很顯然,很明確,尼克鬆夫人獲得了深深的感動。
(4)間接讚美
真誠坦白地直接讚美別人固然不錯,但假若用詞不當就有可能變成了“拍馬屁”,引起對方的不快,或給眾人留下太露骨、太肉麻的感覺。如果我們對熱情洋溢的直接讚美還缺乏足夠的自信,那麼采用間接讚美的方式,著重表達自己對某一類人或物的讚美,也會收到不同凡響的好效果。這樣無論是怎樣使用溢美之辭都不顯得露骨和肉麻,而對方又能夠同樣領會到我方的讚賞之情。
1997年,金庸與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開一次對話,對話的內容後來輯錄成書出版。在對話剛開始時,金庸表示了謙虛的態度,說:“我雖然過去與會長(指池田)對話過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個水平,但我很高興盡我所能與會長對話。”池田大作聽罷趕緊說:“你太謙虛了。您的謙虛讓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風’。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這種‘大人之風’是一以貫之的,您的每一個腳印都值得我們銘記和追念。”池田說著請金庸用茶,然後又接著說:“正如大家所說‘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見您當之無愧是中國文學的巨匠,是處於亞洲巔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榮與和平’的香港輿論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實的‘筆的戰士’。《春秋·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三不朽。’在我看來,隻有先生您所構建過的眾多精神之價值才是真正屬於‘不朽’的。”
在這裏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評價”的讚美方式,無論是“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還是“筆的戰士”、“太上……三不朽”等,都是輿論界或經典著作中的言論,借助這些言論來讚美金庸,顯然既不失公允,又能恰當好處地給對方以滿足。
(5)多讚美對方的成績
每個人都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工作中的每一點成績都將使自己有一種自豪感。所以,在工作中恰到好處地讚美合作者所付出的才智、汗水、努力和作用,會使對方感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很顯然,這種肯定性的讚美將會極大地鼓舞對方的工作積極性,並使合作雙方的關係更融洽。
(6)請教式讚美
人都有“好為人師”的自大心理,所以在許多時候,以低姿態有針對性地去請教他人,以自己的普通甚至低劣凸顯對方在該方麵的高明或優勢,可以起到讚美他人的作用。恰到好處地使用此種方式,既成功地讚美了別人,又能給人留下為人虛心好學、進步的好印象。
有位朋友金文,他認識許多學術界的泰鬥,並常常得到他們的指點。問及他們之間的相識,也是緣於讚美運用得得法。因為有很多人也曾拜訪過這些大師,但往往談不幾句便無話可說,很快被“趕”了出來,而他竟成為大師們的座上客,其中自有奧秘。作為準備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的金文,自然也很仰慕這些大師,他得知拜訪這些人不易,在每次拜訪一位第一次見麵的專家時,他先將這個人的專著或特長仔細研究一番,並寫下自己的心得。見麵之後,先讚揚其專著和其學術成果,並提出自己的想法。由於他談的正是大師畢生致力於其中的領域,自然也就激起大師的興趣,並有了共同話題,於談話中,金文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請求大師指點,在興奮之際大師自然不吝賜教,於是金文既達到了結交的目的,又增長了許多見識,並解決了心中存在的疑惑,可謂一舉多得。
此例中,金文就在有求於人時,巧妙地運用了請教式讚語。自己所請教的,正是對方引以為自豪,並最感興趣的,自然使對方高興,使其心理得到滿足,此時,金文的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了。當然,這個例子,隻是生活中的一個方麵,如果運用恰當,在生活的方方麵麵,都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