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織金縣自2008年1月中旬開始發生雪凝災害,珠藏鎮是織金縣受災最為嚴重的鄉鎮之一。發生雪凝災害期間,貴州省織金縣珠藏鎮派出所所長趙祖虎帶領民警堅守抗擊雪凝災害第一線,日夜上路巡邏,救助被困人員,就連12歲的女兒住院做手術,趙祖虎都沒能抽出時間去看望一眼。但是對需要幫助的人民群眾,趙祖虎卻能夠及時出現在他們麵前。“作為人民警察,就是要把人民的疾苦作為己任,對老百姓多一分關心,多一分愛心,多一分同情心,多一分責任心。”這是趙祖虎生前常說的一句話。連續20天的搶險抗災,趙祖虎和派出所的民警們常常從夜間巡邏至天明。在抗擊冰雪災害的關鍵時刻,也就是從1月28日至2月3日的這7天裏,趙祖虎工作時間累計達到155個小時,僅僅休息了13個小時。中組部追授他“抗禦雨雪冰凍災害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張月琳:《抗冰雪英雄譜:生命在最後7天加速燃燒》,載新華網貴陽3月26日]
長期以來,全國廣大教師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全社會廣泛讚譽和普遍尊重。全國優秀教師是我國教師隊伍的傑出代表。在你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民教師胸懷祖國、熱愛人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你們為全社會樹立了光輝榜樣,黨和政府感謝你們,人民感謝你們!
[摘自胡錦濤同誌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姚明登陸NBA之初,曾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姚明在NBA打到38歲,那麼他的工資收入按照當時國際商品價格折算,相當於中國向美國出口了102萬噸大米,或46萬噸鋼材,或239萬台電視機,或630萬輛自行車,或98萬噸原油……這還不包括他的廣告收入。難怪有人戲稱,“姚明是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最大宗‘單個商品’”。
[薛原:《姚明、易建聯NBA的“中國符號”》,載《人民日報》2007年11月9日]
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騰空飛起,破霧穿雲,直奔太空。此時此刻,全世界的中國人屏息靜氣,共同見證這個曆史瞬間。中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的成功發射,成為中國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壯舉。“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一千多年前,詩人李白如此表達了不能登月的悵惘。今天,中國人“奔月”的千年夢想,終於在黨的十七大勝利閉幕的喜慶時刻,變為現實。
[馬躍峰:《奔月,讓中國人的心共同躍動》,載《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6日]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看望了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民盟、民進聯組委員,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胡錦濤說:“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裏,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製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引文見胡錦濤同誌2006年3月4日關於“八榮八恥”的講話]
姚明曾經對記者說過:“在我來NBA之前,我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國家隊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我來到NBA後,這仍然是我最重要的目標。隻要能讓我進國家隊,不給我報酬沒關係,沒有球迷我也不在乎,甚至是讓我當板凳球員都行。因為能為國家而戰是一種榮譽。我第一次穿上國家隊球衣時是17歲。第一天拿到球衣時,我像模特一樣在鏡子前擺弄它,球衣對我來說確實有點大,但能把我的名字印在上麵是一種榮譽。”在南京時,記者曾問他:“世錦賽的重要性對你意味著什麼?”姚明說:“世錦賽到底重不重要?我不管,反正是國家隊最重要!”
[李嶸:《姚明:感動無須盡人知》,載《文彙報》2006年8月28日]
“您怎麼看國家強弱與個人榮辱的關係?”有網友問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副總裁馬澤華。馬澤華提到他在國際會議上受到禮遇的例子,說:“當時,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特別驕傲!更深切地感受到,企業影響力也好,個人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一點點認同也好,除了企業和個人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的強大。”
[劉維濤:《“對祖國的牽掛無所不在”———“我在海外感受祖國”網上座談會側記》,載《人民日報》2006年4月27日]
2006年3月30日下午,南京市玄武區城管執法大隊組織了一場暢談“榮辱觀”的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十多人中,有親手拆除自己父親違章建築物的城管執法隊員符寧、全國首位海選社區主任陳國梅,以及玄武區市容局有關領導等。參加座談會的代表結合自己的具體工作,暢談了對於“榮辱觀”的認識,他們說:“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我們的榮辱觀體現在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上。”
[王永鋼、王銘婧、戴廣華:《“兒子拆老子違建”體現的就是榮辱觀》,載《江南時報》2006年3月31日]
2005年7月19日,日本東京地方法庭,原告王選、王晉華第41次站在這裏。日本法庭再次承認了日本軍隊曾經在中國犯下的細菌戰罪行,但是仍然不道歉,不賠償。王選說:“在這抗爭的8年中,我這個從未經曆過戰爭的人,摸到了曆史的溝壑與脈絡,摸到了中國人流淌在60年前至今都沒有幹涸的鮮血和眼淚。”8年的訴訟,41次出庭,她獨自一人的有18次。18次,整個法庭上隻有王選一個中國人。在整個訴訟中,王選時時沉浮於自尊與恥辱之間。律師是日本的律師,法庭是日本的法庭,王選怕法官看不起原告團,她總是希望下麵坐滿了中國人,她知道,這樣法官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她在日本盡量地說服在日的留學生去旁聽,有時候她也會抱怨:“中國人好像隻有我王選一個愛國似的……那麼大的中國,讓我一個女的去和日本人鬥,中國男人都幹什麼去了!”
[南香紅:《王選的八年抗戰》,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
2004年8月27日,雅典時間21點30分,決賽,最後一槍。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座無虛席。“第四道,劉翔,中國!”我聽到了我的名字,慢慢走向了起跑線。袁偉民局長說:“中國人,黃種人能站上這條決賽的跑道,就已是曆史的突破。”12秒91!奧運會冠軍!現在我做到了,但這還不夠,我要證明更多。接著,我恢複了一下情緒,對著鏡頭,說:“我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教練,感謝所有關心我和支持我的好朋友。”但很快,我腦海裏又浮現著當年在法國比賽被錯判取消資格的那一幕,我的眼淚頓時湧了出來———我想好不哭的,可不知為什麼,眼淚這時候再也控製不住了。“誰說我們黃種人拿不到冠軍?我現在就證明給全世界看了!我們黃種人一樣能夠拿冠軍!”
[劉翔:《我是劉翔》,三聯書店,2004年]
中國有悠久的文化曆史,榮辱觀一直是華夏文明史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文人騷客的榮辱氣節也成為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鬥轉星移,他們的氣節還在激勵著我們完成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的曆史任務。江澤民同誌指出:“我們講保持革命氣節,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忠誠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改變革命的初衷,不喪失必勝的信心。”
[引文見仲彬、丁雪楓:《正氣·骨氣·豪氣:軍人氣節漫議》,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原湖南省省委副書記鄭培民認為領導幹部榮辱觀必須以義利觀為基礎,重在堅持廉潔奉公,廉潔從政。他說:“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鄭培民還說:“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言獎。”
[引文見程潔:《時代強音———當代優秀共產黨員言論選》,中國言實出版社,2005年]
1998年11月1日,東京鹿兒島,中國女排2∶3輸給了韓國隊。後來的對手是古巴,兩隊的實力畢竟懸殊,幾乎所有的人對中國隊勝古巴隊不抱希望,這是現實。對中國隊而言,轉機的唯一性就是戰勝古巴隊。有人悄悄地向郎平建議:“你和古巴隊教練關係很好,能不能通融一下,讓我們一下,預賽以來,古巴隊隻輸給保加利亞隊一局,這絲毫不妨礙她們什麼。”郎平對提建議的朋友說:“謝謝你體諒我的處境,可我的脾氣你也知道,我不可能隻是為一塊獎牌去做喪失我人格的事,這好比在戰場上打不過人家,去向人家求饒,我怎麼可能張口去說這樣丟臉的話?要輸,也要輸出個人樣,我哪怕犧牲了,也不能跪在那裏死,也得昂首挺胸地站在那裏。”
[郎平、陸星兒:《激情歲月———郎平自傳》,東方出版社,2000年]
在徐洪剛入伍的1990年,家鄉出現了一位全國知名英雄———孔凡鬆,他為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勇鬥歹徒,英勇獻身。離家前,徐洪剛來到孔凡鬆遺像前發誓:“縱不能像你一樣死去,也要像你一樣活著。”1993年8月17日,徐洪剛在由雲南彝良縣去筠連縣的途中,見四名歹徒對乘客搶劫。就在緊急關頭,徐洪剛勇敢地迎上去,與歹徒們搏鬥,但終因寡不敵眾,身上被匕首刺傷多處。頓時,鮮血染紅了他的衣服,腸子也流出了體外。1994年2月5日晚,中央領導同誌會見來自全國各地的20名愛民英雄、擁軍模範代表,江澤民同誌久久地握住了“見義勇為的英雄戰士”徐洪剛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