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此情誰知gl》

【作者】天若懸河

【類別】其他

【狀態】連載中(2013-6-6更新至37章)

【本冊章節】第1 - 36 章

【簡介】後代的文人都說,魏文帝曹丕,善於玩弄權術,工於心計,心狠手辣,負心薄情。他們不知,那個姿態高傲優雅的霸位繼承者內心的荒蕪和憂傷,他們不知,他,其實是她,她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會是司馬家族追逐權力的犧牲品。事情的真相被時間埋葬,不見天日。很多年後,曹丕換了不知道幾次身份和姓名,每當漫天飄雪的時候,她總是會忍不住想起一個人,不是甄姬,而是郭照,那個聰慧無雙的女子,那個藏鋒與心的女子,那個明

****開始閱讀****

**【1】 寫在前麵的話**

其實說是前言,不如說是我在這裏為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我要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主角是女版的曹丕和郭女王的故事,是我yy的產物╮(╯▽╰)╭。但是,在這之前,我要先把大家心裏根深蒂固的錯誤給糾正一下,嗯,這一點是絕對有必要的~~~首先,一提到魏文帝曹丕,大家對他的評價似乎都不太好,其實大多數人是被劉義慶先生的《世說新語》誤導了,關於這本坑人的世說新語,南齊人敬胤最早為此書作注,此時距《世說新語》成書不過五十年時間,他批評:“《世說》苟欲愛奇而不詳事理”。傳世的劉孝標注距離《世說新語》成書也不過百年,劉孝標在注中多次說“《世說》虛也”,“疑《世說》穿鑿也。”212自《隋書·經籍誌》起,曆來官修、私修書目都把《世說新語》置之子部小說家類。《隋書·經籍誌》中還有解釋:“小說者,街說巷語之說也。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可見前人早已對《世說新語》的性質有了清晰的認識和定位。《世說新語》是一部劉義慶及其文人集團輯錄的小說集,它體現了輯錄者的喜好和情感傾向,甚至會和事實不同。所以,請不要把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當曆史書讀,它的充其量,隻不過是古代的,文采很好的,一本yy小說而已。第二,說道曹丕和郭女王之間的故事,看過TVB洛神的讀者必然會立刻聯想到曹丕的另一個皇後——甄姬,這很正常。不過我想說的是,洛神雖然總的來說,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可圈可點,但是請不要以為它描述的是真正的曆史,洛神裏麵的曆史不但錯誤很多,而且充滿了編劇的個人主觀偏好。在這裏我就隨意說幾個,第一,在洛神裏,編劇把郭女王安排成了甄姬的婢女,還讓甄姬成為郭女王的救命恩人,這個是完全不真實的,曆史上,郭女王原本是官家小姐,她的雙親和兄弟都在亂世中不幸死去,她自己由官宦人家沒落為銅鞮侯家的侍女。建安十八年五月,她因其美貌而得以進入曹丕東宮,那一年郭照已經30歲了,甄姬32歲,說什麼郭照誘惑曹丕,都是穿鑿附會,古代30歲的女人早就過了美貌的巔峰,所以她和甄姬之間沒有什麼關聯。第二,崔琰是曆史上著名的正人君子,結果被編劇改得很勢利,我們看看曆史上的人物是怎麼評價崔琰的。曹操:“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翻譯一下就是說,(崔琰)你有伯夷、史魚的節操和剛直,貪心的人因為仰慕你的大名而變得清廉,壯士因為稱讚你的品德而變得更加的勤勉,這說明你有能力成為當代人們的表率。陳壽:“崔琰高格最優,鮑勳秉正無虧,而皆不免其身,惜哉!”結果到了洛神裏麵,這麼優秀的一個人才那是“掉煤坑,一身黑”啊。我舉這兩個例子,不是詆毀洛神,畢竟那隻是電視劇,撇開劇本裏麵無數的曆史錯誤,劇情還是很不錯的,我隻是想告訴大家,洛神裏的曹丕和郭女王,完全不是曆史裏的樣子,他們和崔琰一樣,為了襯托甄姬的美好,被黑了。第三,我雖然寫的也是小說,而且有自己的偏愛,但是在三國那一段的曆史背景下麵的劇情,我為了不當瑪麗蘇作者,我會盡我所能讓劇情貼近真實的曆史,如果出現了因為劇情而不得不出現的改動,我會在章節的最後進行校注和自拍。我雖然勉強可以稱得上熟讀三國曆史,但是這篇文章也隻是小說,而不是曆史書,所以硬傷很明顯。首先,我有自己的偏好,我是魏國勢力的鐵杆支持者(看過我專欄告白的娃,都知道我多愛大魏軍師團,咳咳,這句話跳過所以,我的視角是站在魏國的立場上的,而且我的篇幅明顯是大魏軍師的主戰場(我的仲達,我的奉孝,我的文若,我的文和,還有我最愛的公達,我來了!!!!眾人:把這貨拖走同時,為了劇情而出現的曆史錯誤硬傷,我雖然會在後麵校注和解釋,但是請不要被我的劇情誤導,畢竟我寫的也是yy小說,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三國曆史,請去看陳壽的《三國誌》和裴鬆之對其的注姐,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範曄的《後漢書》,那裏的記載雖然也有當時統治者的扭曲,但是總的來說,是最接近曆史真相的。其實看得曆史書越多,我就越來越不敢寫關於曆史方麵的小說,因為讀得書越多,才知道自己原本知道得知識有多麼的淺薄。但是我還是鼓起勇氣,冒著被各種黑曹丕和黑郭女王的讀者砸磚頭的危險開了坑╮(╯▽╰)╭。因為,我不願意大家一直這麼誤會曹丕和郭女王這兩個人,我的老讀者是知道的,這篇一文章的原名是《洛水謠gl》,但是我一直坑著,沒有填一個字,因為我心裏一直在猶豫,我是要寫曹丕和甄姬,還是選擇去寫曹丕和郭女王,相比較前者,後者的難度很大,因為郭女王和曹丕這兩個人都被黑得太厲害了。一篇美輪美奐千古傳唱的《洛神賦》成全了曹植的才情美名,讓大家忽視了曹丕的《典論》和《燕歌行》的文學價值;一首爭議百出的《七步詩》(出自世說星語,我是不相信的,因為裏麵漏洞實在太多了,後麵給大家解釋吧。)讓曹丕成了皇帝裏殘害手足的代表人物之一;甄姬因為被曹丕賜死,曹丕就變成了負心薄情的代表人物;曹丕留下的大魏兵精糧足,國富民強,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說他是一個昏庸的皇帝。我們看一下曆史上大家對曹丕的評價。陳壽:“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誌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應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張溥:“至待山陽公以不死,禮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誌,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我摘選了這麼多評價,沒有一個把曹丕詆毀得一無是處,個人覺得陳壽的評價最中肯,到了那些不懂曆史的瑪麗蘇小說和洛神裏,曹丕被黑得一無是處,悲哉!關於郭女王,或許大家都覺得,像甄姬這樣傾國傾城的美好女子,應該需要一個心腸惡毒的女子來陪襯,偏愛那個絕色傾國的女子太多,可是郭照又何其無辜?三國誌有雲:後(魏文得皇後,即郭照)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魏文帝曹丕)定為嗣,後有謀焉。一個女子能在重男輕女的古代得到這個評價