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日的剛剛入夜直至現在,一眾人已經奮戰了整整一晚,史叔剛從郭襄口中得知楊過葬身火海心中悲痛不已,不顧他人勸說執意要前往襄陽一看,郭襄也不願相信自己的母親和楊不過已經身死,雖然也想返回,但此刻已是氣力皆無,而見天色將亮更是臉上一變。
她眼見史叔剛一行人已經離去,隻剩張君寶一人在她身旁,便對他說道:“張兄弟多謝你屢次相助,襄感激不盡,隻是我尚有要事需要獨自處理,現在就此分別吧。”
張君寶親眼目睹戰爭的慘烈,心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看到國難當頭時那些反幫外族的武林中人,更是恨的咬牙切齒,其中以百損道人為最,以致他甚至改了名字立誌和這些人周旋到底。
沒有國何來家,不成家又何談情,立下大宏遠的張三豐將那尚處於朦朧狀態的兒女私情放在心底,他見郭襄好似有心事,也不再多問,留下如有需要三豐必到的話後,便大踏步的離去了。
郭襄看著張三豐遠去的身影,突然覺得他如同換了一個人,但那種感覺又是莫可名狀的,總之覺得這張三豐日後定會有一番極大的作為。
見到眾人皆是離去後的郭襄雖然有點孤單之感,但心裏總是送了一口氣,不一會天徹底放亮,一陣驚恐之色浮現在郭襄的臉上,她雖用衣服盡力遮擋,可那光依然照在了她的臉上。
奇詭的一幕發生了,郭襄的臉上竟然出現了許多紅色的斑點,而且這斑點仍在不斷放大,在大到小拇指蓋那般大時竟然開裂,最後整張臉上的皮肉密密麻麻的翻卷開來甚是可怖。
如果楊不過看到定然立時明白那日郭襄不辭而別的緣由,對郭襄而言哪怕是失去出眾的姿容,甚至醜陋一點都是無妨,可是一經光照就會變成如同怪物的樣子,讓她再也無法去麵對他人了。回想那夜郭襄本是依偎在楊不過身旁快要睡去,突然感覺臉有不適,拿出匕首借著火光一照之下,自己的心直墜冰窟,整個人都完全麻木了。
郭襄很聰明,一下就明白了是那詭異刀劍化作粉末後在自己臉上飄過的原因,那等邪物比之劇毒還要狠毒百倍,郭襄自知想要醫治更是千難萬難,又不想讓旁人看到自己如此,隻好隻身躲在了峨眉。後來郭襄明白那藏於臉上的邪毒一見光照便立時發作,無論日光還是火光,都不再是郭襄希望看到的。
最開始郭襄當然有著身不如死的感覺,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慢慢的變淡了,要說對楊不過沒有愛意那是假的,隻是一時間無法接受自己如此模樣才選擇了回避,可當她想到曾經自己的大哥哥對小龍女的真情厚意時,突然萌生了楊不過如果看到自己這般會有怎麼樣表現的心思。
還在趕往襄陽路上的郭襄就曾想,倘若楊不過真的不介意,那他的一往情深也未必會不如自己的大哥哥。就這樣郭襄終於趕到襄陽並見到了楊不過,可是天意弄人,他們甚至尚沒有說過一句話,便陰陽兩隔了。
傷心總是難免的,郭襄隻得把楊不過作為自己精神上的寄托,上天好似在捉弄她一般,好不容易給了她一個新的希望,可是沒多久,這個夢再一次破碎了。
郭襄手中握著倚天劍,感覺沉甸甸的,她心知如今蒙古強勢自己此生想要報仇已是渺茫,何況這仇倒地要找誰去報,心裏都沒有任何的頭緒,郭襄不恨忽必烈揮軍南下,也不恨呂文煥開城投降,她恨的是那些投靠蒙古的武林中人,厚顏無恥的要將自己趕盡殺絕!
當然還有害死自己母親和楊不過的明教中人,郭襄就更不能放過他們,她一路向西,手持倚天準備隻身前往明教,先為這血海深仇討回一個公道。
……
失去襄陽的屏障,元軍再無阻礙大軍長驅直入,而且水道貫通再不用擔心糧草補給,攻下大理的迂回部隊也開始向臨安挺進,南宋王朝已是岌岌可危。
呂文煥雖是開城投降但並不願為蒙古人效力,見到南宋將滅心裏更不是滋味,每每夢見郭靖時都是心驚膽戰,不過唯一欣慰的是,襄陽卻是沒有遭到屠城的噩運,在襄陽當了幾十年的安撫使,要說對襄陽沒有感情那是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