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而較老式的Ju87D則負責對付那些對俯衝轟炸機構成極大威脅的敵防空部隊。

盡管德國飛行員苦戰到底,庫爾斯克戰役最後還是以德軍的慘敗而告終。由於在戰役之前得到了情報,蘇聯紅軍事先組織了嚴密的多層次防線、在戰場區域大麵積布雷,再加上紅軍戰士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終於,在7月11日發生的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裝甲會戰之後,德軍的攻勢被畫上了休止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納粹滅亡。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德國空軍在戰鬥中也改變了角色,開始擔任防禦性任務,在進攻戰中大顯身手的日子一去不返。

▲結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給全世界上了一課,以其在波蘭、法國的全勝和在蘇聯的大規模作戰,詮釋了飛機在進攻中的重要作用。德國空軍在戰鬥中所獲得的許多經驗教訓,至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空軍戰略。

成功的近距空中支援戰術,是建立在許多互相作用的條件因素的基礎上的……首先要有適當的作戰飛機和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其次要有富有經驗的地麵觀察員與在空中的飛行員相互協調合作;第三要有地麵部隊強有力的支持和協同跟進。德國空軍具備了這些條件,因此他們的攻擊令他們的敵人膽寒。但是一旦他們忽視了這些條件,他們的飛行員就成批地在戰鬥中死

現在,我們從以下幾點對德國空軍的近距空中支援戰術做一剖析和總結:

一、近距空中支援戰術要在擁有空中優勢和製空權的前提下實施;

二、通訊聯絡是至關重要的。德國空軍革命性地創造了在戰鬥中使用超高頻無線電作為聯絡手段;

三、對於某些飛機來說,天氣的好壞關係到它們在戰鬥中的表現。例如“斯圖卡”為代表的一係列俯衝轟炸機;

四、對於不同的目標使用不同的武器。例如使用加農炮對付蘇聯坦克的效果遠較普通炸彈為佳;

五、最重要一點,要有訓練有素的人員,包括飛行員、地勤人員、地麵通訊聯絡員以及對近距空中支援戰術有充分理解的各級指揮人員。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盟軍最終使用德國人自己發明的近距空中支援戰術擊敗了他們。愚蠢的多線作戰戰略耗盡了德國人的精力,把他們拖入了消耗戰——而不是他們所擅長的“閃電戰”——的深淵。

斯圖卡與法國戰場上的心理戰

德國人在法國戰場使用了“重點突破戰術”,也就是說,德軍指揮官們將他們的攻擊力量集中起來使用以打擊法軍的激烈抵抗。在這種時候,斯圖卡從高空俯衝而下,直撲向嚴陣以待的盟軍陣地時所發出的尖銳汽笛聲令人不寒而栗,盟軍的士氣通常會受到極大的打擊。

一位英國遠征軍的指揮官在描述一支英軍步兵部隊遭到斯圖卡攻擊後的情景時說:

“小夥子們完全被打懵了,隻有幾個軍官和士兵爬起來準備繼續前進,其他大部分人都趴在地上瑟瑟發抖,軍官們不得不把他們一個個從地上踢起來才能讓他們進入下一個陣地……從這一次的情況來看,(斯圖卡)轟炸所造成的物質損失雖然不大,但所起到的效果確實是驚人的。”

另外一篇文檔資料記錄了類似的情況: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俯衝轟炸機不停的嘯叫聲、炸彈落下時摩攃空氣的刺耳尖聲,以及無盡的爆炸聲,伴隨著遮天避日的煙塵和傷員的慘呼……這一切都極大地刺激了士兵們的神經,很多中年士兵都產生了厭戰情緒,隻想著能盡快離開這個鬼地方,平安地回家去。對於步兵來說,躲在戰壕和掩體裏感受這一切是一種折磨;而對暴露在露天之下的炮兵來說,簡直就象是處在地獄中一樣。”

在《德國空軍手冊》——該手冊奠定了“閃電戰”的一些最基本準則——的第16條中,曾經論證了“俯衝轟炸對敵軍精神上的打擊要遠遠大於物質上的打擊”這一論點,在法國戰役中,這個理論得到了證實。盟軍的抵抗被德軍迅速的推進以及來自空中的不停歇的打擊所摧毀,在德國空軍的強大攻勢下,盟軍的防衛部隊隻能不斷地後撤,後撤,再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