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敗落,生殺予奪,一切憑她翻雲覆雨。慈禧過於強大,反襯出光緒的渺小,強勢到光緒落敗已成必然,聰明伶俐胸有抱負的珍妃在她麵前隻是乳臭未幹、過早開始張牙舞爪的小女人。
失敗的戊戌變法暴露了光緒性格的弱點和政治上的無能,而國難當頭,八國聯軍兵臨城下的大亂又足以使人有理由不過多地關注一段愛情,是國家的敗退、他們自身的失敗削弱了愛情的魅力,人們會不自覺地忘卻他們的生死相許。
人們習慣對弱者抱以同情,卻依賴強者來作出判斷。那些會被永遠記取的失敗,失敗者都是強者而非弱者。譬如霸王之於垓下,項羽始終是個強者。人們對強者的失敗念念不忘,卻將弱者的失敗視作理所當然。
在很多關於他們的故事版本裏,我們看見的都是一個陰險狠毒的老妖婆處心積慮地對付一對真心相愛的有誌青年,扼殺他們純潔高貴的愛情,以至於女的投井而死,男的鬱鬱而終。
故事的結局是這樣,不代表過程也是這樣。
眾所周知,慈禧安排光緒擇定自己的侄女為皇後。光緒原先中意的第一女主角德馨因為才色過於出眾而被慈禧直接pass出局。不料間接成就了光緒與珍妃這一對愛侶。
雖然受當時照相技術和器材等客觀條件所限,但隆裕生得不好確是事實,馬臉,遺傳到的全是葉赫那拉氏的劣等基因。若她有慈禧當年容色之一二,恐怕光緒也不會對她冷淡如陌路。
我每次看到光緒後妃圖都有為光緒一哭的衝動,放眼望去,滿宮皆是精怪。這些人當中唯有珍妃麵目周正,雖然離絕代佳人尚遠,起碼不那麼令人絕望。圓圓的臉嬰兒肥未褪,柔和的眼眉,團團的喜氣。
在對待光緒婚姻的問題上,慈禧充分顯示了霸道和不容置疑的囂張,生生塞給他一個隆裕,擺明了欺負人,簡直斷定了她給他一個什麼貨色他都得收著,誰叫他的皇位是她給的。
光緒果然不敢有異議。轉而將情感投射到看起來恬美可人的珍妃身上,在感情上,光緒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十三歲的少女初入宮禁,即晉位為嬪。身邊有姐姐做伴,她未必有多惶惶悲戚。八旗家的小姐,隻要生得周全,多半是有入宮的可能的。與一般滿洲貴族小姐不同,珍妃自幼隨伯父長善生長於廣州,長善予她們姐妹良好的教育。當時廣州是全國的口岸城市,比之北京,肯定更開放更具商業活力,珍妃性格開朗,與此地蓬勃開放的風氣正相宜。進得宮來亦比長居京城的姑娘顯得聰明伶俐。
珍妃的出現,對一直鬱鬱寡歡的光緒而言是振奮的。這年輕貌美的少女所給予的活潑氣息,如同夏日悶熱午後的一場清雨,雨後有清甜的果木香,呼吸起來亦有暢快喜意。從來皇帝無戀愛的,而他格外處境尷尬,雖位居九五,實質上寄人籬下,比旁人更孤獨,更心事重重。唯獨同她一起,他可以放鬆笑鬧,展顏一笑。她那些當時看上去時髦的、不合時宜的愛好又使得向往西方文明的皇帝同她誌趣一致,如同知己。他知道她與身邊的其他人不同,她是專注忠誠於他的,以一個純情女子勃勃的青春來供奉他,仰慕他。她茂盛的情意使得他黯淡孤寒的生活得以顯現生機。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塞上牛羊空許約(2)
她也確實是愛他的,稚氣的她有理由相信良人如天,更何況良人是九五之尊。她與他都對美好未來有向往,在那個遙遠的將來,隻有果敢有為、抱負得展的皇帝,沒有一手遮天、老而不死的慈禧。甚至連那麵目可憎的隆裕也被廢黜,一旦變法成功,效法於西方,他們是有可能這樣做的,這時候珍妃將成為大清皇帝唯一的皇後,名正言順不離不棄的妻子。就連被囚於冷宮禁苑時,也是指望光緒奮發圖強、夫妻團聚的念頭在支撐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